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金融经济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条为增强金融经济分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及时性,提高金融部门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切实发挥金融支持市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促进金融经济的统筹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金融经济分析机制,结合市金融经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为及时传导货币政策,全面了解市金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金融经济运行态势,协调解决金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经济、金融发展搭建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多方共识、共为、共赢的长效机制,促进全市金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条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会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管理机构通报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管理服务情况;
(二)各金融机构通报上季度辖内银行业经营基本情况,重点是存贷款增长及结构变动、贷款投向、经营效益和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以及下季度的工作重点;
(三)各金融机构根据会议确定的专题通报上季度金融运行的热点、难点,采取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摘要日益加剧的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冲突使各界学者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也开始反省我们的制度。环境法作为规制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也受到了许多学者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这一角度,对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现行环境法基本制度进行经济分析,从而找出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法经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公益诉讼
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一方面人类在享受征服自然才有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同时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是把环境资源纳入市场管理的范畴,环境法的经济分析是指用经济学的观点考虑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改善现行环境法基本制度,破解矛盾,找出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能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环境法经济分析的动因
(一)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1.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
⒈负责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统计法》、《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制定公司计划、统计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实行统计、会计监督,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⒉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行经济改革,对集团公司内建立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搞好责、权、利相结合的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⒊负责编制年、季、月度财务成本计划、各项费用计划、资金收支计划,并督促实施。
⒋负责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协同企管办推行目标管理和双增双节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指标、核算、结算、分析五个体系,确保集团公司利润计划的实现。,
⒌负责组织制定、修订技术经济定额、费用限额、内部核算价格,并检查执行情况,做好财务、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汇编工作。
严格执行成本管理条例和会计人员规则,认真审查报销单据,做到先审核后结算,余则付款,复核后再记帐。
摘要:欧洲中央银行的“两支柱”货币政策策略,保证了货币政策决策方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仅有利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而且有助于建立公众对欧洲中央银行的信任。
关键词: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策略;货币政策透明度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策略
1.确立首要目标,着眼中期,求稳求变。
《马约》虽然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欧元区物价的稳定,但该条约并未对物价稳定给出明确的界定。为使目标更具可操作性,ECB管理理事会(又称ECB货币政策委员会)于1998年给出了物价稳定的量化定义:整个欧元区的消费物价协调指数(HICP)年增长率不超过2%,而且物价稳定在中期内得以维持。经过近5年的货币政策实践,ECB管理理事会于2003年修正了对物价稳定的界定:中期内消费物价协调指数的通货膨胀年增长率低于但是接近2%。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1)ECB对价格是否稳定的判断是基于整个欧元区中期的价格水平。货币政策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有一个时滞,而且最终影响的程度也不确定,因此货币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抵销意外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短期内存在一些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货币政策不会因几周或几个月的短期的物价或通货膨胀的变化进行调整,货币政策着眼于中期。(2)HICP年增长率低于但是接近2%,不仅为HICP通货膨胀率设定了上限,而且也指出通货紧缩和物价稳定是不相容的。
内容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制约因素,包括: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低,制约了美商市场寻求型投资;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低下,对美商投资先进技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高素质人才缺乏,不能满足美商直接投资的需要;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制约了美商在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企业并购难度大,制约了美商通过并购方式投资;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制约了美商在相关高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
关键词:美国直接投资制约因素
美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0182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20.74%。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为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往往具有资金、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其投资企业在技术外溢、促进东道国经济转型、带动东道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等方面较一般外商来说往往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世界各国吸纳外商直接投资优先考虑的对象。目前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仍然较少,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05年底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为168.77亿美元,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82%,在亚太地区落后于美国在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经济体的投资存量,居第6位。本文主要对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供我国有关方面参考。
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制约了美方市场寻求型投资
据CIER1994年的抽样调查,68.9%的美商在华投资企业将中国市场规模作为影响投资决策的三大原因之一,而在所有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中比重只占36.3%。据CIER1996年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产品本地销售比重达到84.5%,较其他来源的外商投资企业高出30%以上。广东是我国出口依存度最大的省份,根据1998年对广东401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显示,美资企业平均出口少,仅占27.28%。
我国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2005年人均GDP为1352美元,仅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GDP的3.21%。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大,消费谨慎。近5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近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将近20个百分点。我国居民财富分布高度集中,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06财富报告》数据,我国0.4%的家庭(大约150万户)占有了70%的财富。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总体消费能力大大低于美国,只有少部分居民具有高档商品的消费能力,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必须根据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和偏好调整产品设计和产品结构。这一方面增加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造成一些垄断优势(如技术)难以发挥出来,影响投资者最大程度地获取垄断利润。据CIER1995年对56家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抽样调查,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中有55.4%根据本地需要生产与母公司完全不同的产品,与母公司生产同类且档次相同产品的企业占7.1%,与母公司生产同类但档次较低产品的企业占10.7%,没有一家公司生产与母公司同类且档次更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