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当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汽车工程材料是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效应势在必行。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课程元素的挖掘几个方面探讨了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这份纲要的核心精神旨在要求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要为国家培养有正确价值观且富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1]。汽车工程材料课程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中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涉及汽车制造及运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材料质量分析、材料组织与性能检测、材料制备与成型等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内容,是指导汽车生产工艺的理论基础,强调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或者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为应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课程在线平台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团队重新凝练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深度挖掘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各种思政教学案例,在组织课堂和校外实践等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爱国精神、责任感、使命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力求专业知识智育与思想政治德育的融合[2-3]。
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不足
摘要:高校美术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在培养学生美学基础、审美能力、健康审美观念的同时,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该文探究如何在建筑类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绘画练习中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秩序美、结构美、色彩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工匠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美术基础;思政建设
高校美术类课程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表现美的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涵,促使学生由感知作品的形式美到体会作品深层次的精神美、文化美,从而推动学生全面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美术基础是建筑类专业基础课,教师应该注重文化素养教育,在绘画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建筑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体会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的精神内涵,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1.培养正确的美学价值观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之一,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立足当下,愈来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思政教育。目前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作为思政项目的重要元素,其发展规划、建设进展、育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环节仍有很大探索空间,如何建设具有育时代新人、铸强国之魂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仍需继续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建设
0引言
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自2020年6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以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将课程思政建设提上日程。课程思政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内容,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开花。课程作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单元,承担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化为知识内容进学生头脑的作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起到了选树典型、强化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是构建起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可以促进学校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建设,实现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大思政”育人格局兴起,思政铸魂理念影响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转变,思政课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使学校逐步聚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尤其注重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同步建设。目前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是推动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快速发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又是实现该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但仅仅依靠思政课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德育育人,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树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教学理念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动学校所有课程参与“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建设,从而打造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教学育人效果,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初衷和使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将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和路径,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深挖思政元素、设计教学过程、回顾育人效果,实现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隐性教育层面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互通互助,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全员参与的“大格局”,推动学校“课程思政”课程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旅游管理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与理想贯穿各门专业课程始终。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遵循“盐溶于水”的原则,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专业教育;德育
课程思政是指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大连大学旅游学院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要求全体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提高旅游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为此,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正确的政治导向、科学的思想路径做指导[2]。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深入发掘和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在思政元素的选择上能够体现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时代性,第一时间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内外热点时事,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素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思维品质、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等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将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与理想贯穿课程始终。结合旅游管理学科特点,构建以学科平台课程为支撑、以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以个性化发展课程为辐射、以实践环节为补充的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协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做好新生专业教育,做深专业课程教育,做精第二课堂教育,做优实践教学教育。
2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的思政建设迫在眉睫,是修正微观经济学庸俗内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课程考核四个角度入手,全面探讨了民办本科院校推进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为其他专业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民办本科院校
1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修正微观经济学庸俗内容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范畴,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其理论内容有着许多不切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因此,我们应当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这门课程,厘清微观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和无益成分,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辩证分析其中的资产阶级庸俗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国国情,加入中国元素,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经济学教育过于西化的问题。
1.2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