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金融专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
金融学专业由于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长期来在教学中都存在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实情况脱节的现象。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环境下,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信息化教学
教学管理是高校建设中的主要管理任务,它以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在“双一流”环境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高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对于金融学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前沿学科,必须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寻找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该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金融学作为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前沿交叉学科,其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无法适应其本身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加强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则成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高校传统金融学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更看重学生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和金融实务处理能力,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更受企业青睐。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学校要联合金融企业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邀请金融分析师、理财专员和注册会计师等讲解金融管理实务,提升学生金融实务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国家输送更多技能型优质金融管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校企合作;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主流趋势,校企合作可以满足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实现金融管理岗位技能和学校教学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要立足金融管理专业就业导向,围绕金融管理岗位核心力,开发全新的专业课程群;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金融企业岗位体验,打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增加企业评价模块,培养学生金融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育人质量。
1.新时期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特点
1.1专业课和金融企业用人需求无缝衔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飞速发展,证券、基金和保险等成为新的金融热点,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理念的提出,金融企业用人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要从专业课和用人需求对接入手,围绕金融企业用人需求来调整专业课设置,实现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和岗位技能的“无缝衔接”。
1.2凸显就业导向开发核心课程群随着我国金融行业转型,学校要以金融行业就业趋势为导向,开发全新的专业课程群,进一步完善专业课体系。例如学校根据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理念,组织金融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例如搜集MOOC在线开放大学上的优质教学视频,不断完善核心课程群资源。
[摘要]社会在发展和进步,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根本就无法满足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整个社会的节奏是在不断地加快,因此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和市场进行契合,并且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实现产教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工作的适应时间才会变短,进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毕竟每一个企业都不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需要经过企业的再次培训才可以上岗,这样不但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影响了企业的相关工作。学徒制,这是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其对于金融管理等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来讲,可以有效地提高产教结合,并且实现高素质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过在目前的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文章主要就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教育;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引言
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面向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金融机构,因此这就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的培养时需要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采用产教结合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这样才可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本科类院校是比较注重理论教学的,而高职院校虽然强化了实训教学,但是很多院校采用的是以赛代教的模式,这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相关工作的适应性。毕竟大赛的相关项目和日常工作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随着国家层面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重视程度增加,现代学徒制度开始被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相比于传统的学徒模式,现代化的学徒制度是将整个师、生以及教学、实践场所等都进行了融合,学生近乎在相关工作的岗位上进行学习,因此这也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增长。
2推行必要性
21熟悉岗位要求
[摘要]单招背景下,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学生背景的多样化,还有地区教育的差异性,让如今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得不尝试新的教学措施。分层教学是面对当今现状以及信息化潮流做出的探索教学,是时代的推动,也是制度改革带来的必然,以便解决现在的学生的问题和困扰,当然,初次未知的探索会出生一些矛盾,但既然是探索,就应该大胆前进,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不断完善,才能取得分层教学最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单招背景;分层教学;教学法研究
0前言
单招是单独招生的简称,是一种由高职院校主导的全新招生模式,是高职院校在考前通过自主拟题,自主组织考试,自主评卷,自己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最终确定录取学生的模式,较以往过于单一的高考制度,让部分下游学生如愿进入大学的校园。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扩大招收,高职院校的招生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生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高职院校探索了一条多元化招生之路,单招应运而生。单招的实行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创新和重大改革。但单招制度在扩大生源的前提下,也给院校教学实践造成了许多困扰,单招模式致使生源流入复杂,这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学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一种新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而分层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1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生源现状
高职院校中的金融管理专业,除了特殊因素的高分学生,还有单招入学、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来自中专职高等技校的也不在少数。高校生源主要有正常高考进入,普通中专升入及职高技校考入等。生源招收在满足现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质量的水平,且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让学生两极分化。学习背景呈现差异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生源需求。招生模式的改革也带来了教学上新的问题和困扰,解决这些问题关乎未来高职院校在高校的争先中能否站稳脚跟。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助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意义重大。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建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9年“双高计划”的启动,再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本文以金融管理专业为例,充分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和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所面临的契机,提出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优化路径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金融管理;高水平专业
1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产教融合的概念最早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质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该模式对德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借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报告中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再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培养质量。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其中再次强调了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健康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建设水平[1]。全国各大高等职业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通过搭建企业实训平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订单班”等方式加强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然而,目前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稳定共赢的长效机制,很多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仍存在校方一头热,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在育人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合作中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校企关系难以长久维系,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还有很大距离。究其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层面,统筹推进的作用发挥不足。国家的宏观政策方面已经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产教融合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引领及监督作用,并提供相应的财税、金融支持,才能够使校方和企业有效对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二是企业层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主体意识。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由校方主动提出发起,企业仅是被动参与,对于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认知不清、重视不够,缺乏主体意识和必要的思考,只看重眼前利益,并没有真正将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对于人才的需求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2]。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更应该带头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积极探索,实现育人和用人有效衔接。三是学校层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没有和社会需求有效接轨。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面临当前社会高职学生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理念,随时掌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专业建设水平。想企业之所想,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够吸引企业主动探寻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以金融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传统对接的主要是银行柜台的一线柜员岗位。目前,随着金融科技、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的业务也在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且智能柜员机等科技设备的引入使得商业银行对于传统柜员的需求数量不断下降。面对这样的企业经营现实,我们的金融管理专业若要实现高水平建设,首要的是要符合市场需求,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从“互联网+”、金融科技应用及金融产品营销等角度进行专业规划,才有望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
2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面临的契机
2.1“双高计划”的政策引领。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2019年教育部、财经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开展我国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是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背景,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优质人才资源。“双高计划”以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产教融合等为基本原则。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为方向,部署了十项改革建设任务。提出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实施校企多方面深度合作,实质推进协同育人[3]。以此为政策契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推动高水平专业建设对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