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能力建设

科研能力建设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科研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科研能力建设

科普能力建设加强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国防科工委(办)、财政厅(局)、科协,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有关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各单位: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点击阅读全文

科技局发展科普能力建设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国防科工委(办)、财政厅(局)、科协,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有关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各单位: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点击阅读全文

气象局者先进事迹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倾心竭力,为确保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按时成立和走上正轨做出了重要贡献;尽心尽责,为大气成分中心能力建设做出显著成绩;以台为家,为瓦里关本底台的建设和发展,扩大其影响,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显著成绩;科研管理两不误,在紧张有序中,妥善安排时间,在科研上同样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得到了国际公认,对气象局工作者先进事迹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大气成分观测和服务的新需要,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整体部署,并结合国家级气象科研、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中国气象局拟定建立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筹建文件的准备和统稿工作主要落到了周凌晞的身上、大气探测是气象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周凌晞为这种基础性能力建设工作,尽心尽责,她担任编制组副组长,不负众望,具体组织并圆满完成了中国气象局《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工程(大监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的编制工作,并得到局党组的表扬、周凌晞的研究领域涉及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大气化学、碳循环、全球变化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周凌晞,女,1965年出生,汉族。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由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选派,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合作研究。现任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科研业务项目首席,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1998-2002期间,她曾担任瓦里关本底台联络人、中国气象局中-芬、中-韩双边合作全球大气观测(gaw)项目协调人。2002年起担任世界气象组织(wmo)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全球巡回比对测量国际仲裁人。2004年起,由中国气象局推荐,担任科技部-国家生态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秘书处委员,并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的遴选与建设;还参加一体化全球碳观测计划(igco)执行组工作。2005年起被聘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评价专家。

周凌晞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本职工作,1985~1994年在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期间,曾获“无锡化工系统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4年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后,致力于气象科技事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学习、贯彻中表现突出;在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人才强业三大战略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主持及主要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中国气象局相关课题和业务工作,科研成果丰硕,在科研、业务、管理双肩挑关键岗位上,注重科研与业务相结合,为促进研究型业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周凌晞这种实干精神,为领导和同事们所钦佩,戏称她为“女强人”。

一、倾心竭力,为确保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按时成立和走上正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大气成分观测和服务的新需要,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整体部署,并结合国家级气象科研、业务单位的实际情况,中国气象局拟定建立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筹建文件的准备和统稿工作主要落到了周凌晞的身上。为此,从2004年7月起,周凌晞不顾酷暑,废寝忘食,往往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赶写有关文件材料,待她下楼时,有时地下车库的出口已经锁了,不得不“打的”回家。周凌晞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驱使她夜以继日,按时主笔完成了大气成分中心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组建方案、人员经费及运行费预算方案等的起草任务。半年的辛勤劳动结出了丰硕果实,迎来了大气成分中心成立的大喜日子。2004年12月16日,周凌晞协助中心主任,参与组织并具体承办了大气成分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

中心成立后,周凌晞紧接着全身心地参与了落实中心的目标任务、岗位设置、队伍建设和机构运行等事项,与此同时,还担当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轨道及功能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主笔人之一,气科院“十一五”规划思路和工作方案(2006~2010)编写组主要成员等等。2005年恰逢她儿子中考关键时刻,她丈夫也是中国气象局职工,经常出差外地,她虽有心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不得不让儿子在放学后到她的办公室来复习功课。很多个日子,母子俩在办公室,一个埋头工作,一个认真学习,互不干扰,常常相伴到深夜。有时,孩子靠在座椅上睡着了,作为母亲的她深感心疼和歉疚。她丈夫曾开玩笑说:“给你买个冰箱和微波炉,太忙的时候可以住在办公室了1孩子看着妈妈辛苦忙碌、疲惫仍坚持工作的样子,心疼地说:“妈妈,您别累坏了1还举例浙江大学一位年轻教师过劳死的故事。她笑着说:“我身体好得很,工作累一点,没事的。”周凌晞任劳任怨,笑对人生,鼓舞着孩子如愿考进了名校人大附中。

点击阅读全文

工程研究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加强和规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申报、审核、评价等管理行为。

本办法所称工程中心,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工程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工程中心的宗旨是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气象部工作通知

根据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市气象部门实际,研究制定了2014年全市气象部门十项重点工作。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强化三个规定环节的执行,自觉接受督导,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四风”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2.健全气象现代化建设长效机制

开展气象现代化现状评估。组织落实省市合作共建协议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情况自查。开展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期评估,掌握气象现代化指标落实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工作任务层层分解。

狠抓重点项目的实施落实。推进“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市、市(区)级重点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配套经费的落实,做好国家、省项目间的衔接,统筹安排气象现代化建设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的计划管理,对照“十二五”规划,及时做好具体分解项目的建设和业务验收。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完善气象综合探测基地的各项手续,实施泰兴业务楼项目的竣工决算。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