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建筑与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舒兰县位于43。51L_44o38tN,126o24L一127o45’E之间,面积4557km2。2004年,管辖10个镇321个行政村;总户数19.1万户,总人口67_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8.4%。2004年,舒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
1.2研究方法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点整理标准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宅基地挖潜的可行性。因此,笔者首先确定合理的人均宅基地标准,进而通过村镇建设中的居住建设用地比例构成反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由其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地及其院落用地确定。
1.3数据来源
1乡村园林景观的内涵与要素
1)水体:水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是乡村园林景观风貌构成中最为生动和具有活力的要素。例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小溪等。
2)动植物:植物的生长受到土壤、水、光、风以及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季节的不同和生长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植物的形状、色彩、质地以及叶丛的疏密等特征的变化,形成不同时期的自然景观。动物作为自然界的物种之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植物花木、果实与小鸟、蝴蝶等小动物是生态环境美感必不可少的补偿和协调。
3)建筑物:建筑物具有空间构成与引导空间构成的作用。它既能引导视线、影响小气候,又能影响周围景观的功能结构。乡村建筑是有别于城市建筑,它处于稳定的乡村地区,形成于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乡村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4)构筑物:乡村园林中的构筑物主要指乡村道路、小径、堤坝、路灯、墙、步行桥以及座椅等设施。它们是构成景观的三维空间要素。这些要素与植物、建筑物等共同组成乡村景观空间,形成特殊的功能。
5)铺装:是指自然或人工的硬质铺地材料,如瓷砖、石材、沙(卵)石、木材、砖、水泥以及沥青等,按照不同形式黏贴于室外空间的地面上,形成永久的地表,满足乡村景观色彩、纹理、质感等观赏效果的需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公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建筑行业呈现出了喜人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国内能源危机不断加重,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了负面影响。现阶段城市化进程愈来愈快,大量建筑物拔地而起,应当看到,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高消耗产业,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关对策控制建筑行业的能耗。结合工作经验,在本文中研究了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低碳;管理体系
引言
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是城市基本的设施基础。随着现代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物数量愈来愈多,这样就意味着城市碳排放量在显著增加。目前,由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引发的全球变暖现象正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以,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具有生态观念,重视建设发展绿色型城市,而实现城市生态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实行低碳建筑管理体系,如此能够有效地控制城市建筑群的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缓解气候变暖现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发展的目的。
1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的融合
顾名思义,低碳建筑指的是在建造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极低,符合环保部门要求的建筑物。低碳建筑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先进理念。进入21世纪后,人类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各种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此情形下,有人认为人类已具备控制自然的能力,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自然界与人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人类一切活动都是基于自然规律条件下进行的。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也包括社会经济成分和人类,从而构成一个内在的统一整体。为了发展科技与提升生活质量,人类开始疯狂地采掘煤炭、石油等矿产燃料,而这些燃料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不仅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还会大幅度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南极臭氧层空洞以及近年来愈来愈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警示着人们,碳排放过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问题[1]。所谓的生态城市便是各类基础设施的建造与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一类城市,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正实行全面绿化计划,这是体现城市生态化特征的良法,辽宁大连便是典型的生态城市。这些年来,“低碳”成立许多城市管理部门的“口头禅”,人们期望城市的运转具有低碳排放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低碳建筑应运而生。碳排放量过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此城市控制碳排放量的工作是明智且必要的。当前,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始兴建低碳建筑,研究低碳建筑管理体系,这就为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概念的融合创造了优良的现实环境。
农村水电工程在施工期,会破坏陆生动物的栖息地,恶化河道岸边爬行类动物的生存环境,驱赶长期生存的地面动物及鸟类,导致部分动物直接死亡。农村水电工程运行期间会淹没大量植被生境,造成物种灭绝;破坏低海拔草木灌丛中陆生动物的生活范围,同时缩小它们的栖息地,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会产生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水电站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库淹没,造成部分农田被淹没。当地农民群众很容易就地毁林开荒,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隧洞、坝址、厂房基础开挖等产生大量的土石方弃碴,开挖裸面及弃碴场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易造成水土流失等,据甸尾水文站1965—1985年资料表明,中小型水库浸没造成的水土流失,致使水库泥沙淤积量增加[6],如表1所示。针对这些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樊新中[7]第30卷第3期长江科学院院报Vol.30No.32013年3月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Mar.2013指出要实现水电开发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水能开发新理念,建立水电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农村水电。
农村水电站生态环境补偿措施
通过对已建农村水电站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农村水电站的特点,给出了一些解决农村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以期达到农村水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平衡的发展目标。
修建过鱼建筑物农村水电一般建在山区河流中,其中有些洄游性鱼类需要到上游产卵,鱼卵孵育成小鱼后,小鱼再游向下游发育成长。挡水建筑物建成后致使河流隔断,阻止了洄游性鱼类繁殖生活的通道,使洄游性鱼类不能到上游产卵。国内已建的农村水电站很少考虑洄游性鱼类的生活习性,枢纽布置时一般没有考虑过鱼建筑物或者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某些洄游性鱼类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同时致使鱼类种群结构单一,产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以鱼类为食物的动物的生存和繁殖[8]。如:1996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黄河兰州段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9],结果显示,由于电站的修建和运行,黄河河口段自1996年至今除捕到少量的鲫鱼、鲤鱼、兰州鲶及泥鳅外,无其他鱼类捕捞记录。为了更好地保护洄游性鱼类、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在鱼类种类繁多的流域内水电枢纽布置时需要布置过鱼建筑物或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10]考虑到回游性鱼类产卵问题,在进行水电枢纽布置时,根据鱼类生活习性精心设计过鱼建筑物,结果表明合理的过鱼建筑物可以较好地保护洄游性鱼类。如:法国的泰德莱小水电站,装机容量680kW,设计水头3.7m,为了保护洄游性鱼类,泰德莱小水电站在改造过程中修建了仿自然鱼道。监测结果证实了鱼道的有效性。
合理布置引水建筑物农村水电站在进行规划时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在一条河流上需要修建上下游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称为梯级水电站。梯级水电站一般在上游梯级建造较大的龙头水库,通过引水建筑物将水库或上游河段中的水引到水电站进行发电[11]。目前有些已建农村梯级水电站和引水式水电站中,由于引水建筑物布置和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特征,致使引水建筑物的引水口和下游水电站间河段干枯,出现断流,从而危害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
部分坝体采用植被护坡农村水电站坝体一般采用混凝土护坡,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同时也减少了坝区附近生物的栖息地。为了增加农村水电站的美观度和保护生态环境,可利用生物控制或生态建造坝区坡面工程。植被护坡[12]主要是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一些特定的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来实现坝坡的抗冲刷、抗滑动、坝坡加固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以及美化环境等目的。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步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污染愈加严重,不仅仅工业生产污染,同时也包含着建筑施工污染。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建筑行业作为一种高消耗产业,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加以重视。基于此,绿色建筑经济理念也油然而生,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意义;污染;环保
近些年来,国家与各级政府都在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想要实现绿色城市就必须要实现绿色产业。对于绿色建筑来说,绿色建筑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低能耗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环境,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降低对传统资源、能源的消耗,将对环境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绿色建筑也被称之为低碳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施工、材料等内容,同时也包括设计、选址等。因此,绿色建筑需要落实在生态环境下,在保障生态环境平衡条件下,通过减少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统一的目的。
一、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