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居民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同步带来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上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因为其正外部性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文化消费;外部性;农村居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4140.4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1741.09元增长到2007年的3223.85元;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47.7%下降到2007年的43.1%。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据统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由1980年的8.3元增加到2007年的305.7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14.3%,其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由5.1%上升到9.5%。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带来的不仅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精神生活的丰富,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效应。
一、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外部性存在分析
外部性(externality)或外部经济(exemalecon-omies)是福利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由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萨缪尔森(Samuelson)和诺德豪斯(Nordhaus)这样定义外部性:“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增进了他人的福利,而后者无需付费;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损害了他人的福利,而前者无需承担责任。
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主要表现在:
本文作者:杨雄何芳作者单位: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
上海市民实现文化需求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一)文化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市民对文化活动不够了解
信息的完备与畅通是促成产品供求双方调整生产和消费倾向、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条件。但调查发现,目前居民获取文化产品或服务信息的渠道并不畅通,对居民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带来了障碍,这在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明显。以居民身边的社区文化服务为例,目前居民获取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及文化服务项目的相关信息,主要来自传统的“居委会上门告知”(39.6%)以及“海报传单”(11.6%)两大渠道(参见图3)。上述两大渠道中,“海报传单”属于无特定指向和被动式的宣传方式,信息的传递效率相当低,而“居委会上门告知”的受众面非常狭窄,无法很好覆盖到全体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群)。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35.1%的受调查居民甚至表示,没有任何渠道获取社区内的文化信息。这表明,文化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相当严重。受此影响,居民对身边可以获取的文化资源了解不多。对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些居民表示,“不清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什么活动安排”(33.6%),有部分表示“不知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哪里”(23.6%)。
(二)市民闲暇时间不足,半数以上市民不使用公共文化设施
充分的闲暇时间是居民消费文化产品及服务,从而实现文化需求的最基本条件。本次调查反映出,许多居民认为闲暇时间不足,妨碍了其文化需求的实现。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情况来看,“不去社区文化中心”的居民中,36.0%明确表示是因为“个人闲暇时间不够”。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重点文化设施的情况也类似,有38.0%的市民表示因“闲暇时间不足”不去博物馆,有29.6%的市民表示因“闲暇时间不足”不去美术馆。
本文作者:孙政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社区社会资本的文化影响
后大街社区利用丰富的社区社会资本,激活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活力,对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1、强化社区互惠信任关系,构建社区与居民的文化合作网络
后大街社区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运用有限的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公共文化利益最大化,是建立在共同的公共文化利益和社区文化认同之上的共赢合作,也是社区居委会、社区文化团队和居民在持续的互动过程中建立的互惠信任关系。“社区居民和我们的关系挺亲切的。街道要求我们要一口亲,包括家庭一口亲、特殊人群一口亲、社区文化能人一口亲以及社区居民一口亲。……一开始肯定也不是很好,需要我们社区部门上门去做工作。到后来,慢慢地,因为我们社区打造出了特色文化品牌,通过排练、演出和沟通等,他们逐渐认可了我们的活动,就自己来参与了”。②后大街社区居委会的方主任如是介绍。通过主动接触和了解居民需求,形成并强化了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信任、认同、宽容和理解,在这种互惠信任的关系基础上,社区与居民的文化合作网络形成并能得到充分运用。
2、利用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积累社区文化资源
1构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机制
新时期的社区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作为基础,社区党员为支柱,社区文艺爱好者为先锋队伍,多方组织力量共同建设的工作新格局。首先,社区党组织要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疏解情绪,化解矛盾,把先进、科学的文化送到每个居民的家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宣传导向、组织保障和行动表率的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社区组织思想文化工作责任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协调上级党政部门和工、青、妇团体来共同关注社区文化工作。第三,注重组织队伍建设,建立起一个政治合格、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社区组织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群众的社区情感,凝聚居民社区情感,创建催人奋发的社区文化。
2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工作的育人机制
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直接制约着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应该具有引导居民价值观念、构建社会道德规范、传承优秀文化成果、凝聚民众社区情感、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功能。社区作为城镇建设的一个构件,靠什么资源才能发展繁荣?毫无疑问,这个核心的要素就是人。在发挥社区功能的前提就是要促进社区内居住的人的发展,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社区文化的教育对于整个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的培育具有意义非凡的作用。社区文化工作中要树立起教育机制,在社区这个固定的空间内有效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结构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构筑居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从而达到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社区文化发展繁荣的目的。首先,要树立文化教育社区化的理念,加强居民教育特别是社区低文化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用有效的教育工作为社区树立起反邪教、反封建迷信的防线,把社区作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来实践;其次,要依据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和文化理念,建设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家政学校、居民讲座、技术培训中心等,实现社区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和全面化;第三,深层次探求居民精神需求,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将我们党的先进文化思想融入于社区的各项文娱活动之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将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以社区文化建造为根基,把握时代主旋律,有利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形成教育社区化的工作机制。
3明确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机制
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社区建设基本上还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并没有把社区文化单独拿出作为一个独立体进行建设,社区文化存在的多方管理、效率不高的现状。工会、妇联、共青团、老干局、文化局、民政局以及各民间组织等部门对社区的文化工作都有组织管理的职责,根据各自所辖领域对社区的文化建设均有制度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常常职责不清、交叉管理,有时又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困境。有效的组织管理是社区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文化事业发展规律的社区文化管理制度。首先,从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着手,明确职责,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管理自主权、各专职机构高度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建设基层文化站点,全面系统地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其次,着重对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的筹措机制进行改善,再城镇建设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及文体设施配备等纳入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并且鼓励非公机构对社区文化事业投资,逐步建立起多方投入、多重形式的资金筹措机制。第三,创新社区自治体制,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形式,在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工作组织,根据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丰富社区活动内容,使不同群体不同利益主体的人都能享受到满意的文化服务。
一、社区融入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一)社区融入是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基础
创意旅游发展有赖于多维度支持,创意产业融入、创意管理、社区融入和活动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对草原非物质文化进行创意旅游开发同样离不开这四方面的支持。在这四方面要素中,产业融入、运营与管理和旅游活动开展都离不开社区的融入。如果将草原社区排除在外,实施纯粹企业化经营,以人工制造的产品或场景为主,那将是生硬的、缺乏文化根基的设计。在大众旅游发展浪潮中,文化旅游呈现出了明显的麦当劳化趋势,表现为文化旅游体验的表象化、表演化和标准化。这引起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反感,受到了本地居民的批评。所以社区融入是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二)社区融入可以展现真实的草原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地区的特定群体区别于非我群体的独特特征,包括有形文化实体、活化的行为方式和无形的精神。最核心的文化要素是居民独特的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进而产生相应的物质文化。其他人群可以模仿本地物质文化的创造,可以学习人们的行为,但精神层面的核心文化是无法模仿的。只有通过本地居民的活动才可以真实表现本地非物质文化,只有社区融入到创意旅游活动中,才能带给游客真实的文化体验。
(三)社区融入是草原文化创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