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教育文化

劳动教育文化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劳动教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劳动教育文化

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实习实训教学探析

摘要:本文以职业院校的校内外实训条件为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切入点,针对职业学校实训教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内涵认识片面化、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淡化、劳动教育地位弱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以实习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构建关注劳动教育全过程的“三维四元”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实习实训教学;问题;对策

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设劳动教育课,其中与有关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不得少于16学时[1]。这为现阶段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形成了“学习生活知识、练习专业技能、感悟生命意义”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习实训中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养成与岗位能力相匹配的劳动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为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教学的价值

(一)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a认为劳动教育能让青少年在劳动中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幸福。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劳动者素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开拓进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的品质。因此,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要以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要结合岗位要求及行业标准评价劳动全过程,让学生重视劳动过程,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事相关劳动,又要在劳动内容设计上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劳动潜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劳动品质。

点击阅读全文

劳动教育是提升乡村幼儿教育质量探究

乡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就乡村幼儿园而言,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实施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一、乡村幼儿园劳动教育价值

劳动充实人的精神生活,让人在其生活空间中不断成长,这需要实施劳动教育。乡村幼儿园劳动教育能培养乡村幼儿的劳动态度、观念与劳动品质,能彰显中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乡村是实施劳动教育最有益的实施场所。乡村地区的劳动教育既还原了乡村的生活风貌,也增强了乡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同时,劳动教育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助于延续乡村文化的根脉。劳动教育是“五育”结合的凝结点和切入点,须从劳动入手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首先,劳动教育从幼儿阶段开始,在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其思想和行为仍处在一种自然人的初始状态中,其认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那么,对于幼儿来说,劳动这一转换中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其次,幼儿的敏感期使得幼儿在劳动活动中擅长通过感官来感知自我的力量、认识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找到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最后,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活动,均能促进幼儿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以培育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幼儿。劳动中呈现出来的良善品质也影响着幼儿的价值取向,如幼儿在劳动中学会节制、合作、勇敢等优良品质,以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教育性的劳动可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自理能力。

二、乡村幼儿园劳动教育何为

当下由于劳动观念在家庭中被淡化、在学校中被弱化等问题,导致从幼儿开始便不会劳动、不想劳动,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幼儿园作为乡村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乡村幼儿园劳动教育也理应将乡村的地理优势与文化优势相结合,突出人的劳动属性,利用劳动与自然展开适宜乡村的劳动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劳动元素,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幼儿的一日生活基本上都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将劳动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须贴近乡村的生活方式。幼儿园的劳动环境创设既包括园内也包括园外,一方面,在各班教室里,教师可设计劳动主题墙,让幼儿感受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在区角中投入各式各样劳动器具或者与劳动有关的绘本供幼儿学习、实践。另一方面,对于教室之外的园所环境,教师有意识地将一些农耕知识以故事或图画的形式呈现,体现出劳动与生活的关系,让幼儿在劳动氛围中初步感知劳动文化。并且在乡村地区,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相较广阔的,种植园地和其他区域也组成了幼儿园的环境。社区的劳动场地也可纳入到环境创设中。如此一来,幼儿处在有形的物质环境与无形的精神环境中,能加深幼儿对劳动的认知。环境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先决基础,只有通过营造一种有劳动元素的环境氛围,幼儿方能从认识劳动、体验劳动到热爱劳动,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幼儿教师因时因地,灵活设计劳动教育课程。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提倡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解放儿童的手、脚、脑,让劳动教育活起来,这都十分符合乡村劳动教育。首先,劳动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学习。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必须要有积极的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和相应的劳动知识,并且教师要善于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其次,在幼儿园内,教师可将“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理念以多样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将农时、农业和乡村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让幼儿正确认知农耕生活中的劳动,明白劳动的意义。也可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园外,教师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释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真实的农耕环境中感知劳动、体验劳动,并从中直接获得劳动精神与劳动情感。最后,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时,须给予幼儿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因为幼儿的劳动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如幼儿教师设计以季节为主题的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经验预设相关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带领幼儿在社区中进行简单但有意义的劳动,让幼儿观察、探索经常见到但并未仔细观察过的事物,激发幼儿的劳动想象、满足幼儿的劳动愿望,从而根据幼儿的行为与表现生成新的教育活动。园家合作开展劳动教育,重拾劳动文化。劳动是勤劳的化身,乡村地区是劳动文化的发源地,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只是劳动的形式,并无贵贱之分。幼儿园和家庭两个场所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方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虽然幼儿园作为劳动教育主要的发起者,但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责任人也应参与其中。因此,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统一理念、携手合作,让幼儿懂得劳动、学会劳动、养成劳动自理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幼儿园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园为幼儿讲解相关的劳动知识,让幼儿有劳动的欲望;在举办有关劳动主题的亲子活动时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真切感知劳动就在生活中,劳动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家长在家中可让幼儿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劳动,劳动是有收获的,这样可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不是对劳动抱有偏见,认为小孩子不需要劳动或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幼儿有劳动愿望应该是被鼓励的、也是被承认的,因为劳动一直以来都是光荣的。劳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充实了幼儿的精神、也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廖仙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点击阅读全文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浅析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系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明确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内涵来丰富和发展高中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结合劳动现状给出了强化劳动教育价值实效的实践路径,旨在以此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新课标修订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与普通高中课程教育体系,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以及实践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高中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职业生涯认知的进一步丰富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

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全面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身的价值。高中课程体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实践路径,既能够充分凸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有效地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点击阅读全文

传统劳动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是培养高级的劳动技术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只强调高技术而忽视“劳动”本身,传统的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是缺失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劳动教育的意义,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而且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应该被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历史传统与意义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手脑相长歌》里写道: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伟大领袖曾提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论断;同志也曾强调有必要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也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人类从森林走向陆地,从原始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是因为劳动解放了人类双手,创造了人类语言,拓展了人类思维,改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通过劳动教育,大学生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劳动传统和劳动精神,这是当前大学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面对的重大任务。

(一)劳动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辞海》中对劳动教育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清朝思想家颜元主张“形性不二”,即品性的形成离不开人的各种活动,“践形”才能“尽性”。也就是说只有身体经过艰苦的实践磨炼,才能实现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因此,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理论说教,更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更多地让学生行动起来,“劳其筋骨”。此外,参加劳动能使人生活充实,克服懈怠情绪,去除各种邪念。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既检验了自己的书本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品德意志,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点击阅读全文

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方法浅析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贯彻和执行将从根本上影响到下一代劳动精神风貌。新时期下我们要求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人员把劳动育人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引导初中生的劳动实践。本文从我国中学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角度出发,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我国中学阶段劳动教育,提出建议和延伸性思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学阶段;教育管理者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劳动教育与一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4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天津首先成立了劳动关系干部学校,后于2003年,改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秉持以培养和发展中国劳动特色精神作为建设理念。1995年3月18日,在第七次课程教学改革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所处新时期下,要完成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要从根本上依靠劳动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地奋斗。同年7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社会所需要的人、有时代担当的人。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贯彻与执行从根本上影响着下一代的劳动精神面貌。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下加强培养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时代需求性。时代的向前发展,劳动教育的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课题。然而,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只注重智力教育、轻视劳动教育,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导致一些学生的劳动观念渐弱、劳动习惯不良、劳动能力减退。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初中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被视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研究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