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业贸易

金融业贸易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金融业贸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金融业贸易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

保持融资总量稳定增长,力争新增融通资金4000亿元。四是严防区域系统性风险。同时,为了加强领导金融工作组织,金融工作协调联席会议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夯实了金融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增强了金融业人力资源保障。

一、重庆地区国际贸易现状

重庆力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随着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重庆积极引进外资、对外开放,重庆的国际贸易发展更是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看到了重庆对外发展的良好势态,同时也要从实质来分析,正确看待自身的一些劣势和不足。自2010年首破100亿美元大关,2012年依次跨越4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台阶,重庆对外贸易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10年的23位上升到目前的11位,出口更是进入全国10强,位居中西部第1。在重庆金融发展的助推下,重庆产业贸易出口实现稳定增长。在摩托车、汽车、化工、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传统优势出口行业稳步增长的同时,重庆市出口产品的版图向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一批高附加值产品迅速扩散,形成传统与笔电产品“双引擎”驱动。

二、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作用机理

H—O—S理论指出: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是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以及各种商品不同的生产技术系数,也是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国家应进口密集使用其贫乏要素的商品,而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金融部门是不仅重要而且特殊,金融系统的功能包括便利交易、动员储蓄、降低风险、加强管理和有效配置资源等,可见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带动作用日益巨增。金融发展对规模经济行业的支持以及规模经济产生的的作用,规模经济行业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导致重庆的国际贸易模式亦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为该行业规模经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规模经济得到发展,重庆的比较优势显而易见。而比较利益也是动态的,比较优势动态化的基本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一方面,资本积累可以给新技术的采用和新的生产方式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资本积累可以劳动的组合比率以及改变重庆资本,因此,优化了重庆贸易商品结构物资基础及比较优势的结构性变动。为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重要因素,在重庆结构不变及要素总量的条件下,为了影响该国(地区)生产函数,可以提高边际生产率,最终让重庆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结构和结构性变动得到一定的优化。

三、促进重庆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中心形成管理

[论文关键词]金融中心形成发展

[论文摘要]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开放口岸以后,外贸中心迅速北移,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并随之而形成全国的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上海经济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对于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的若干看法。并就上海今后的发展给出了个人的理解。

一、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概述

上海从北宋起,已拥有相当繁盛的海上贸易,后又逐步成为沿海贸易主要中心。开放口岸以后,外贸中心迅速北移,上海逐步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并随之而形成全国的金融中心。

近代上海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典当、钱庄、银号、票号、外资银行、华资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运用各种不同的业务方式,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要,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价值形态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

现在,上海正在向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方向努力,在这期间,除了对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横向研究外,纵向地对旧上海金融中心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研究,也是一项极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点击阅读全文

民族地区金融优惠

1实施金融优惠政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1促进农业的发展

金融业要把农牧民增收致富与拓展信贷效益信贷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借鉴东部地区灵活多样的农业经营,经济发展大户承包经营、专业户经营、公司加农户、订单农牧业、公司加农工和股份合作经营等多种农牧业经营方式,把粗放的农牧业经营方式改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现代农牧业。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并推行了大额农贷、订单农业贷款等“三农”信贷模式,组织扶贫贴息贷款工作,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累计发放民族优惠贷款约21亿元。金融优惠政策的实行使农业资源的配置获得较高的效率,避免经济剧烈波动。并对农业经济活动起宏观调节作用,以及对农业经营者的行为选择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1.2促进民族地区贸易的发展

民族地区的企业是民族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和发展民族企业的生存能力,有助于加强地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为加强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生产技术改造,国家设立专项贷款。并对民族贸易所需流动自己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共有11个口岸,享受着国家最多最全的优惠政策,包括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国家级珲春口岸特殊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三区合一的运行机制和特殊的优惠政策。延边州外贸企业达到483户,2003年延边对俄边贸进出口额只有2861万美元,到2005年全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20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对俄贸易超过1亿美元。

1.3促进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民族经济的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自由化监管

wto金融自由化中的金融监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监管与自由化及其多边纪律的关系问题,二者有冲突的一面,但审慎监管措施不受cats自由化条款的羁绊;wto有关规则蕴涵着审慎措施标准,依此标准对政策进行分析有助于在实践中对审慎措施进行把握。

金融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中的最大领域。wto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以下简称金融自由化或自由化)中的监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监管与自由化以及为推动自由化而需要建立的多边纪律的关系问题。金融离不开监管,而金融自由化所能够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益需要对自由化进行推动,为此需要建立必要的纪律对各国国内政策包括监管政策进行规制。研究解决自由化中的金融监管问题,首先应当理清自由化及其纪律与监管的关系问题;同时,亦需要对wto规则下审慎措施的标准及审慎措施在国内政策中的体现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wto与金融自由化

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服务贸易在乌拉圭回合前的国际贸易谈判中长期被忽视,原因在于服务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无法进行贸易的。这其中既有经济技术方面的限制,也有政策、体制的因素。就前者而言,由于传输技术的限制,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服务贸易在传统上需要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相互接触和同时存在;就后者而言,传统的服务业多属于公共行业,由政府实行垄断,在政策上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实行准入限制。但近一、二十年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金融领域,技术的进步使诸如国际电子资金划拨、金融网上交易、网上远程服务提供和数据处理等众多业务成为现实并大量涌现。同时,众多国家进行金融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引入竞争。欧盟对欧盟内金融机构实行的“单一护照”制度在成员国金融体制间甚至具有引发竞相革新的效应。技术的进步和各国变革的进行使金融服务的非贸易性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据wto截止其成立前后的有关研究和统计,金融服务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国际交易亦增长迅猛。1970年至1995年期间金融服务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相当增长,其中香港、新加坡、瑞士和美国等国家或地区已达到7—13%。金融服务部门的就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同期增长25—50%,占总就业的3—5%。从国际交易来看,1996年前的10年间国际借贷、证券交易和衍生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1995年银行的国际融资额达到了6.4万亿美元,净借贷款额4.6万亿美元;证券业务值从1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5万亿美元;衍生交易增长了10倍,1995年未平仓的利率、汇率和股票指数金融期货期权值达到10万亿,相当于全年国际贸易值的两倍,未结清的互换和与互换有关的衍生工具金额高达25万亿美元。此间跨境金融服务贸易增长了三倍,截止1995年作为银行业商业存在指标的外国拥有的银行资产在一些国家达到将近20%。金融国际化、全球化势头十分强劲。尽管如此,由于衡量金融服务生产和贸易比许多其他服务部门更加复杂,很大比例的服务贸易并不需要跨越国境提供,有关的统计数据常常不能准确地、充分地衡量金融服务贸易流量。不仅如此,金融业的性质使金融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其贸易流量。金融业和金融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把金融服务纳入wto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基础和动因。

金融服务贸易在取得巨大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贸易壁垒。金融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其显著特征之一在于无形性,即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不直接可视的。这一特征对国际贸易管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就是,各国不能像管理货物贸易那样运用诸如关税、数量限制及其他边界措施,而是普遍借助于国内法规政策的形式,如通过禁止或限制准入,进入后拒绝给予国民待遇,以及许可、技术和资格要求等对服务贸易进行规制。而金融业由于其特殊性质所在,在各国通常是规制最严的行业。技术的进步并未使各国自动放弃对金融业的规制。因此,以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达的国家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类似《关贸总协定》的全面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在乌拉圭回合中力主将服务贸易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之内,从而推动各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迫于压力,一方面需要资本和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寻求发展,同时担心如果不积极参与谈判将会出现由发达国家决定和制定多边服务贸易规则的危险局面,因此,在乌拉圭回合中,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服务贸易被首次纳入多边贸易框架之内,几经周折最终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称gats)这一框架规则协议,并于1997年12月完成了金融服务贸易谈判。

点击阅读全文

金融市场创新建设思考

内容摘要:大连保税区建立以来,对大连乃至辽宁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以内外分离为基础的适度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作为大连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首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大连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的策略。

关键词: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创建策略

大连保税区于1992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海关实行封闭监管,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开放程序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之一。其基本功能是开展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加工、商品展示。大连保税区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宽松的贸易政策。保税区周围环绕着六大港口码头,以大窑湾港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公路与沈大高速公路相连,从大连市内到保税区有轻轨列车,交通十分便利;保税区距离最近的铁路货运站仅2公里,与东北铁道动脉相连,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客货运输可达全国各地。大连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作为大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对大连保税区合大连出口加工区行使管理职能。大连保税区比照国际惯例,实行“境内关外”管理模式,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境内外的经济法人和自然人均可在保税区设立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港澳台资以及内资等企业;企业类别包括贸易公司、加工企业、仓储企业、物流分拨企业、商业服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区内水、电、气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大连保税区已经根据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成为大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区经济发展已具规模,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塑料家用电器为主的加工产业,以汽车为主体的国际贸易大市场,进口汽车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信息服务不断创新。同时形成了以其配套服务的仓储物流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连保税区促进了大连地区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最大限度的移用了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大连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拉动东北经济外向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大连保税区配套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与大连保税区取得的成就相比,大连保税区尚未形成与之职能配套的金融市场。所谓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的该国货币存储和贷方的市场,是外国贷款者、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信贷业务活动的场所。它为国际金融活动开拓了新的空间,并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开办离岸金融市场更是推动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现实途径。国际实践表明,成功的离岸金融市场对推动国内金融深化、塑造利用外资新格局、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具有巨大作用。大连是目前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及境外公司和金融机构设立常驻机构比较集中的5个城市之一。大连要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过渡,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建设离岸金融市场,不仅为大连开拓了一条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重要通道,而且进一步拓宽了货币市场空间,健全了市场构架,增强了大连金融市场的功能辐射,有助于大连东北亚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