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科研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科研档案管理是我国现代科研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工作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科研档案特点的阐释,总结科研档案管理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并对现阶段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管理创新策略,旨在更好地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对科研工作开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档案是指一些科研部门、科研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种载体记载下的原始记录材料,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档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科研档案管理的体制得到了健全和发展,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整理以及归档等工作逐渐被完善,改变了传统科研档案管理的被动。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研档案的材料不够完整、系统,特别是缺少关于技术开发使用的档案,在此情况下,有关人员要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对科研成果、课题研究、人才器械、科研统计等方面加强档案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提升科研工作效率。新时期科研档案管理的关键在于创新,因此,有关人员要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创新。
1.科研档案的特点
1.1系统成套性
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的进行是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因此,其形成的科研材料不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文件材料,而是具有系统联系的文件组合。科研档案其中包括科研计划、依照科研计划制定出的具有依据性材料、论证材料以及课题成果的总结鉴定材料。
1重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业科研项目、设施、经费、试验、人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等系统管理过程中,从考察、预备试验到申请立项、执行、总结、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及示范推广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和图片、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农业科研档案,不仅记录了农业科研的真实过程,也记录了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的意图、思想、数据、成果、得失等详细情况,为以后的科研工作考查既往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从事发明创造、宣传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科研成果等提供可靠的参考,是农业科研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智力资源[3]。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单位一项必不可少、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
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农业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科技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开发和提供利用的一个流程性工作。档案的收集是管理工作的起点,目的是积累丰富、真实的馆藏资料,做到经常化、及时化,注重日积月累;整理是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进行合理的分类、立卷、编制目录,必须做到科学化、专业化,是档案管理的核心;鉴定是做好档案整理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应通过专家的论证,对收集的档案做出客观正确地评价,以确定收藏价值;保管是档案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必须制度化、严格化,以确保档案完好无损;查询检索是档案管理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应快捷化、实用化,讲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编研开发是体现档案管理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做到有用化、长期化,注重实用实效。总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及时收集、坚持日常维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3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收集不及时、不齐全
论文关键词:科研档案;高等院校;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1形成科研档案的原因
某些科研课题的周期特别长,经历选题、开题、评审、实施、验收、鉴修等多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必须建立科研档案。但是,由于这些环节、阶段并非来自同一部门,有时涉及多个高校部门、机构,导致前来归档的机构、单位非常多,且复杂,甚至归档仪员自身也难以了解档案的归属问题。此时,就可能使得同一课题的档案分散、缺少完整性。由于源头众多,单人甚至多人的科研档案管理团队都很难对这些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经常出现差错、漏项等不良清况。某些高校科研课题周期非常长,甚至能够达到5一10年,同时涉及的单位、部门、机构也众多,人员更为复杂,而高校的档案馆不可能参与全校的科研课题中,因此,管理人员对于各项科研课题的复杂程度、进展程度都难以完全了解。经常出现管理仪员已经刘某课题进行结题归档,结果不久后技术人员又对该课题进行归档,对管理仪员造成大量的反复工作量,且容易出现分割档案、漏档的现象,甚至出现张冠彗三戴等现象。
2档案定级返工没有约束
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一般都会对其进行定级,如省级课题、市级课题、校级课题、院级课题等。但是,有时候这些档案定级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科研档案的特殊性,优秀的校级课题可能会申报为市级、省级课题,此时,就需要对档案归档定级工作进行返。同时,由于课题申报定级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对课题进行深化研究修改等工作,再次对课题进行归档时,可能距离课题申报高等级课题时间已经过去数月,在统一管理模式下,科研档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我国高校体制管理日不在缺陷、漏洞,科研档案的管理没有一定的约束力。根据我国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凡是申报奖励的课题必项进行归档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经常被人们忽视,没有任何约束力,造成大量档案遗失、流失等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基建档案是基建工程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载体,详细记录了基建工程的基本情况、项目申报评估情况、资金经费使用情况、工程验收审计情况等,是基建工程的重要凭证、文献资料,对于后期工程项目评估验收以及基建项目后续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和参考价值[1]。随着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迅速发展,落后的科研基础条件与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2]。科研单位因自身快速发展,存在科研空间、条件和设施不足等问题,为配套科学研究发展新要求,加快完善国家野外台站网布局、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等,科研单位需扩建、改建、新建工作基地和观测、监测站点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为此,国家、政府及科研单位逐步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加快了基本建设步伐,确保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3]。基建档案管理是基建工程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良好的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工程资金安全利用率的高低、审计是否真实可靠、工程质量的好坏等方面[4]。当前,科研单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仍有诸多问题的存在,本文通过对科研单位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提高科研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质量,推动科研单位基建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基建项目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档案意识薄弱。在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基建档案管理相对处于边缘地位,基建项目管理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层次,对档案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认识。其一,存在对基建档案管理部分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档案标准把握不到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不系统。其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和基建部门的配合、协进,监督和业务指导力度不足,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系统性的有效监督。其三,基建档案员身兼数职,由于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且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投入在非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加之档案工作未与其绩效考评挂钩,导致大部分基建档案员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给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损失。
2.工作制度不系统,缺乏规范管理制度。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协同作战。对于科研单位而言,大部分不涉及房地产、建筑行业,对于基建档案没有一套统一的、成熟的管理体制,档案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观性较明显,管理方式有较大差异。加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为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档案工作一定要以具有相应功能的软、硬件设备为依托。但现今的科研单位,其档案组织的软、硬件设施及其利用技术、服务方式等落后于现今日常活动对档案管理的需要。另外,随着国家对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全过程从严监督检查要求的提出以及科研单位基础保障平台建设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单位将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考核内容,依法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到监督检查周期化、业务指导常态化。在新规定的磨合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不完善,时常出现节点把握不到位、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工程与档案责任分工不明。在项目建设中,档案材料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项目档案的形成往往会历经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和多个人员。由于相关人员忽略项目档案材料收集及时性,或未将档案管理纳入工程日常管理之中不是个例。为此,造成档案管理人员处于工作被动状态,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进展情况,不能掌握档案资料形成情况。在档案利用、归档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时相互推诿,也导致项目及档案的整体管理效率低下。
4.基建档案建设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管理队伍不强。基建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周期性长、颇为复杂的工作,目前科研单位对基本建设工程的专注力偏向于工程完成质量,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所以拥有专业水平较高的基建档案管理团队的科研单位寥寥无几。科研单位对基建档案工作看法的偏颇,也致使大多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系统性、长期性的专业培训;其档案专业水平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薄弱;对档案材料专业性、完整性、准确性把控不到位,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进展、档案资料形成情况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建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