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金融理财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个人理财和个人投资的长期发展对策
(一)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
针对国家在构建金融法律体系上的误区,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理财业务的门槛设置。法律体系中要指明理财业务的门槛:一是理财公司的理财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二是理财公司的财务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足够完善;四是公司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要求。2.信息公布的规范。法律体系中要说明信息公布的规范:一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理财收费、投资类型和收益率等信息;二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公司业绩、管理能力和公司资质等信息;三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支付方式、计费方法和计费标准等信息。
(二)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
在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及银行行业中,理财人员几乎都是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两大金融行业的了解偏少。因此,当这些行业的理财人员在面对行业跨度较大的金融产品时,往往很难给出客户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于是,本文建议这三大金融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人员的这种不良现状,除了要求理财人员熟知本行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求理财人员多学习另外两个相关金融行业的知识,从而打造出一批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综合性理财人员。
(三)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
一项目教学法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的设计及实施
1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
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项目目前市场上对理财人才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高端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扎实雄厚的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好的经济判断与分析能力,能够研发理财产品;而一线的零售岗位以及一般管理与业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分析个体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结合客户的理财目标或帮助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目标,为客户制定理财规划,或是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挑选出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进行销售及后期维护。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一线工作,在对毕业生回访调研过程中及访问相关金融机构的行业专家后,对理财业务岗位群进行了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项目开发的依据,即以银行助理理财规划师、理财经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服务岗位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应用写作、规划能力为基本职业能力,以沟通、分工合作、创新、管理这四种能力为职业拓展能力。同时,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考虑以下的因素:项目内容应包括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项目要具备完整性,项目内部各个子项目要具备逻辑连贯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常理,从浅入深;项目多少、大小要与课时匹配。由此,确定了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整体项目———设计个人的理财方案,编写理财规划书。
2分解整体项目,提炼相关知识点
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由浅入深的,在学生对什么是理财、为什么理财、如何理财等基础知识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在学期初就让学生做整体项目显然是不现实的。鉴于此,将整体项目根据授课内容的递进性、授课计划及项目内在的逻辑性,将整体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对简单的子任务,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为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整体项目打下比较好的基础。根据理财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工作内容,结合讲授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个人的理财方案,编写理财规划书。整体项目可以分解为“制定储蓄计划”“贷款与你的生活”“制作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小贴士”“在投资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资”“安居乐业———制定房地产规划”等子项目。学生在完成每个规划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点,又培养并锻炼了岗位能力。
3有效组织项目实施
一、我国本土金融机构产品营销论文中的问题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摘要:“新文科”建设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方协同培育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投资学学科涉及多门学科交叉,需要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调研投资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就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投资学专业“四层次、四模块、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新文科”;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0引言
教育部2020年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深入阐明了新文科教育的理念与发展举措,进一步强调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投资学学科涉及金融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多个领域,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壁垒将不断被打破,逐渐进入混业经营的态势,投资理财产品不断创新,投资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投资理财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重构。
1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发达国家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育中就开始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自主性与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出发,强调产学结合,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等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堂实践、实验室仿真实验、校内课外实践、校企实践、校社实践”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我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并基于实践经验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学者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广义的理解,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是从体系的总体目标顶层设计出发,包含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内容、路径、保障等要素,教学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狭义的理解,认为实践教学体系仅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内容体系。本文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后者。对于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学者们更多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目标,采用“分层次、分模块”的方式构建。
摘要: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与金融业改革发展互动互融,培养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将高等学历教育与国际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嵌入专业教学中,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报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构建多方协同培育“1+X”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以金融学AFP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具体实践措施,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将“1+X”型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推广。
关键词:“1+X”;金融;AFP班;协同育人
一、引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更是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12月25日,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处长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合会议上作出了主题为“城校共生,产教融合”的报告。可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然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是知识的传授,专业链不匹配产业链,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的要求,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贴近金融实践、适应行业变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如何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让高校办学与金融业改革发展互动互融、与金融机构需求高度契合,培养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必须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1+X”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领域,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必要性研究。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2019)指出“‘1+X’制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李政(2019)认为“1+X”制度中的“1”是学历证书,重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重在拓展就业本领与促进生涯发展;两者的协同效应在于“学历证书能够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形成合力,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是齐头并进、相互交融和促进的。”二是难点研究。戴勇等(2019)认为“1+X”试点建设面临初期投入多于直接收益的财务风险、完善和创新相关制度的治理风险、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效果风险等。三是策略研究。李寿冰(2019)提出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新”模式,打造专兼结合“新”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拓宽社会服务“新”面向的实施路径。宋立(2018)提出对接行业,优选合作专业;选择企业,实现双主体育人;利益共享,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校行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多方评价质量保证等五条措施。可见,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将协同育人、“1+X”制度与金融学专业三者联系起来的较少,因此本课题将立足于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探索校行企协同育人背景下“1+X”制度的实施举措,着力培养既有理论储备、又有操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