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就业创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湖北师范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就业指导“专业化”湖北师范学院注重就业创业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现有高级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40人,大多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课程。通过培训、集中备课等形式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人员教学水平,打造专业化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学校以职业意识提前培养来推进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建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帮扶,完善管理机制,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实现就业创业指导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指导体系建设。学校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一年级明确职业目标,二年级目标经营与管理,三年级职前技能培训,四年级实习就业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紧紧依托职业发展协会和创业协会和各学院学生组织中设立的就业指导部,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如企业家进校园、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沙龙、求职经验交流、考研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争霸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教育SYB培训课程项目和KAB创业培训项目等活动,有效推进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转化为实际就业力。
(二)就业市场开拓“全员化”就业市场建设是直接推进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原有就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校园两级领导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确立了就业工作在年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施“有重点对待”,对于特殊群体毕业生(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贫困、残疾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向用人单位直接推荐、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了就业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院系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就业状况月报制度、就业统计核查制度和就业统计联动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了全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健全机制,使就业工作“四化”进程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在就业市场拓展方面,学校把“两访两创”、“创先争优”等活动与就业市场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机关部门、教学院系全员参与,充分挖掘全体教职工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会。在师范就业市场,学校加强编制应考能力的培训,在非师范就业市场,学校积极与政府合作、与人才市场合作、与校友合作开发有形就业市场和网络市场。招聘会形势丰富多样,有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的大型综合招聘会(500家单位以上),周五双选会(将每周前来联系招聘的用人单位集中在每周五集体面向学生招聘,单位数目不等),企业专场招聘会,以及院系组织的专场招聘会。
(三)重点基层项目“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学校作为省属师范院校,紧紧围绕湖北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的特色定位,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加快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积极融入并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对于重点基层项目,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重点基层就业项目,精心组织,重点引导、组织过程中注重程序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广泛宣传,多层动员,确定院系计划分解制、机关部门结对联系院系制、报名应考包保责任制、综合考核制和报名进展日报制等工作机制。为推进工作落实,学校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工作并解读政策。通过短信、传单、QQ群、户外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各院系也组织动员会引导学生。学校还组织专家举办各类考试备考指导讲座,开放现有教学资源如微格试讲室、职业咨询室,辅导学生顺利通过招考笔试和面试。
(四)创业领域形成“多级动态孵化”模式目前,学校在探索适合发展的特色创业模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多级动态孵化创业模式,即创业团队经过在院系、学校和市区政府三级动态过程进入社会市场,团队在各级独立孵化成长,通过严格竞争与选拔机制,以运营优劣进行评估,逐级发展。通过多级动态孵化,一批优秀的团队从院系走进了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又从学校走向了社会。学校还积极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大学生船业基地,分别与黄石港区政府、黄石市团市委共同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各1个,入驻团队同时享受政府给予的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和奖金扶持。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系统规划、重点突出,实行“五个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即将创业教育与全员育人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协同推进创业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校园文化开展创业意识培养,以创业基础课程开展知识普及,以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系统知识补充,以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实战技能训练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创业教育的兴起,高校越来越多的创业大军涌入到变化的市场。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愈加具有实用性,注重专业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紧跟市场需求,专业的创业易操作、易起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就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实践机会。不断证明了在高校中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长远发展。
2.行业领域发展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长期和有效的,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带动专业的发展。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该专业学生的创业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从事淘宝或是微商等进行在线交易,创业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都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也是运用专业知识创业的最佳选择。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创业型专业人才
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将创业教育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体系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已经形成了符合其本国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成为为世界性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首先出现的是由清华大学在1999年举办的意在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的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后几年的创业大赛,逐渐在大学生中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在不断地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逐渐意识到,未来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使就业工作产生的“倍增”效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学生共同就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政府未来会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生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不再是单一的途径,以学生自主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就业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不仅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通过打造学生的创业人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炼学生的创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的个体自我追求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也从“权为本位”转变到了“能力为本位”。在如今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增加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关注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大学生中能真正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必竟是极少数人,多数的大学生即使要创业也会选择在毕业后。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创业意识的唤醒、创业知识的掌握为工作重点。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宣传平台等,宣传大学生成功的创业事迹及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植政策。另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并鼓励在校大学生虚拟创业或在各高校的科技产业孵化园真正创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二、关注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个性张扬善于表现,对于自主创业他们多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独生子女也存在思想较为不成熟,心理抗压能力差,遇事愿意依赖父母等问题。因此,借助创业教育这个平台,引导大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挫折,独立的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一、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势
1.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知识面、提升其创新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硕士生在企业做学位论文工作期间,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导师会把企业中的一些其他技术工作交给学生做,似乎影响了研究生做毕业论文的进度。但这其实是联合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做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曾多次参与企业新产品生产与开发,协助解决了几个新产品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分析。该学生反映,这种额外的工作要求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要会自己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还要自己进行试验方案设计,确实弄不懂的才向老师请教,使自己大大增长了见识,受益颇深,这些在学校是很难学到的,大大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创新能力。
2.有利于丰富研究生实践经验,培养其创业能力
硕士生在企业做学位论文的一两年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佳时机。进入企业,如何才能学到企业工人、技术人员丰富的生产实际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生要正确看待“下企业”,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优越感”,要放低位置,主动向企业工人、技术人员学习,很多研究生在企业中都要经过一番磨合,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入企业,顺利地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企业的社会实践也是硕士生学习如何创业的良好机会。如“基地”之一的广西化工研究院原来是事业单位,后来改制为企业性质,从一个财政拨款单位发展为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科技企业,这样的企业发展史能让研究生接受创业的理念、学习创业的过程,培养研究生的创业能力。
3.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竞争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一、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改革必要性
1.办学方向要求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可见,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就业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是研究性和学术性极强的事情,不符合高职院校办学方向要求。
2.专业定位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让劳动者掌握专门技能,实现充分就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目标就是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扩大和促进就业,而不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写作毕业论文,不是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需要,不符合专业定位要求。
3.课程定位要求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都是把毕业论文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来开设。在办学定位正确的大方向下,专业定位要围绕办学定位开展,课程定位要紧紧围绕专业定位进行。办学定位、专业定位与课程定位不能独立分离,而是紧密关联着的。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毕业论文,自然而然不能脱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写作学术性毕业论文与这个专业培养目标毫无关系,毫无作用,毫无意义。
4.论文现状要求如前所述,现实中的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惨不忍读。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与其白白浪费了那么宝贵的学时和学分,不如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的优点,放手让他们去搞技术及技能设计,搞改革和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为毕业后更好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革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