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体系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金融服务体系

省域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完善广西金融服务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保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在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广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生态的恢复、保护和建设;(2)把资源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3)缩小西部与东南沿海差距。因此广西无疑要加快发展循环、旅游、低碳等绿色经济和比较优势产业,这样会加大基础性投入,导致金融服务需求扩大。二是“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后,按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建设国际区域合作区;实施桂西北地区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开发,加快水电、有色金属、制糖、石化、装备制造等国家级生产基地建设;以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为契机,做好水、道、电、游等几篇文章;以区域内重点城市为节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l4+4”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等等;这些都会极大丰富金融服务业的需求。三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发展论坛在南宁举办;北部湾规划加快实施;广东等东部沿海乃至台港澳因为资源、市场和环境保护、区域规划等原因,向广西梯度转移产业;同样,国际资本和投资逐步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这也会推动广西金融服务体系飞速发展。

(二)当前广西金融服务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1.金融服务业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2004-2009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由99.93亿元迅速增长至332.68亿元,年均增幅15.8%,分别超过同期GDP年均增幅和第三产业年均增幅2.49和3.0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上升至4.32%(占第三产业比重由5.44%上升至11.62%),与房地产业(4.32%)和交通运输、仓储、政业(4.52%)相近,无疑金融服务业已成为广西支柱产业之一陶。然而,以金融深化系数FIK:存货数总额/GDP即人均GDP增长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广西的实体经济增加对金融发展的前向耦合并不明显,说明广西金融发展不全由区内实体经济增长直接推动,它可能由金融发展的虚拟部分运动惯性和区内外其他因素推动,进而说明广西金融业发展可不限于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可先行发展。另一方面,广西的经济增长有相当部分是由金融发展所致,金融深化能有效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故金融业应适当先行,以便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

2.金融服务业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1)总量比重相对于广西资源在全国比重明显不足,无论是存、贷款占比,还是存贷款之和与GDP的比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间接金融比重过高。比如2009年,广西保险收入约200亿元,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约1.6%,保险密度约320元,人,保险深度约1.9%,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作为风险管理、转移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金融业——保险业,广西发展比较滞后。另外,广西资本市场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比如2009年,广西银行本行币贷款余额仅7360亿元、仅有1家证券公司和32家上市公司(占全国比重1.6%);从海外资本市场筹资190亿元;广西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理财筹资仅200亿元。广西贷款:股票:债券融资三者占比分别为94.97%:2.45%:2.58%,直接融资比重仅为5%,远低同期全国17%的比重。(3)重点地区金融支持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2007年末存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5%,分别低于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0.25、0.15和0.1个百分点。而作为人民币或者外币清算、投融资结算中心功能的南宁尚发挥不出潜能,国际金融合作欠紧密,层次较低。(4)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组织培育不够合理。到2009年末,外来金融有7870亿存款和5735亿贷款,而地方金融仅有2130亿存款和1625亿贷款,可见地方金融存贷比高于外来金融;政策性金融中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担保公司等未在广西直接设立分支机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不是各自总行的重点分行,股份制银行在广西设机构少,外资银行仅有2家人驻;地方金融机构中,除农信社外,有60%的县城和20%的市区没有地方金融分支机构,涉农保险更为缺位;金融机构“散、小、差”,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协调;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工具应用和金融创新不足。从上面的情况看来,目前广西金融服务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不相称的,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畅通融资渠道。

点击阅读全文

碳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模型构建

1.碳金融服务体系的主体选择。碳金融是政府政策扶持、市场机制与金融工具三结合的完整体系,包括政府、金融机构、法律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等多个主体的参与及其共生关系的形成,如下图1所示。(1)政府是碳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主体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政府承担节能减排及其治理的公共责任,需要为企业、银行、中介组织、社会公民的碳金融活动提供政策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能,没有政府的参与,碳金融活动将无法有序运行,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也难以构成良好的生态关系。当然政府在网络中不能过多干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自己特殊的活动边界。(2)企业是碳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实施主体,企业通过获得CDM项目提升其社会形象.并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和市场动力。地方环保部门在企业碳排放审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银行为企业CDM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银行可以帮助碳交易的企业解决政策风险大、技术要求高、项目周期长、资金缺乏等问题。(4)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和银行的各种碳金融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帮助企业了解项目的操作模式和交易规则,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环境交易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利用CDM项目信息与银行获得的企业碳排放信息对接,引导企业参与碳交易,搭建沟通和议价平台。环境评估机构在碳金融项目可行性认定、项目运行监测、风险评估及其规避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2.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的关键种。关键种理论认为生物群落内不仅存在着多样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还存在着起一些珍稀的、特有的物种,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群落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许多生态过程的持续或改变。关键种主导共生网络运行、引导、调节其他关联物种,关键种的微小变化可能形成连锁效应引发整个系统的剧烈变化,研究关键种对于分析共生网络结构及其运行机理非常重要。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关键种的作用,对于控制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检测碳减排项目等发挥关键作用,其强大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流动、信息集中等所形成的资源优势决定其在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商业银行与政府、环境交易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等进行碳金融合作,作为企业CDM项目的牵头顾问,协调项目发起人、政府、中介机构、投资者等碳金融业务联系,促进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碳认证、环评机构等在碳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构建以银行为中心的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网络。

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的构建对策

1.突出商业银行的关键种作用,构建低碳信贷评价体系和金融服务机构共生耦合关系。目前我国碳金融服务市场还不够发达。面向碳金融的服务机构发展缓慢,企业参与碳交易、碳金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快构建低碳信贷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企业碳排放、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低碳产品、碳减排、低碳能源利用效率等多个指标,系统考核企业在碳减排能力及其低碳信贷市场前景和社会责任,重视对企业低碳生态效益指标的考核与评价,促进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碳交易,形成鼓励企业和社会加大低碳技术创新,提高低碳能源利用效率.达到降低碳排放和节能的目的。发挥商业银行的关键种与低碳信贷评价标准的引导作用,与环境评估机构、政府环保监管部门进行碳信息共享与合作,综合评价企业碳减排参与状况、CDM项目能力、碳技术创新能力、低碳产品与低碳营销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水平,科学评价企业碳信用状况,严格筛选低碳绿色信贷项目,防范碳金融风险。根据共生网络的创新集群和能量生成与分配特性,应在低碳信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形成银行、碳交易所、保险公司、碳基金的紧密合作与共生耦合关系。如下图2所示.依靠金融机构原有的专业知识和客户资源,研究开发与碳金融相匹配的服务产品,提供相应的碳金融服务。保险公司为碳金融经济主体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管理服务,为碳项目和碳交易活动提供保险服务,发挥管理投资组合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的风险管理专业能力,集聚资金,开发和促进碳市场的发展。碳基金设立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国际多边援助碳基金、政府双边合作碳基金、投资收益型碳基金、私募碳基金等,融通资金,分享收益。碳交易所为碳金融参与者提供交易平台,提供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的清算、结算服务、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服务等。碳金融服务机构共同为碳金融参与者提供服务,相互配合和服务,形成错综复杂的共生耦合联系。

2.创新碳金融衍生品工具与服务模式,优化碳金融共生网络市场化机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碳金融服务的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平台建设等经验模式,合理布局中国碳排放交易所,构建区域特色的地域性碳金融服务市场。在全国特大城市、省会城市等通过碳交易所、环境交易所、产权交易所、能源交易所或者其他形式开展碳排放项目交易和绿色金融项目服务.鼓励银行参与碳金融衍生市场交易。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碳信贷、碳基金、碳排放权衍生产品(碳排放权的远期、互换、期货、期权、抵押贷款等产品)、碳保险等。优化碳金融服务共生网络的市场化机制与模式重点建立高端金融市场交易与服务体系.提升金融工具技术能级与风险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建立以碳货币为代表的新金融管理模式与交易制度、基于碳排放指标与环境变化指标的碳交易产品、碳期权期货等交易工具、碳债券与碳股票的投融资工具、低碳信贷与碳保险的金融服务渠道等。构建市场化机制与模式应依托各地环境交易所开展自愿碳减排试点,根据买家要求购买甚至定制适用于不同标准的自愿减排额度,发展自愿碳减排的典型示范,构建和优化碳金融市场化机制和运行模式。

点击阅读全文

农产品期货金融服务体系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对农产品期货金融服务体系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信贷体系、构建支持农业发展的多层次信贷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调整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对非正规金融组织进行规范,放宽农村融资的渠道积极探索新型农业保险模式、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要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离不开高效、公平的金融服务体系。本文从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三个角度分析了如何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保障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体系;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离不开高效、公平的金融服务体系。如何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已经引起决策层、理论界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正规性金融机构和非正规性金融机构两部分组成。正规性金融机构是受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组织,非正规性金融机构是指游离于中央银行或银监会监管之外的民间金融组织。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问题和矛盾也同样突出。

点击阅读全文

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办法

为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各银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效信贷投入,实现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现制定考评奖励办法如下:

一、考评内容

全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县重点工程、县重大项目,稀有稀土金属加工、玩具制造、纺织服装、食品药品、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含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工业企业,县重点旅游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农业龙头、农村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规定项目)以及每户贷款50万元以上的种养大户等新增贷款。

二、考评对象

农业发展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州银行。

三、奖励标准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考核奖励办法

为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各银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效信贷投入,实现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今年继续对全县银行业新增贷款进行考评奖励。现制定考评奖励办法如下:

一、奖励内容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对县辖经济发展的信贷(含贷款、贴现、承兑、保理、信用证贷款及外汇融资业务等)投入增长情况(含信贷资产转让额、表外贷款业务等)。

二、奖励对象

农业发展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州银行、银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信贷支持县辖经济的外埠金融机构。

三、奖励标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