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在初级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只有本书对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进行了认真而又圆满的讨论……它无须过分严密的推导而对复杂的计量经济思想进行了清晰而又直观的表述。2.……伍德里奇完成了一件出色的工作。许多基本计量经济学概念和问题时常都迷失在错综复杂的数学公式之中,但本书总能给出非常直观的解释。因此,我建议所有的学生和应用计量经济方面的研究者们都能把此书作为常备参考书。3.我曾以为,市场上不可能还有另外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的立足之地,但我吃惊而又兴奋地看到,我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伍德里奇的书采用了全新的方法,对现代实践、总列数据和工具变量的强调都颇有见地。4.让第一学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就与实证研究齐头并进的时刻到了,我完全同意,不用微积分和太多的数学,也能培养出一流的实证计量经济学家。本书与我过去几年在哈佛大学曾讲授的一门深受学生喜欢的课程十分相似。5.本书使我讲授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努力减到最小。我很喜欢它提供的数据可直接利用,体系自圆其说。这本书能为我处理许多学生的“刁难”,所以使我给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讲课不再那么困难。6.此书为计量经济分析工具提供了很好的直觉。对计量经济学而言,本书是简明地包含如此丰富内容、解释如此广泛内容的最简单教材。我无比坚定地推荐这本教材。7.只须具备初级统计学知识,就能享受这本书。就我所看过的书来看,这是最好的一本,这一本书就能让你学会初级计量经济学。而且,它还讨论了许多最新的专题(如联立方程、综列数据和时间序列等)。综观全书,作者十分强调经济直觉,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数学证明。作者深知读者需求,坚决避免使用技术性的计量经济语言和矩阵表述。这种品质使此书成为经济学家最好的计量经济学教材。8.本书对我们所做的假定及其原因和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出了
精辟的直观解释。它使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与如何从中得到解释建立了必要的联系。对计量经济分析感兴趣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本书。我认为作者为许多计量经济学教材所缺少的东西架起了一座桥梁。9.这是一本介绍回归分析和综列数据的优秀教材。因为我不想成为一名计量经济学家,所以我需要一本立足现实、内容广泛的书。这本书真棒!学习一学期计量经济学,也能成为应用计量经济学家——评伍德里奇教授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初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经验(实证)研究者所想象、所应用以致所解释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的经验研究者总能随时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新近进展,而教学总是滞后于这些最新进展。但总体看来,绝大多数经验研究仅仅使用了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的一部分工具而已。于是,通过学习一个学期的计量经济学,就能对计量经济学有直观明确的理解,并完全胜任应用计量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成为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伍德里奇的新著《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便以此为取向,并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大多数教科书在陈述和解释其假定时,都因图方便而忽视了现实的选择,而对例子作过于简单化或欠妥当的处理。本书则强调学习计量经济学最好的方法是应用,从一个应用计量经济学家的角度学习计量经济学,不仅使学生能对计量经济学有直观认识,而且是学习的过程生动有趣,并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有些假定所代表的含义。这些都比通过数学或理论推导所给出的结论更有影响。计量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只能给学生描述一下计量经济学的概貌,要让他们掌握回答重要的应用研究问题是徒劳无益的。本书的出版证明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本书突出应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传统教科书总是试图包揽一大堆有用无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本书则对每个专题中许多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检验方法和步骤都尽量放弃,而强调对阅读期刊文献和从事基本经验研究有用的内容,同时把已表明有明显用途的较新的专题放进书中,比如:导出对未知形式的异方差(或序列相关)保持着稳健(robust)性的检验统计量,利用多年数据进行政策分析,或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遗漏变量问题等。2.本书中的假定都是在为了得到某个结论而必须时才引入,这样做便于对每一假定的含义进行仔细的、直觉的讨论;为什么该假定是必要的。例如,应用研究者和理论家都知道,为了证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无偏性,并不需要全部高斯—马尔可夫假定。而几乎所有计量经济学教科书都在证明最小二乘法的无偏性之前,就引入全部假定,使学生感到一片混乱;还比如混合(pooled)横截面、纵列数据(paneddata)和工具变量法的利用,这在传统教科书的框架下是不可能进行介绍的。3.本书所用的方法是统一的:所有的估计量和检验统计量,均可利用少数直观而又合理的估计和检验原理而获得(当然,也都可以严格推理得到)。这和动辄给出一组无关的“计量经济学步骤”的处理方法相比,形成了对照。从少数的基本估计原理推出现在通用的大部分计量经济学方法,一来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二来使他们对获得的结果有一个牢靠的理解,而不至于把这此结果看成什么神秘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比如书中对多元回归分析的处理,是把对计量经济模型中误差或干扰的性质的讨论,同不可缺少的条件期望这一工具结合起来,而在陈述和解释假定时,完全放弃了非随机的或在重复样本中加以固定的回归元假定。在诸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城市研究、教育学、会计学、金融学和市场营销等使用非实验数据的学科领域里,熟练的应用研究者不会按照固定了的回归元那样思考问题,因为那是不合实际而又误入歧途的做法。相反,观测不到的误差和观测到的解释变量究竟有什么关系,才是贯穿本书的讨论焦点。4.全书一贯强调“其他条件不变”的含义,目的是要学生尽早地认真考虑实际应用。比起现有的教材,本书对各种数据结构的政策分析相当重视。对一些实用专题,诸如利用变量以达到其它条件不变的效果,以及对含有交互作用项的模型求其偏效应的标准误,也都作了简要的处理。5.本书含有大量例题,许多是取自或受受启发于应用经济学或其他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的作品。其中,大多数的数值计算都可以利用书中所附的数据集加以验证。作者费时多年收集了这些迎合学生兴趣的数据集。6.便于学习和理解。每章都包含一些边学边问的问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这些问题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反思。每章也都含有许多例题,其中有些取自最近中的案例研究,但都根据作者的个人判断,在无损于其要点的情况下作了分析上的简化。章末的习题和计算机作业题侧重于经验(实证)练习,而不是复杂的推导。要求学生根据他们所学,仔细地加以理解。计算机作业往往是课文中的例题加以扩充。文中利用了ASCII版本的60多个数据集,从而适合于计算机作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所有数据集,连同有关本书的其他信息,均可以从得到。7.本书的一个独到特色,是它有一个广泛的词汇表。当学生为应付考试或者阅读用到了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经验研究论文时,表中的简短定义和描述将为他们提供一份有用的复习材料。本书所需要的数学仅限于初级的微积分、概率统计和矩阵代数足矣,故适合于大多数本科经济系作为一个入门课程而讲授(第1篇: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第2篇: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添加一些专题,可放在一个高年级讨论班上作为启发创始性经验研究的课程来安排。若包含第3篇高深专题中某些专题的最新进展,如综列数据方法、工具变量法、限值因变量以及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等,则可作为硕士研究生教材。本书在陈述假定时所采取的方法,对所有应用领域的博士研究生都会特别有用,而且对工具变量和综列数据方法的处理,又特别着眼于来自劳工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共财政、国际经济学以及政策分析方面的最新应用。读完全书,顿感耳目一新,与古扎拉蒂的《基础计量经济学》相比,立即使我联想到经济学初级教材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只是本书对古扎拉蒂教科书的冲击要更猛烈、更彻底,并迫使那本传统教材立即重版,改动的痕迹很明显受到本书的重大影响。与曼昆一样,年轻的伍德里奇1986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洛杉矶分校,随后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艾春荣博士当时正好在MIT攻读计量经济学方向的博士学位,并随堂听了他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并三年被评为年度优秀研究生教师。1991年受聘为密歇根州立大学计量经济学教授,并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工作至今。本书的组织方法和编写取向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当今应用计量经济学家时常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讨论,同时又通过现实的经验研究使得学生感觉到经验研究可以接近并富有趣味。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不再是枯燥的数学推导和抽象的解释,而是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觉到计量经济学的有用和有趣。
一、计量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一)计量经济模型的设计
(设模)计量经济模型是以变量来表述我们的研究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结果,以方程式或方程组表述这些研究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其最基础的内容主要反映在单方程模型中,它一般是由如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变量反映我们研究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数据,构成了模型的变量要素,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其中:解释变量(ExplanatoryVariable)代表着系统中影响研究核心的各种因素,一般情况下只观察一个因素影响的回归分析叫做一元回归分析,而对两个及以上的因素分析叫做多元回归分析。在分析中要观察解释变量的不同控制下,相应的被解释变量的反映,所以说解释变量是确定性的变量。但在经济现象观察中,我们很难对各解释变量进行控制,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被解释变量(ExplainedVariable)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的研究依赖于对其观察所得到的现实数据,但是其被动的地位是确定的,即它是系统中的被影响结果。且因受随机性的各种干扰而表现出随机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寻求的总体回归方程将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期望方程。
2.回归方程及其形式反映研究对象各变量关系的方程是模型的主体部分,它就是由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回归方程。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常常隐含着未知的因果关系。任何一个系统,在影响系统的各因素作用下,都能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而对这一稳定状态的形成机制的寻找过程,已成为现代回归分析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回归分析中,人们常将系统的稳定关系,以方程式的形式来表示。且以研究对象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建立起解释变量决定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以方程中的参数来反映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寻求对系统的控制和影响的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线性关系的回归方程是最常见的,因为它是基础,且简单容易理解,所以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内容。然而现实中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却常表现为非线性的特点,要准确描绘这些复杂形式,需要我们研究和开发更多视角的分析方法,如解释变量的一元与多元,被解释变量的线性与非线性、确定与随机、二元选择与多元选择等。这些变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方程的形式,需要我们不断的调算或检验才能确定。
3.经济参数经济参数是在各类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它反映着我们要探求的经济规律,是我们必须求解才能得到的内容,如模型中各回归系数等。该要素实质上是计量经济分析的最终成果,但它关系到我们经济分析的恰当有效性。
1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阈限概念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2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本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经济学、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基础,这些课程均是大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学生大学期间的整体学习效果,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反映他们的实际综合能力,因此,学生能否学好计量经济学也可以作为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与学校经管类研究型人才培养潜力的双重检验。
1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困难与主要问题
1.1存在的困难。
如前所述,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张益丰、周卫民(2010)通过序次Probit模型,得出学习统计学等前期课程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贡献显著。对于一般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更有一些学生是以文科生身份进入大学学习的,数学基础不扎实进一步导致学生在经济学、统计学上的欠缺,尤其是繁冗的数学推导过程,估计参数的多种方法的差异,模型结构的复杂关系等都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望而生畏,同时正是由于自身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致使学生缺乏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勇气和兴趣,这些均制约着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经典线性回归部分的内容前后之间逻辑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会较为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与连贯性。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经典回归模型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如此,部分教师在讲授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相关知识时,十分重视其中的公式推导与逻辑关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依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式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课堂讨论采用得较少。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为呆板,上课气氛沉闷,很难引起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难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导致的后果是部分基础稍差、自制力不强的同学由于理解相关知识存在困难,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或玩手机或睡觉,有的干脆以逃课来逃避学习压力;而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同学可能会将侧重点放在计量经济学相关的公式推导和逻辑关系上,忽略其具体的应用。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传授知识”这样一个基本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偏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应用回归分析的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案例不够丰富,没有考虑专业差异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授。案例主要涉及一元、多元线性回归及放宽古典假定的内容,一般都是经济问题分析,如居民消费问题、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等。这些案例的突出特点是适用性广泛,只要学生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都能很好地通过案例掌握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案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密切结合,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部分同学会误以为计量经济学只能应用于经济学,而对于以后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应用相关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实践。
3.课程难度大,学生重视程度不一由于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结合,在经典线性回归理论部分,需要用到矩阵、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大量知识。对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并不轻松,文科背景的同学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调查问卷中关于计量经济学难度的问题中,有28%的同学选择了很困难,有43%的同学选择了比较困难,选择一般困难的有27%,只有2%的同学选择了不困难。从调查结果看,选择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的学生高达71%的比例,充分说明对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方面,有41%的同学认为计量经济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用,高达54%的同学认为用处不大,5%的同学认为没有用。当今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功利性,如果学生认为某门课程在目前对就业、考研没有直接作用,往往不太重视,也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通过考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注意,选择通过考试的同学中,有10位同学除了通过考试外,其他的选项均没有选择,说明这部分同学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核,拿到学分;还有5位同学选择了所有的选项,说明这5位同学是希望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相关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为以后学习数据分析方法打基础,当今是大数据时代,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学习计量经济学能为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学生对此也有较清晰的认识。此外,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软件使用方法排名在第三和第四,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排在最后,说明学生对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信心不足。
4.先导课程基础差异大为了探明学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在之后的调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计量经济学课堂上,您能否跟得上授课老师的思路,教学内容能否及时消化?从学生调查的结果看,选择完全跟得上的只有9%,选择勉强跟得上的有58%,有33%的同学选择了跟不上。说明在课堂上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占比例最大的是每节课信息量太大,其次是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课堂内容,第三是先导课程没有学习,理科基础不好。由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征,上课会用到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的知识,学生只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实际情况中,一般院校都将计量经济学安排在第5或者第6个学期,正是学生大量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课程压力较大,因此,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每节课的信息不能充分接收。此外,目前本科院校中,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有一定的差异,大多数专业是在第3个学期学习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数理统计部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授课教师一般不作深入介绍,学生也很少去主动自学这部分内容,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更有个别院校,将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习。这样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由于存在大量的数学符号,本来就心存畏惧,加上数理统计知识不够扎实,容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专门抽时间补充介绍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影响教学进程。
5.课时安排偏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般的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为48个学时,其中包括4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一些重点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安排多一些,如清华大学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为54个学时。郑州航院计量经济学安排了48个学时,这样的学时安排,调查中有14%的同学认为课时够用,而有39%的同学认为理论课时不够,有47%的同学认为上机时间不够。计量经济学既需用到大量的矩阵和数理统计知识,又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将理论知识讲授与软件使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面对数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程度不一、接受能力有别的学生,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经典的回归理论能够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清楚,已属不易。通过短短几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软件操作技能,也显得勉为其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介绍前沿的研究成果,这种拓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但因课时限制,一般得不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