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金融中的风险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的经营呈现出越发繁荣进步的态势。全球化为企业带来了获利的机会,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威胁。本文主要论证了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从阐述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介绍了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最后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
【关键词】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影响风险管理一般程序衍生金融工具
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也日益加深。企业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看准时机,并妥善处理好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败。企业自然需要明确金融风险相关概念,包括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同时了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只有看清形势,才能抓住痛点,一击而中。
一、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置身于全球化市场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是无可避免的。金融风险是企业在长期运营中所遇风险的一种,其具体含义是指,限定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金融风险,是利率、证券价格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发生的非预期变动。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涉及到三种,即经济、政治、社会事件,它们分别指的是在经济。政治、社会具体事件发生之前企业无法提前预知的金融变化。严格说来在这三类风险事件中,只有经济风险才能说得上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1金融风险感知的概念和内涵
自Bauer(1960)最早将消费作为风险行为进行研究并引入感知风险的概念以来,迄今该领域已进行大量研究,但感知风险的概念及结构仍未达成完全一致;行为金融领域对风险感知的研究则始于1970年(Alderfer&Bierman),由于金融产品较一般消费品而言其风险感知更为复杂,因此迄今关于金融风险感知概念的研究也并不充分。
1.1风险感知的定义Bauer(1960)强调风险感知是一种主观感知的风险而不是真实世界的客观风险。Slovic(1987年)将风险感知定义为人们对风险的直觉性判断。英国皇家学会(1992年)对风险感知的定义则涉及人们对风险和回报的信念、态度、判断和情绪,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和文化倾向。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来自Diacon&Ennew(2001年)。他们认为风险感知并不是一个类似于“风险”那样简单的抽象化概念,而是对具体情境中某个潜在危险的多维属性所进行的评价。他们提出风险感知是一种特殊的释义进程,是人们为在某领域/情境/事件中做出计划、选择和行动而试图对其赋予意义、加以理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1.2金融风险感知以往文献中出现的“financialriskperception”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1.2.1财务风险感知将风险根据其来源不同进行风险感知的维度研究时,它是一种风险要素或风险类别,跟其它风险要素如心理、社会、生理等类似(Jaboby&Kaplan,1972年)。它在各个领域(如医疗健康、金融投资)的维度研究中都可能存在,是关于财务性风险的感知,我们称其为财务风险感知。
1.2.2金融风险感知金融领域风险感知尽管与其它各个领域一样,也包括了对财务风险感知的研究,但却不只于此。如:Olsen(1997年)、Diacon(2004年)研究的是金融专家或金融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感知;Diacon&Ennew(2001年)研究的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感知;Vlaev,Chater,&Stewart(2009年)研究的是与投资领域金融决策有关的各种风险感知;Sachse,Jungermann,和Belting(2012年)将金融实践中各投资品种本身所涉及的风险看作金融风险并研究个人投资者对其的感知。与Bauer的观点相似,Slovic(1972年)最早关于投资决策的研究也发现,不确定性(即:风险)情况下的决策是基于预期对不确定性与回报做出的权衡,而回报的波动性本身并非决策的可靠预测变量。这正是金融领域风险感知产生的根源。大部分研究者认同金融领域的投资者属于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风险因素更为抽象、知识不足导致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Mitchell&Greatorex,1993年)、所“消费”的产品,质量在购买前难以评估,甚至在购买后也因市值波动的影响而很难准确评估(Diacon&Ennew,2001年)。因此,金融领域具有不同于其它领域(包括普通消费领域)风险感知的特征。我们根据以往研究进行总结,金融风险感知研究的是:在金融实践领域中,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和投资决策风险的直觉判断、态度、情绪和社会文化倾向。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包括投资者的风险感知、金融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感知、对不同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感知等。归纳而言,对金融领域活动中存在的所有风险的感知,我们统称其为金融风险感知(FRP,FinancialRiskPerception)。需说明的是,金融包括融资和投资两方面,但本文仅介绍个体作为一种特殊消费者的情况,仅指金融投资领域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感知,不含融资领域风险感知和机构投资者风险感知。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投资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过程中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对金融投资方面的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基于此,论文分析了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工作。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
一、金融投资风险的基本状况
1.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投资应运而生,投资的相关概念不断丰富拓展。基于投资概念的不断丰富,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金融投资这一概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投资逐渐获得更多关注,也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金融投资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以整体市场为载体,在金融市场中开展相关金融资产买卖活动。一般来说,金融投资主要包括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外汇等各种形式。而其中包含的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在买卖金融产品的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投资风险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无法彻底消除。因此,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降低产生金融投资风险的可能性。
2.金融投资风险的分类
摘要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实践表明,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着重分析了操作风险的定义,并从人员、系统、流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关键词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提到:“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的。”我国金融企业应该适应形势,转变观念,从内控的三大目标出发,检查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确保业务操作能根据决策层制定的政策、规定、内控程序等,以谨慎的方式进行,这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
1操作风险定义的发展
1.1广义定义
[摘要]“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量化性、应用性较强,以及实习机会较少等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时,需考虑学生现实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以轻松问题入手、以现实问题为主、从无问之处发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高难知识,保持学习动机,提升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混合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等方法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金融风险管理;
“问题导向”教学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到“金课”一词,他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要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随后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高教司吴岩指出,金课即“一流课程”,并将其特点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李志义认为金课由五个方面组成: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3]。严敏强调“金课”必须具有两重性:教学内容有深度、教学方法有效果[4]。由此可见,金课建设的要求既是对本科课程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一种教育常识的回归。目前,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采用“5+X”的形式建议各专业设置专业必修课,“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学类本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国家标准把其列为五个专业的“5”类专业必修课,建议另外两个专业把它作为“X”类必修课之一。Z高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在经济学院设置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三个金融类专业,每个专业均开设“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多年来,课程组教师持续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当明教育部金课建设的要求,课程教师进一步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把“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流课程。
一、“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特征分析与内容梳理
(一)先修知识多,综合性强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5],其内容涉及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管理学、计算机编程、高等数学,尤其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表1为课程中部分市场风险知识点和所需的先修学科,从中可以看出,“金融风险管理”的先修课程至少十门,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基础金融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中所讲授的基础性金融产品知识,还要掌握期权期货互换等金融衍生品知识;学生既要懂得“证券投资学”和“商业银行金融经营管理”中的金融业务,还要明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的金融监管要求。第二类是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中的导数、泰勒展式,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运算、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等知识都是理解市场风险度量相关知识点的基础。第三类是计算机操作和编程类课程。无论是对模型参数的估算还是对在险价值VaR的估测,均需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程能力。对于这三类先修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仅理解基本概念远远不够,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如果未能很好掌握先修学科相关知识,势必极大地影响本课程的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