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课程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
0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考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摘要论述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从教学目标、教改指导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应用能力1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我们连续三年在武汉工程大学做过问卷调查,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己向我们走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贯于整个大学教育,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蓝皮书)。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3.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计算机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总体上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教学辅导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计算机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师的要求。3.2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认识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高等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识内容放在实验教学环节(例如OFFICE应用部分),积极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完善课堂教学。
在一些专业中,计算机教学将会更加贴近专业,如艺术、建筑、化工等。所以,计算机课程应该文理分科,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武汉工程大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例如文科学习VFP,自动化专业学习C语言,机械专业学习VB等不同的语言。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计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应该有选修计算机课程;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因此,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3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应该不能只有课堂教学,在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包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3.4改革教学考核手段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白皮书和蓝皮书大纲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4结束语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开始,会议讨论的重点开始转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即大众化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1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受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不同高校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大不相同。第一,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限性,教育部规定的在中学阶段就必须要完成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虽然很多大城市很早就已经普及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育,但在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所致,很多学生只会用计算机上网查资料等等,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操作并不熟悉,更有的学生由于学校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对计算机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第二,计算机技术所需要学习的知识量相对较大,知识点又相对松散和繁杂,很难进行统一的、系统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容易出现对知识点模糊不清且容易遗忘的状况;第三,很多学校只重视对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对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也与学校采取的态度一致,学校不重视学生自己也不认真,失去了开始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变成了应付考试和响应国家政策需要的傀儡项目课程。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2计算思维概述
有关专家提到,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人类的行为和设计相关系统上,通常把这种行为称作“计算思维”。它实际上是通过简化、嵌入和转化等方式,把看似困难问题进行重新的处理,使其成为我们能够用常见的解决方式解决的问题。计算思维有很多明显的特征: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编程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同日而语。所以以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不仅仅是编写代码,还要具有相当能力的抽象思维,如此以来才能够对于各个方面达到统筹兼顾的目的。计算思维没有固定统一的思维模式,也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作业,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所具备的基础技能,也是在现代社会建设中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去处理问题,并不是要求人类要以计算机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高等动物,是极具想象力的一个群体,具有思维模式多样、丰富的特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做到把不同问题进行统一化的处理,也能够把同一个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来解决。但是计算机则是以单一的模式运行的机器,依靠人的设定来完成每一个流程,对不同的问题不能灵活的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方式去处理,这是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的思维模式的重要区别。计算机科学虽然是以工程和数学思维为基础,但不能用固定的数学性思维模式去理解,而是应该以实际状况为前提进行互动,才能够使工程和数学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互补和相容,从而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思维和文类创造出来的其他硬件和软件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它不属于人类创造,只是一个计算概念,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和理解事物的重要工具;第二,它可以应用的范围很广,不是只能够应用在计算机专业之中,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第三,它也不是谁独自拥有的能力,而是对人类整个的思维活动都能够有所帮助的思维方式。它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础技能。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将计算思维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想要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思维应用到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是一个能够促进其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但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盲目的进行教学,否则既达不到教学效果又浪费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在计算思维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充分了解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向学生传递计算思维的相关概念和使用方法,最终培养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运用计算思维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概况
由于各地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已随处可见。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已成为衡量毕业生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突出指标。
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1.培养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针对新的形势,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一方面要求主讲教师应具有硕士学历、教学辅导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素质。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再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2.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针对职业院校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计算机基础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主要的技能知识放在实践教学环节,积极采用视频教学、幻灯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完善课堂的理论内容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需求,计划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应该有形式多样的计算机选修课程,而且,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因此,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按照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去构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3.探索教材改革之路。现在,教师在选择计算机基础教材时,左右为难。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却使用同样的教材,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学生感觉吃力而另一些学生都已经学过,老师讲课无法平衡。最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此外,现在计算机与许多专业课程都结合得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现在非计算机专业所选的教材都是大众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没有把计算机与自己的本专业结合起来讲解。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完全同化,没有任何区别,忽视了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内容。原因多半是在收集适合教改信息来组织编写教材工作做得不够。因此,组织编写教材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大多教师认为教材的编写并非教了十年书的老教师就一定能完成,至少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实际项目操作能力。教师本人编写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让自己的学生使用,虽然这个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不良现象,但也可能带来一个弊病:那就是学生用不上适合自己的教材。职业院校不同专业使用同样的教材,谈不上是因材施教。教材的趋同化对各专业的教学都有不利的一面。
有点新生,在高校入学前的中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而高校计算机教学又基本上是按照班级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统一,对这样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差别很大的学生群体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难以找到一个适合大部分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教学的切入点。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中的基础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导致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旷课。基础差的学生又对老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整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滞后及学时分配不平衡。目前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并不少,可内容都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教材都还在介绍windows98操作系统,少数介绍windows2000的,但现在的主流操作系统已经是windowsXP或者windows2007了,还有少数已经使用windows2008.有些内容学生在学的时候是新的,可等到毕业的时候,又变成陈旧的东西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学时分配基本上是理论与实验各34个学时,这就造成了不少学过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没学过的学生上机学时明显不够,学完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教学模式形式多样,教学方式仍显陈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模式,但是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是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把黑板上的东西复制到大屏幕。大部分教学过程中老师简单的按照屏幕上的内容照本宣科,不但枯燥,而且没有了在黑板上书写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还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上理论课与上实验课的时间隔得太久,很多上课时候讲过的内容只有极少的学生能记住,使得大部分内容必须在实验课上再重述。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目前,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不但没有利用好计算机更好的开展专业学习,反而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体突出表现在: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说谎成性,过多使用粗言秽语,浏览不健康网站,传播病毒,严重的甚至在从事计算机信息犯罪等活动,这与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相违背的,也反映出目前高校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积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学效果令人难以满意。眼前,很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不够完善,过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检验与考核。例如,很多学校只是简单采用期末纸质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也没有建立有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考核体系,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还是“填鸭式”,学生也把学习的精力投入在考试之前,有的学生平时根本不看书,不愿多做题。另外,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存在差异,从目前教学效果看学生的求知欲降低,把考试当成应付差事,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彻底变成了应试教学,各种原因使得教学效果令人极不满意。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