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朗读教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范读引路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例如教学《杨氏之子》,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此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使学生容易读破句。所以我在教学之前,首先进行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当我读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禽”指的是飞鸟,我故意在“家”和“禽”之间做个较长的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学生自然能把把短文读正确。理解“家”和“禽”的意思就容易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不但能使学生用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新课标提倡“情境教学”,我大胆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朗读教学上来。我结合文本的内容,努力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使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真实的朗读情感。例如我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第二句诗时,我边出示线路图,边描述:“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然后让学生看大屏幕,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阳关以西荒无人烟,黄沙满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荒草。再让学生说说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很长的时间不能相见。学生自然地走进情境,深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敲击作者的心灵,与作者心灵相通,此时,我再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诗句,学生读得情真意切,难舍难分,达到了语言与情境的融合,情感与体味的结合。
三、角色体验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重视角色体验。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对话多,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表演。教完这课,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体会到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体会到晏子的义正词严,诙谐反问,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这种角色体验让学生的各种身体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是处在积极状态之中,能使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他们对朗读的兴趣,人人都争着“我要读”。只有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这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在教学“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一句时,我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在前面加了一连串的数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于是我就让他就带着这种体会读这一句,学生读得缓慢。有的学生说:“我体会到父亲挖了36小时,非常焦急。”于是他就带着急促的语气读这一句话。有的学生说:“我体会到父亲时间在推移,父亲挖得越来越吃力了。”于是就带着吃力低缓的语气来读这一句话。“缓慢———急促———吃力”等不同体验的朗读,把学生真切地带进了课文的意境里,再现了父亲苦苦挖掘的感人场面。这样的朗读无疑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层次的。这是朗读指导的最高艺术境界,使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文本,产生与作品主人公零距离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境界。小学语文课堂中,只有多指导朗读,学生才会真正产生情感,才能真正读出情,悟出理,琅琅书声才能充满高效的价值。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教研兴校之路,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突出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突出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突出教学评价的实践与运用。加强学科教与学的衔接,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新教材教学,深化对教材学以致用的研究。加强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构建,做好本校的一切教学工作。
二、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根据我校的实际,很多学生基础薄弱,学风差,对于这类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基础教学。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一学期来,我们围绕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抓实常规、集体备课、立足课堂、语文第二课堂、撰写论文”等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并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端正教学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我们每位教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形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能按时完成自己的所有语文教学工作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请进来的玉溪师院附中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学启示和经验。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学习资料管理的规定,无私自为学生订购资料现象。严格要求自己,无私自减少调换课时的现象。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今后将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言行上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抓实常规
期初教研组制订好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预习指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每个环节作明确要求,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本组教师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备课作为自己个性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体现出教学目标多元性、新知学习的探索性,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课外活动的开放性。认真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学校教科处的规定,月底上交备课本和听课本,自觉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三、立足课堂
一年来,语文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以新《课程标准》和学校总体工作为指导,认真总结、反思,深入探索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工作。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认真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了一、二本理论专著,如《主体教学论》《学习论》《学习策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等,围绕“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均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二、三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均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了: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4、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立足教育。一开学,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让老师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平时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位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听课、思考,努力做到跨学科听课,通过上课、评课、听课,努力提高了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