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粮食安全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一是比较效益下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农民在粮食生产中的角色已由过去的“生产者”变成了“经营者”,种粮效益成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首要目标。农民种不种粮、种多少粮、种粮投入多大主要看比较效益。现在,一方面是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过去主要是生产资料成本上涨,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加速,近年来人工成本和土地流转费用也在快速上涨。现在种一亩地,农资、人工、流转租金算下来每亩成本要700元以上,正常年景可以实现纯收入300多元,抵不上一个人三天的打工钱,遇上灾年还会亏本。另一方面是价格上涨空间受限。现在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我国的关税保护水平又低,进口对国内价格形成抑制和打压,同时,受制于“天花板”效应,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又不能在价格上得到体现。怎样协调产业政策、价格调控政策和进出口政策,为国内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种粮农民获得必要收益,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农业资源“先天不足”,面对持续刚性增长的农产品需求,我国只能在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下谋划农业生产。虽然这些年我国也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休渔禁渔这些养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措施,但还不具备像资源大国那样长期、大范围的耕地休耕条件,农业发展不得不依赖资源的高强度开发,资源环境的弦已经绷得很紧。要看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提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争水、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加速向农业农村扩散,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每年要占用耕地600~700万亩。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用水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区域性和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威胁。还要看到,目前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也不够合理,不同程度存在耕地“重用轻养”、大水漫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与社会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城乡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形成反差。如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持农村青山绿水和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十分艰巨的任务。
三是加强农业支持保护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财力增长,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为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要看到,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加强农业支持保护面临新的形势,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也随之放缓。有专家估算,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速下调一个百分点,GDP大约减少6000亿元,税收相应减少1000多亿元。从2014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保持前些年“三农”投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殊为不易。这就要求在继续增加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放缓,还会影响到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这些变化都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新影响。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举措
针对新的形势,中央2013年底提出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我们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5句话20个字的丰富内涵。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学者的观点与政府措施;粮食政策的评价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粮食产量稳定、耕地面积能够保证足够的粮食产量、科技及资源利用效率潜力较大、粮食种植面积并未增加、政策成本较大,降低了政策效益、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保证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前提等,具体资料请见:
关键字:粮食安全科技劳动力转移
摘要:粮食安全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不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潜在威胁不容忽视,且我国的粮食政策并未达到其预期目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控制人口增长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问题,大量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
一、学者的观点与政府措施
理论界有关粮食安全的观点,当前主要有两种:其一,我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这些学者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在近几年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这是正常的产量调整,并且即使在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征用农田的情况下,通过粮食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能够避免粮食短缺;其二,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潜在粮食安全问题。在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后,这一观点在中国理论界里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他们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耕地面积不可避免地大量的减少,而农民为追求现金收入增加所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退耕还林政策都占用了大量的粮田,而我国的土地的生产率已达到极限,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
论文关键词粮食危机;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
论文摘要全世界的粮荒,使得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切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国人自己,守住1.2亿公顷耕地这条红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必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加补充耕地的数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13亿人吃饭的问题永远是我国的首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保护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任务更加艰巨。2008年以来发生的世界范围的粮荒,使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了国人面前。而要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就必须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我国国民经济的首位。因此,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严格地保护耕地,科学、高效、集约使用土地,已成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
113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
2008年7月7日在日本举行的G8峰会上,有2项关键议题:一个是能源,一个是粮食。中国国家主席就粮食问题做了2次发言。他之所以能做到理直气壮,驳斥“发展中国家责任论”的荒谬性,关键在于国内现行的粮食政策和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的各项举措,基本确保了国内粮食供应的安全。2006年下半年至今,国际粮价一直呈疯涨态势,至2007年6月份,国际粮食均价大抵是国内均价的4倍。全球粮食危机没有引发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证明了国内现行粮食政策的合理性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必要性。中国目前年产粮5亿吨,减去收割、仓储环节正常损耗,再经轧制去皮(壳),净粮大约是3.5亿吨,除以13亿人口,每人每年大约能摊到270kg。这个人均数包括有3项:一是国家储备;二是人均实际口粮(包括食品);三是工业用粮和养殖用粮。其中,国家储备粮每年又有一部分成为陈化粮而作为工业用粮的补充。经过上述层层分流,中国民众实际人均口粮数每年超过160kg。这是一条底线,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口粮最低安全线约40kg,但与美国、加拿大等粮食富裕国无法相比。因此,这条安全底线仍显脆弱,中国粮食生产一刻都不能放松。我国13亿人吃饱吃好必须靠自己,我们不能忘记20世纪60年代初的惨状。本次的全球性粮荒,倘若没有上届政府自2003年起持续抓粮食生产打下的库存底子,没有新一届政府今年前所未有的“支农、重农、扶农”政策力度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面对国际粮食危机和全球通胀背景下的国内CPI“红灯”,国内恐怕就没有现在这般“太平”。从中长期着眼,吃粮主要靠自己,更系以人为本、严格耕地保护之“根本”。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年消耗粮食1.8亿吨。中国政府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了全国耕地不少于1.2亿公顷这条红线,保持着95%的粮食自给率,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胡主席敢于对世界说“不”的硬气,来自于强烈的大国责任。
2守住1.2亿公顷耕地这条红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任重大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从是否对贸易产生扭曲角度来进行分类;从弥补外溢效应角度进行分类;按照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来划分农业补贴;从国家的战略考虑进行农业补贴;保证粮食安全采取的两种补贴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全额补贴,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政府的财政支出,收益者是整个社会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甚至在一些国家造成了通胀。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各国政府关注。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从贸易扭曲、战略选择、粮食安全等角度对农业补贴进行分类。直接补贴,农民可以直接受益,如农民收入补贴。另一种是间接补贴,农民只能间接受益,如农产品价格补贴,包括中国采取的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价格补贴。
关键词:农业补贴;补贴类型;粮食安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并由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推动了我国CPI的上涨,也正是在农产品以及食品类价格的引领下,第一季度我国CPI上涨了8%;国际方面,近期粮食价格突然上涨也给许多国家特别是粮食对外依存度高的国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从2006年起,国际粮食价格就不断上涨,而此次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于能源战略和政治因素的考虑,鼓励用玉米进行乙醇的生产,用生物能源替代石油,并加之澳大利亚的干旱以及欧盟国家的粮食歉收,以及美元的贬值、期货市场对粮食的投机行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迅速上升。
综合来看,农产品的供应对国家的稳定是特别重要的,然而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属于弱势产业;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供给受前期价格影响较大,很容易形成发散型蛛网模型;生产周期性强,短期无法扩大供给。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规模大,机械化生产、生态化程度,以及农业的基础设施、生产销售的公共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由于曾经的工业农业“剪刀差”,以农业反哺工业的发展战略造成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社会医疗保障同城市存在明显差距。由于农业的先天弱势,并加之后天的不足,因此从2004年至2008年中央已经连续五年出台一号文件关注农业问题。今年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促进农业发展,在继续增加农业投入预算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主要用于农民直接补贴,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
农业补贴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某种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某些居民提供财政支付手段。是一个国家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是一种财政政策的工具。根据不同理论视角,农业补贴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这几种分类方法互有交叉,但各有侧重。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年,全市粮食仓储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购销企业改革的新形势,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服务“三农”为重点,不断创新仓储工作,继续推进仓储设施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工作目标:
1、安全粮和“一符四无”常年不低于95%,科学储粮常年不低于80%;
2、中央、地方储备粮管理百分考核不低于90分;
3、因地制宜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使存粮的仓储设施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
4、抓好粮食物流项目基础工作,努力服务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