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金融危机原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由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纵观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70年的美国股灾、21世纪初期的“安然事件“”泰科事件“”朗讯事件”等,再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殃及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可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复性、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经济危机作了迄今为止人类思想史上最直接、最简单、最生动和最准确的描述:“现在,我们眼前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认为,危机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制度病、基因病。“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增殖的有限目的发生冲突”一百多年来已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演变和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必然结果。
二、危机彰显了马克思“两个必然”原理的正确判断
《共产党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线,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两个必然”的原理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在早期就已经显露,“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两个必然”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石。“两个必然”原理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形成和增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不断生产和实现的过程。马克思说过,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活动的大量兴起,又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但是,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资本回流却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少,“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于是崩溃就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当前,为了攫取更多财富,美国及华尔街“发明”的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复杂,使得金融泡沫越吹越大,当世界实体经济发展无法支撑这么大的泡沫时,就会爆发金融危机。
三、资本主义社会怀抱“自我救赎”的幻想
从1788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到2008年的200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28次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虽然每次危机表现形式各异,但本质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然而,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生产社会化客观要求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我救赎”式的革新。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1]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世纪末的20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从去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部分企业破产、国际贸易萎缩、消费投资领域停滞,从2006年开始不断涨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跳水的现象。不可避免的是,教育同样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对于中国教育来说,金融危机引发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原理,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真实反映。全球经济每10年经历一次大周期调整,所以危机并非一直持续下去。金融危机虽然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但对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却是个利好消息。随着金融风暴的加剧,企业为学校提供的资金相对会减少,外国学校会积极扩大海外留学市场,这意味着学生出国留学将相对容易。
首先,最明显的好处是美元、欧元等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下降,人民币升值,家长手中的钱更值钱了,学生的留学积极性也因此更加高涨。由于汇率的变化,不少学生在国外几年,可以少花一大笔钱,这在客观上降低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留学成本。虽然在欧美国家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奖学金会有所减少,但外币汇率的下跌,却使留学性价比更高。其次,各国、各高校实行了更多优惠政策和措施,如签证放宽、条件降低等,敞开大门招收中国留学生。如英国从今年6月起规定留学生可以获得两年留英工作机会;澳大利亚今年9月起调整签证政策,中国学生签证风险级别由4级转为3级;美国从今年4月4日起,延长留学生的实习期;加拿大也放宽国际学生工作签证,允许留学生打工。此外,德国、法国等国一些优秀的公立大学也推出了部分不收学费、每年只需10多万元生活费的国际学生项目。据统计,10月上旬咨询留学的学生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因此,留学市场反而因金融危机进一步繁荣。
当然,出国留学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金融危机而导致经济衰退,将来在国外就业也是个未知数。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现在更多的中国学生出去留学,目的是回国就业或创业。然而,这种大规模的留学潮会引发未来的留学生就业难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国家为了创汇而不顾教育质量,只会进一步降低学历的含金量。而中国的发展需要国外先进理论,同时也需要懂得中国国情的高级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土一流的毕业生机遇可能会更多。
留学市场的繁荣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中国教育影响的一个缩影。中国教育将会因这次危机而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人才需求,而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却出现就业难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将进一步凸显这一问题。根据预测,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而与此相对的却是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受到影响比较大,金融、会计、投资等专业的应届生将会面对比较严峻的现实,外资、合资企业可能会减少招聘名额。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1]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世纪末的20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摘要]纺织业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美国金融危机对浙江纺织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浙江纺织行业稳企回升,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文章运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浙江纺织业目前综合竞争力状况,揭示竞争力形成的机理,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提供建议。
[关键词]浙江纺织产业;产业竞争力;后金融危机时代
1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横向评估
纺织产业竞争力评估涉及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多个指标。为此,我们选取了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纺织产业九项指标。即:X1:产业企业单位数目;X2:工业总产值;X3:出货值;X4:工业销售产值;X5:人均利润额;X6:成本费用利润率;X7:资产利税率;X8:资产负债率;X9:第三产业占比。由于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导致指标之间出现信息重叠。如果直接利用这九个指标进行评价,难免存在信息冗余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降维的方法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从而降低需要分析的变量数目和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就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有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并检验相关性,得出KMO检验值0.615,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0.01,说明该样本数据适合主成分分析。最终的累计方差贡献率90.399%(大于85%),因此确保在主成分分析中,基本保留了原有九个指标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