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鸦片走私禁烟运动历史教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学目标
清朝嘉庆帝统治时国势衰落的具体情况;白莲教起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林则徐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通过了解封建的清王朝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逐步走向衰败,政局动荡,危机四伏;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闭关自守的中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向外扩张侵略的必然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而进行的鸦片贸易是可耻的行径,绝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从17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鸦片战争前夕,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清朝开始衰落的时候,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的办法来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直接引发了东西文明之间的第一次撞击。
地位分析:本单元(第5课——第9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最初20多年的历史。本节课如果严格从时间上来界定,所述事件均发生在1840年之前,但由于其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所以既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课,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
重点分析:⑴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重点。因为鸦片的大量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从学生来看,认清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可以深刻的揭露英国殖民者的灭绝人性;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远离的教育。⑵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重点。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在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难点分析: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难点。尽管初中教材没有象高中教材那样直接设置这样一个子目标题,但在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两个子目中明显的分别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衰落的中国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世界,是教师上课必须要涉及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在中学还没有学习到世界历史的知识,再加上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命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作为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我们只有了解国情,并把中国和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对比,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⑵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是难点。需要学生理解一些专用名词,如:出超、入超、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同时还需要学生清楚中国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以及掌握一些外贸方面的常识。才能使学生理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开拓中国市场,但它们的工业品很难获得广泛的销路。中国出口的茶、丝,远远超过英国输入的工业品。于是,贸易逆差的英国竭力发展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用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分析19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状况和面临的国际时局,使学生学会认识国情并能养成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通过讲述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使学生认清英国鸦片贸易的卑劣用心并了解对人的危害。(3)通过分析林则徐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建议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常识,谈谈鸦片输入对中国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老师最后将之归纳为四点危害:第一,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第二,鸦片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第三,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第四,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吸食者意志萎靡消沉。此处可联系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远离的教育。
关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首先要突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基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凛然正气,表现出中华民族誓不可辱的气概。提问学生,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再作归纳。在学生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适当介绍林则徐的生平,就其历史作用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通过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得出未来两国间的战争是一场中国必败的战争。
关于“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建议教师结合数据、图表等材料,进行讲解。就中、英、英印的三角贸易可以通过图示法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
教学设计示例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学重点: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板书设计: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政治腐败(嘉庆帝)
2.白莲教起义(1796年)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鸦片祸华
2.灾难性影响
三、林徐的禁烟活动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1839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都属于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提示学习中国近代史要掌握它的基础线索。
讲授新课:
由于清朝专制政治的高压政策和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必然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抗。到嘉庆帝时期,国势开始衰落,中国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政治腐败(嘉庆帝)
教师请学生回忆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从乾隆统治后期,政治就开始腐败。到嘉庆帝统治时,政府卖官鬻爵,官吏腐败贪污成风。这时期,清王朝军备废驰,将士怠惰。同时,土地兼并愈烈,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2.白莲教起义(1796年)
农民起义中规模较大的是川楚白莲教起义。教师简介白莲教的组织情况和起义经过,突出女英雄王聪儿的光辉形象。指出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了九年,转战川、楚、陕、甘、豫五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如日薄西山,逐渐衰落了。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鸦片祸华
此处可以就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对比。在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之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又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的中国。
教师分析“男耕女织”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英国运来的呢绒、布匹、棉花等等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又是英国资产阶级必需的商品,这样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商品畅销,英国的商品滞销;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白银流入中国。
在这里要讲清楚“出超”(“贸易顺差”)和“入超”(“贸易逆差”)这两组概念。后来,外国商人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英国东印度公司就用走私的方法,向中国大量销鸦片。
教师通过图示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三角贸易的过程。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画和表格。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向中国大时走私鸦片的罪魁祸首;指导学生分析“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得出这是对中国触目惊心的掠夺的结论。鸦片贸易的暴利,使英国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而使中国人民遭受严重的危害。
关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首先要突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基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凛然正气,表现出中华民族誓不可辱的气概。提问学生,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再作归纳。在学生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适当介绍林则徐的生平,就其历史作用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通过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得出未来两国间的战争是一场中国必败的战争。
关于“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建议教师结合数据、图表等材料,进行讲解。就中、英、英印的三角贸易可以通过图示法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
教学设计示例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教学重点: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走私的历史背景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源库提供的网络型课件,进行网络教学。
板书设计:
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政治腐败(嘉庆帝)
2.白莲教起义(1796年)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鸦片祸华
2.灾难性影响
三、林徐的禁烟活动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1839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都属于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提示学习中国近代史要掌握它的基础线索。
讲授新课:
由于清朝专制政治的高压政策和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必然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抗。到嘉庆帝时期,国势开始衰落,中国社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清朝中期政局的动荡
1.政治腐败(嘉庆帝)
教师请学生回忆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从乾隆统治后期,政治就开始腐败。到嘉庆帝统治时,政府卖官鬻爵,官吏腐败贪污成风。这时期,清王朝军备废驰,将士怠惰。同时,土地兼并愈烈,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2.白莲教起义(1796年)
农民起义中规模较大的是川楚白莲教起义。教师简介白莲教的组织情况和起义经过,突出女英雄王聪儿的光辉形象。指出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了九年,转战川、楚、陕、甘、豫五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如日薄西山,逐渐衰落了。
二、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1.英国鸦片祸华
此处可以就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对比。在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之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又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的中国。
教师分析“男耕女织”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英国运来的呢绒、布匹、棉花等等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又是英国资产阶级必需的商品,这样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商品畅销,英国的商品滞销;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白银流入中国。
在这里要讲清楚“出超”(“贸易顺差”)和“入超”(“贸易逆差”)这两组概念。后来,外国商人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英国东印度公司就用走私的方法,向中国大量销鸦片。
教师通过图示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三角贸易的过程。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画和表格。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向中国大时走私鸦片的罪魁祸首;指导学生分析“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得出这是对中国触目惊心的掠夺的结论。鸦片贸易的暴利,使英国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而使中国人民遭受严重的危害。
A.换取中国商品B.掠夺中国白银
C.扭转贸易逆差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此题答案为C。
例题分析: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正常的贸易状况,显然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要求。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他们找到了对他们最有利的特殊商品——鸦片,以此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1773年英国制定了对中国输入鸦片的政策,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