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
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
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各项事业革和发展的方法论。是酒店业进行科学经营和管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酒店业实现保增长,保利润,控本增效的科学方法,科学发展观对于经济性酒店度过“寒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目前酒店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蔓延,入境游、国内游和商务活动一再减少,商务客源、会展活动及旅游市场均受到极大影响,主打国内客源的经济型酒店也开始感到“寒意”。近几个月来,品牌经济型酒店均出台不同方式的优惠和变相降价策略来度过寒冬。我们酒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们酒店的管理者缺乏常抓不懈的韧劲。二是设机构不科学管理层结构配置不合理。三是管理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四是工作上流如形式、成绩上的个人行为对执行力的影响。五是岗位绩效考核粗略,难以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六是领导职务晋升不公平、不公正,中层的管理者普遍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和热情。七是领导职务晋升机制不完备,制约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八是中层的管理者的“自我绩效”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为严重。九是中层的管理者心胸狭窄、推过揽功现象司空见惯;十是忽视酒店利益,将工作重心偏移到“部门利益”和“为人处事”上。常常视部门职责而不顾,利用他们身居领导层的便利条件,动用一切可以行使的手段进行“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和“部门利益的沟通”,假公济私,左右逢源,拉帮结派,对时间、要求、质量、责任全然不顾,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工作安排形同虚设,讲模式、要面子、搞政绩,虚张声势,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任务落实拖拖拉拉、执行贯彻松松垮垮,没有丝毫紧迫感。整天自以为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上级领导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见解、新要求软磨硬抗;更有甚者,个别好事者为博得所谓圈内人士的赏识,喜欢在高层领导和其他人面前搬弄是非,发送短信,散布谣言。习惯于将自己的“职责范围”视为“势力范围”,常常是口是心非、说的比唱的好听,恰恰就是这种人,对领导决策执行和任务落实大打折扣,影响到酒店的有序发展。
要想在金融危机中生存和发展,酒店必须努力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更要为客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客流,减轻受到的冲击。
二、坚持特色,以人为本强管理,内外并重,科学组织保增长
酒店经营的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两类人作文章,一是内部员工的管理,二是外部客户的吸引。一切工作措施围绕着加强内部管理和吸引外部客源展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遍规模扩大,档次提高。20*年*举办的*,很多比赛都是在高校体育场馆举行的。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已经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专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理,主要是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年以来,高校普遍扩大了招生,并且通过国家拨款、校园置换、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扩大和新建了校园,加之教育部对高校硬件建设评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比较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必须有一个专业队伍来管理。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成立独立部门专业管理体育场馆。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的职能是保证体育教学、学校各类运动队训练和教职工、学生课外活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消耗是相当大的,按目前的国力水平,完全靠国家拨款维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是很困难的,势必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困境。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在保证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外要有偿服务,增加收入。高校体育场馆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第二,要进行成本核算。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成本的消耗必须进行认真的核算,消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第三,在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的前提下,拓宽有偿服务范围,适当收取费用,用于成本消耗的补贴。这样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建成后的场馆维护和维修,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困难,通过有偿服务,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收入。第四,要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政策,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受市场的约束,按规范运作。但是,高校体育场馆又完全不同于市场中的企业和商家,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能完全按企业管理。然而,高校体育场馆是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规模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高校体育场馆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这就给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高校体育场馆在市场中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五,要积极开拓体育消费市场。高校的教职工、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体育消费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师生更能理解体育场馆走进市场的内涵。为此,要进一步引导、树立广大师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优越的条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及健身活动,激发师生的健身热情,刺激体育消费。
以往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获得了前所未遇的发展机遇,不但在经济发展上一
路高歌猛进,还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留下了一大批美轮美奂、精彩粉呈的建筑精品;与此同时,在国家发
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建筑设计行业对发展的认识也不断超越和升华。如今,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了国际同行业大家庭中不可
忽视的重要成员之一。
当人类跨入了21世纪,当我国成为了WTO的正式一员之后,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建筑设计行业传统发展模
式的“瓶颈”正在逐步显露出来,行业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战略发展转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县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工业经济的竞争,从*发展历程看,解放前后,烟草兴县数百年,*富甲一方。上世纪90年代前后,卷烟、钢瓶、转鼓、皮革等轻工业制造兴旺发达,响誉三晋,*工业一枝独秀,有其辉煌的历史,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工业一度跌入了发展的低谷。
进入二十一世纪,也就是“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的撑杆和跳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引进了宇晋升、通才、立恒、闽光等一批大企业,壮大了*工业,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末有的强劲发展态势。*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1年的1495位前移到20*年的610位,竞争力等级也由最初的H能依次长到D级,实现了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跨出五大步。工业增加值由*年的5.2亿增中到20*年的22.3亿,增长328%,年均增长33.8%,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53.9%,发展到20*年的68.6%。但是客观讲,近年来,我们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与周边县市相比仅仅是没有落伍,工业增加值一直在全市6—7位次上上徘徊,20*年末,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中值的6.2%,与发达地区的县市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不容我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末雨绸缪,励精图治,深刻剖析我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并予以根治,对我县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工业的形势分析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纯脆弱,轻重工业比重失衡。目前我县工业的支柱是以生铁冶炼、钢及钢延压、焦化、铸造为主的传统产业,20*年末,全县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2户是冶炼企业,其中炼铁业18户,几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49%、6.4%,共占具全县增加值总量的95%以上。可谓是冶炼行业一枝独秀,而做为调产的几个新型工业太子湖饮料、盛格特太阳能、亚华制盖、长林环保等几个行业占增加值总量的份额不足百分之一,对全县增加值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其中太子湖饮料由于20*年销售不足500万元,而退出了规模以上工业的舞台。20*年末重工业增加值占总量的99.8%。由此可见,我县工业生产结构仍以原材料工业生产的资源密集型结构为主,轻工业生产比重相对偏低,没有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趋势。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数量扩张和粗放型发展为主,影响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生产能力过剩,装备规模偏小。目前我县具备生产生铁330万吨,钢270万吨,钢材80万吨,机焦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产能过剩。受原材料、市场和宏观调控等影响我县20*年末生铁、钢、钢材、焦的产量分别为116万吨,1*万吨,44万吨,37万吨,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仅为35%。但相对来说,大中型企业偏少,全县仅有宇晋、通才、立恒、闽光达到大中型企业的规模,其余均为小型企业。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将逐步淘汰200立方米以下炼铁炉,炭化室低于4.3立方米机焦炉,20万吨以下的水泥厂,冶金、焦化、建材等企业在全县仅能保存宇晋、通才、闽光三家企业,其余冶炼、焦化、建材等企业如不改造,将会全部关停,这对我县工业经济来说将是致命一击,无从谈及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3、工业企业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从去年下半年起冶炼行业和炼焦行业的经济效益痿糜不振。铁矿石、原煤价格居高不下,而生铁、焦炭价格却持续走低,让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有限,甚至走向亏损,从而造成企业的限产、停产,至使企业在艰难中勉强维持生产,没有过剩的资金和意愿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