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科研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公认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之一,但也是最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学生。原因之一是脱离了科研的教学模式,没有科研相配合的教学长期以往只能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读死书的结果。大学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前人的知识探索未知。因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特点是:
1.教学包含科研,在教学中可将科研内容或成果融入其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是书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参与科研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毕业设计的特征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既不同于理论课又与实践课有很大差别。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即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将理论得以应用并能与实践有效结合。但是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这也是目前各大高校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其中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其特征是: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衡量教学质量、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同时毕业设计(论文)也是学生步入科学研究工作的开端。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起着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一般包括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设计及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论文撰写及答辩等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基本程序,学会收集、整理、利用材料、实验设计完成及数据分析等。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督促和审阅的作用。通过做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独立完成任务的工作能力,而且能使之学会与人相处、协作共事的本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大招生数量,在校学生规模快速增长。与之相适应,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而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同时由于学生多,师资力量不足,存在严重的生师比偏高等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本文就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改进提高其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存在问题
学生对做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是错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对学生就业和考研影响不大,故不少同学对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应付差事,混到交稿就算完成任务,不追求质量优劣。笔者曾遇到一个学生,他很困惑地向指导老师提出质疑:“老师,文献是我查,实验是我做,论文是我写,老师您干什么?!”他只看到且只强调了他在做什么,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他完全忽略甚至全部否定了老师的指导作用。他错误的认为,每一个环节老师不是起指导作用,应老师帮他完成一切,甚至是最后答辩,老师要替他上台,他只作为旁观者。指导老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在每一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顺利的完成。同时学生的上进心不强,在大学最后一个环节,认为做得好不好已无所谓。当老师鼓励学生好好做,争取拿优秀,所有学生都一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求优秀,只求把论文完成毕业。”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不扎实。创作一篇出色的毕业设计(论文),除了要有好的观点及数据等重要因素外,还要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组织方法。尽管有些学生论题观点很有创意,实验做的也很成功,得到了很多数据,但却没能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好论文。关键是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不知如何用所得数据去论证论点,结果只是数据的简单堆积;论文整体结构构建不合理,各部分间缺乏逻辑上的有机联系,没能充分显示出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点。同时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较短,难以保证质量。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做毕业设计(论文)与找工作和考研时间冲突。学生毫不犹豫认为后两者较重要,在这两者中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些找好工作的同学直接去上班,到最后交论文时,随便凑合一点交差。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外出找工作和备战各种考试也采取宽容的态度,导致整个做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老师很难找到学生,严重影响到了论文的质量。再者由于“新建”院校,引进人才困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首次接触科研,不会查资料,不会写论文,不了解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老师对每位学生都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指导,基于指导论文任务过重,老师疲于应付。另外学校的激励措施欠缺,政策导向不明,导致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
二、改进措施
1.学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学校应尽快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使毕业论文的过程顺利进行。如对毕业论文的组织领导、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撰写要求及书面格式、答辩及成绩评定等重要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使整个过程的管理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合理,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一般仅有十五周左右。在短时间内学生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资料查阅、开题、实验设计与进行、仪器分析、数据整理、论文撰写及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同时学生还忙于找工作、考研及各种考试的备战,时间仓促、工作量大、任务重,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故毕业论文的时间适当延长,开始时间提前,如一些文献调研、开题等工作可在前期准备充分并完成,同时学生在这个准备过程中能对所做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开设相应的科技论文写作和文献检索课程。讲授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资料的查阅与筛选、论点的确定、论文的结构组织及语言表述等技能,增强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技巧和能力。
2.学院加强过程监控学院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和健全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严把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的质量关。对论文选题召开评定委员会,对论文选题进行逐一评价审核,并给出合理改进建议。加强中期检查力度,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对于不负责任的指导老师给以警告或取消资格。建立奖惩制度,对于不认真做实验,私自去上班及论文抄袭等严重违规行为的学生,给以相应的批评教育、惩罚或延期毕业等措施。从而引起指导老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足够的重视,提高其质量。
1高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高校专业设计(论文)《选题》问题。高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面对社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趋势。选题能注重结合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并能体现本专业方向和特色的要求。选题题目过大,过小针对性不强,学生的选题范围集中在几个方面,比较单一。学生不愿意写代码,所以选论文的多,选毕业设计的少,还有愿意选容易做的毕业设计。另外,论文题目是主要完成导师的科研任务,是学生很少能按自己的创新思路来选题。学生不太清楚论文的内容和研究方向,大部分盲目地选择、不看题目,看指导教师名字选题。
1.2高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规范化的问题。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主要包括“学术水平与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的能力”,这两个项目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论文缺少实验数据或结论,论文内容是理论概念和方法的陈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所选问题的研究中,所以没有创新点。有些学生对就业、出国留学比较重视,而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对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还有大部分学生离校实习,教师虽然用QQ等通讯工具指导,无法面对面地详细指导。甚至还有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跟不上等原因没能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以个别毕业设计(论文)网上抄袭的现象。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的问题。参考文献没标注注明出处,文章缺注释。
1.3指导教师的问题。学校比较重视科研经费的量,不太重视科研经费的质,使不少教师缺乏稳定的研究方向,处于有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不重视学科的积累,学科基础差;比较重视科研项目的完成、鉴定,不重视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不重视学术交流。学术环境不好。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师力量不能满足要求,有些专业一名教师带8名以上学生的现象。还有指导教师不够重视的原因,有的指导教师写的指导书过于简单,任务书、开题报告由学生自己写。有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有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缺乏指导经验,完成科研任务意识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弱。
1.4实践基地问题。
2提高高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抄袭现象严重
一般而言,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到初稿再到逐步修改,大约为10周的时间,但是有的学生随意抄袭,东拼西凑成一篇粗制滥造的论文(设计),还有的学生将下载的文章略加修改就匆匆提交,这些论文抄袭现象不仅难以达到考核本科生的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不利影响.
1.2毕业论文(设计)把关不严
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科生论文(设计)上把关不严,导致毕业论文的专家审核结果不佳,一些被学校评定为及格或优秀的论文(设计)在经过上一级专家学者的严格审核中,一部分被降级或重新评定,这一方面反映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还缺乏有严谨审慎的把关措施,另一方面,答辩组导师在评定过程中标准不一,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1.3毕业论文(设计)缺乏深度与创新
摘要: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短要求高的现状,通过分析大学生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建立“创新课题-论文撰写-科技竞赛-毕业设计(论文)”全链条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连贯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本科毕业生质量。
关键词:SRTP;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本科教育
为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型高素养的毕业生为教学目标。自从清华大学1996年率先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简称SRTP)以来,国内其它高校也相继推出SRTP科技创新项目,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和本科生自助申报的方式鼓励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开展科研训练,提高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科研创新性,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2011年,教育部实施通过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拟通过该计划的推行,促使高等院校转换教育思想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SRTP作为重要的科研训练项目,以促进科研与学习相融合为核心,在科研实践中完善已有知识和学习新技能,推动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2]。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它教学环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全面培养学生文献资料检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能够重点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科研逻辑思维,进一步锻炼科研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一步。因此,各高校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档次。由于毕业设计周期有限,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挑战。若将SRTP创新成果及实践经验应用拓展到毕业设计(论文),将形成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贯通的新模式,在培养创新意识锻炼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从而起到双功能效果,实现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档次及本科毕业生质量的目标。
一、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问题
许多高校在本科生入学时采取统一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在大二或大三时根据学生兴趣和选择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和培养,但仍然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与所学专业不同的专业进行SRTP科技创新活动[4]。鉴于各个专业的知识内容、表征方法、研究思路和应用范围存在很大不同,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完成SRTP科技创新项目后,在本来就时间短但要求高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需要重新学习所在专业的实验操作方法、表征设备操作,从而出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少、质量差等问题。SRTP与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如下。
(一)SRTP课题与所学专业差别大。在SRTP课题选择上,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选择别的专业进行SRTP科技创新活动,所接触具体的材料制备和表征方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别,而对本专业材料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的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导致科技创新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脱节,影响专业知识学习质量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5]。近两年,发现不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材料控制与工程的学生来材料化学专业进行SRTP科技创新项目,很可能导致学生在SRTP进行过程中学到的材料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用不上。另外,SRTP一般是一个团队(1~5人)成员分工明确但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但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团队成员有可能只负责项目的一部分,如收集文献、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数据收集及分析、结题报告撰写等,因此,传统SRTP科技创新活动缺乏对学生科研综合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