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礼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要有宽容的心!
职场礼仪故事2、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1.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2.孟子休妻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在学校中,学生、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礼仪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性,起着教育下一代、传承文明礼仪的重任。学生是未来,需要从小培养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学校礼仪更多了一些人文性。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文明教育、感染、影响学生,还要让学生学有所悟的展示出来。
礼仪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因此,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礼仪。以下是我在学校中有关礼仪教育故事的一些感想:
鞠躬应该弯腰几度?
一日早晨我问孩子。各种答案纷至沓来,10度、35度、45度、90度……当我公布正确答案时,一女生(副班长)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90度,动作显得很生硬。之后,她说了一句话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这样鞠躬很累,还感觉像个小日本!
在很多孩子心中,礼仪是比较随便的。他们的礼仪伴随着几分活泼,对正确的礼仪常识不是很了解。“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师对学生传授正确的礼仪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不是说要让他们绝对鞠90度躬,而是让他们知道躬就是鞠90度的,并让他们在践行中不断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孩子能弯腰60度,那也能让人足够满意了。
给人让路。
车厢里的故事
——礼仪故事
在20*年2月6日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沃尔玛买年货,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车站等候我们需要的公共汽车。
我们等了不一会儿,我们需要的车就来了,我和妈妈、爸爸来到车上,还好我们都有座位,这下不用站着了。坐在座位上好舒服啊。我一边坐着车,一边欣赏窗外的景色。过年了,人可真多啊。坐了几站地,有一位老爷爷上了车,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位了,老爷爷把着扶手吃力的站着,车上没有人把座位让给老爷爷。我想,我是不是应该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啊,老师可是教育我们坐车的时候要主动让座的啊!可让了座位我就得站着了,多累啊。妈妈这时看了看我,我的脸有些微红,感到有点灼烧。我想,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应该主动让座给老爷爷,于是我说:“老爷爷,您请坐这!”车上的目光刷地朝我看来,我的心砰砰的直跳,脸更红了,但我感到一种很轻松的喜悦。我看了看妈妈,妈妈笑了,朝我点了点头,象是在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老爷爷说:“谢谢你,孩子。”我说:“不用谢,是我应该做的。”
到站了,我们下了车,爸爸夸了我,在超市里还给我买了好吃的作为奖励呢。今天我战胜里自己的自私心理,主动让座给老爷爷,我真开心啊。
助人为乐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国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名人,特别重视对他们的子女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名人丰子恺教育子女的故事吧。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教育家。早年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以后,进行漫画创作。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