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医疗护理

老人医疗护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老人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老人医疗护理

国外养老护理对高龄护理的思索

规范化的养老院模式

1养老院的布局和环境

澳大利亚的养老院遍布每个社区,例如,158万人口的南澳大利亚有各种类型的养老院接近300家[3]。养老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护理人员根据老人的不同喜好协助装饰房间,注重营造家的氛围。老人一般都喜欢在房间的四周摆放各种家庭照片,墙上挂一些装饰画。有的老人房间有书柜,存有大量的图书;有的喜欢收藏DVD;还有的带来自己做的工艺品。总之,每个房间各有特色,反映出主人的爱好、文化背景的不同。

2丰富多彩的活动

无聊、孤独、无助是困扰所有养老院的三大问题,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4]。针对这些问题,养老院采取了多种措施。每个养老院有专职工作人员,制定月、周、日的活动安排。例如笔者所在的ChurchillRetreatNursingHome每天安排不同的活动,包括Bingo游戏、猜字谜、讲故事、看电影、打保龄球、传球等。每周有理发师来养老院为需要理发、烫发的老人服务。针对老人的宗教信仰,每周安排牧师到医院来做祷告,满足老人精神需求。在母亲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养老院会邀请家人来养老院聚餐、联欢;周末会有乐队来为老人义演。老人生日,养老院会准备蛋糕,安排生日聚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参与生日的准备工作。

3护理人员的构成

点击阅读全文

城市创建老年护理制度的研究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老年护理保险;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点击阅读全文

爱心护理模式下的老年护理论文

1基本资料

老年一科共有护士22人。年龄20~48岁。工作年限1~30年。文化程度:中专15人,占68.1%;大专5人,占22.3%;本科2人,占9%。职称:护士14人,占63.6%;护师4人,占18.2%;主管护师3人,占13.6%;副主任护师1人,占4.5%。在科老人:75人。

2爱心护理模式的构建

2.1爱心护理模式的内涵及要求:爱心护理模式体现的就是“医治与疗养相互结合”的理念,即为老人提供长期的护理照料,它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可满足年龄大,身体状况差、家中又无人照料的老人的需求。我们要为来医院入住的老人提供爱心及亲情护理服务,使之倍感家的温馨;同时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加强岗前培训,夯实护理业务基础:为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礼仪等方面培训,进而规范言语行为,提高护理技能。以甜美的微笑、认真的倾听和温柔的话语接待每一位老人;用四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去关爱他们,使其感受到家的温馨。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把护理骨干送到疆内外综合医院进修和学习。

2.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经常组织护士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如“假如我的父母在老年科”“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等,使护士明确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和目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点击阅读全文

谈护理保险的背景及启发

该法规定,在制度实施后要以五年为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于是在2005年6月和2012年4月,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日本政府两次对《护理保险法》作出部分修订。保险的对象及费用负担护理保险的对象为所属市町村范围内居住的40岁以上的居民,当其处于需要起居护理或日常帮助状态时,可以得到护理保险服务,前提是无论是否利用都需要终生强制缴费。其中又分为两种被保险人:一是65周岁及以上的老人,称为第1号被保险人,他们根据收入缴纳保险费,每月养老金在18万日元以上的人,保险费直接从养老金中扣除,另一部分收入较低者则须向市町村直接缴纳保险费。二是年龄在40周岁到64周岁之间的居民,被称为第2号被保险人,他们的护理保险费根据已加入的医疗保险进行推算并与医疗保险费一并缴纳。无论是第1号被保险人还是第2号,当其利用护理保险时产生费用。在费用的负担方面,被保险人需自己负担护理费用的10%,另外90%由护理保险负担,这部分费用一半来源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另一半则是公费(这部分国家负担50%,道都府县与市町村各负担25%)。护理保险服务的认定接收程序当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时,可由本人或其家属向市町村提出认定申请。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所有第1号被保险人均可提出申请并获得护理。制度对第2号被保险人设置了认定条件,仅限于因初期痴呆,脑血管等老化而引起的15种包括脑血管疾病、初老期痴呆症、糖尿病合并症、帕金森病、闭塞性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慢性阻塞性肺部等疾病导致生活自理障碍才可提出申请,具体的护理资格认定及申请程序为:(1)本人或家属亲自或委托社区机构内社会工作者向市町村护理保险管理机构提出护理申请;(2)市町村调查人员入户调查,做出首次认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按全国统一标准制定,共85项:73项为基本调查项目,主要涉及有关本人的基本信息、本人现在的生活状况、申请人健康方面的问题、自理的程度、接受外界服务的状况,以及家中主要护理提供者的状况等;另外12项是特别医疗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申请者的疾病及医疗状况2;(3)根据主治医生对被保险人出具的体检证明,提出审查意见;(4)市町村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根据上述两次调查做出二次认定。

不同等级所能利用的护理服务不同,保险费负担额度也所有差异。制订护理计划以及护理保险服务。经认定可以接受护理保险服务之后,被保险人可以自己选择比较信赖的护理保险机构或专业人员帮助制订护理计划。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具有综合性,涉及到医疗、保健、福利等各领域。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居家护理服务,是指被保险人大部分时间在家中接受护理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护理需求少、主要需要身体护理的被保险人。所享有的服务可以是由相关机构派出家庭护理员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以及生活支援,也可以是短期入所护理服务,即老人暂时性寄托或住在社区的设施中并接受相关的日托护理服务。这些社区内设施包括老人日托所、老人活动中心、医疗诊所、保健康复中心、老人院等。他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日托照顾,即为日间家中无人照顾的瘫痪老人、痴呆老人等提供日间照料,包括饮食、入浴、排泄、技能训练等。4另一类为设施护理服务,是指被保险人入住到护理设施接受护理员护理服务。具体有:护理老人福利设施(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收容需要重度护理的老人进行综合性的护理照顾)、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为已经出院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相关的技能训练、医疗和护理照顾)、护理疗养型医疗设施(疗养型病床、老年人痴呆病疗养病房)等。

中国引入护理保险的背景

但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完善,仍需借鉴他国经验。在护理保险建立的条件和背景方面,日本与我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一)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与养老传统。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与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习俗有着地缘上的相近性,历来都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因而重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而老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更愿意在家安度晚年。从古至今,家庭承担了养老的绝大部分责任。(二)均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且发展速度快,家庭无力承担护理重则。早在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便已经超过了10%,按照国际标准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2.93%,老龄人口增长迅速。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城乡出现了大量“四二一”、“四二二”结构家庭,“空巢家庭”、“丁克”也不断出现,老年护理关爱将日益缺失。而日本早在30年前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职能部门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50年后,日本每五个人中就会有大约两人被认为是老龄人口──即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群,这40%的比例几乎是目前水平23%的两倍,可见年龄结构严重失调。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在对老年护理照顾的需求和供给方面明显不平衡。(三)均存在老年长期护理供不应求的问题。日本的护理保险虽已取得可观成果,然而现在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仍不能满足需求。2000年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约为2200万人,2010年增加到2800万人,预计2015年将达到3200万人。其中,2000年已获得护理认定的老年人为218万人(包括需要援助者),2009年增加到479万人。5护理服务供给与需求仍然不平衡,目前仍有数量可观的需要重度护理的一批老年人排队等候进人养老院,他们虽然支付了保险金,但却不能得到相应服务。而我国护理保险相对日本本就不够成熟,专业的护理服务机构和场所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致力于开发老年护理的专业机构和方式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减轻社会与家庭的压力是双方均需努力面对的重点。

点击阅读全文

南通市人口老龄化下养老护理模式探究

摘要:南通市早在1982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7年,现如今,南通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超过了全市人口总数的1/4,也就是说,每4位南通市市民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南通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保持上升态势,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数将超过全市人口总数的35%。随着南通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养老护理新模式的探究逐渐成为热点,在此情况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良好发展。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南通市养老护理新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养老护理;新模式

1前言

在我国,家庭养老长期占据养老模式的主流地位,但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家庭养老负担日益沉重,难以保证给予老年人周到的关照。因此,新养老护理模式的开发尤为紧迫,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

2南通市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南通市几十年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早在1982年,南通市的老龄人口数量就超过了全是人口总数的10%,提前全国1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三十多年来,南通市的老龄化发展趋势逐年加重,老龄人所占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由此导致南通市家庭出现小型化、结构少子化和年岁高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到2013年时,南通市的百岁老人也突破了千人大关。虽然南通市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而且具有浓厚的养老氛围,但是高龄老人的机体能力不断下降,逐渐丧失了自主生活能力,但同正常人一样具有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传统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应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对新养老护理模式的探究十分紧迫。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