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理科专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问卷共有20个问题,涉及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年龄、护龄、职称、学历),护理科研现状,护理科研知识需求,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状况4个方面,结合市卫生局2010年、2011年护理科研立项统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摘要: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对护理科研的促进作用。方法改进护理科研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科研培训,比较管理措施改进前(2013年)后(2016年)护理科研质量变化。结果经过连续3年持续改进,护理论文由2013年的269篇升至2016年的386篇,专利由14项升至127项,新技术由4项升至88项,学术交流由3人次升至94人次,学术任职由22人次升至77人次;专著及科研成果由2013年的3部及1项升到2015年的4部及2项,但2016年无。结论实施科研绩效管理及持续改进对护理科研有较强的提升作用;科研成果及专著是护理人员科研中的短板,需全体护理科研人员攻艰克难来弥补。
关键词:
护理人员;科学研究;护理科研;绩效管理;管理机制
随着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已与医学同属一级学科,护理实践和护理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1]。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对护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与医学相比,护理科研还比较薄弱,这主要体现在护理科研起步晚、水平低、发展慢,护理人员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够[3-4]。护理科研和临床护理相长,护理事业要保持快速发展,必须要以临床护理为基础,以护理科研作支撑,采取多维的研究策略[5],并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护理理论。为提高医院护理科研水平,我院从2014年开始实行护理科研绩效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教学与科研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两项主要职能,二者结合是普通高等学校的重点与难点。国家教导部等教导行政部门始终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但长期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存在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科研为教学服务意识薄弱、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因此构建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范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对普通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第一手段的重要作用。现以高等学校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详细案例进行系统性剖析,试图构筑起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范式。
一、工商治理科研必须忠实地为教学服务工商治理科研应与工商治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变“死科研”为“活科研”。牢固树立工商治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基本思想,不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科研真正围绕教学而展开。克服以往科研的盲目性,注重科研选题,明确科研方向,使工商治理科研回归教学,忠实地为教学服务。科研是教学的原动力,教学是否有后劲,要害在于科研。这便要求工商治理科研必须针对性强、方向性强、实用性强。工商治理科研成果应是能回归教学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工商治理学科是一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学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因此其研究主题具有广泛性特征。注重的是实践与成就,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治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1](P2)在科研选题与科研过程中,应强化的是工商治理学科的应用性。在应用于教学时,应紧扣教学主题,科研成果与教学主题相辅相承、调解一致,这样便可明确工商治理科研的方向———为教学服务。
二、工商治理科研与教学要适应人文教导与素质教导需要
目前高等学校工商治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完全实用主义课程比重偏大,而人文科学课程极其薄弱,所谓“左脑巨人,右脑矮子”,导致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与人文教导严峻脱离。假如使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与人文教导实现有效对接,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加大人文教导课程的比重[2](P12)。然而传统的工商治理教学内容陈旧,急需重组、改造、更新,不论是企业治理学、领导科学,还是治理哲学、治理伦理学,都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尤其是治理伦理学,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治理伦理学的重要性,并在工商治理学院普遍开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涩泽荣一说过:“拨算盘是利,读《论语》是道德,余则相信论语、算盘二者,应该相伴随,相一致,故咀嚼《论语》的教论以为处世之信条。”[3](P6)从素质教导上看,21世纪是素质教导的时代,我国将逐渐由应试教导向素质教导转变。素质教导要求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体现科学人文观与伦理观的工商治理教学内容将占主导地位。因此须加强治理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一整套科学性、可行性俱强的系列教改练习方案,这些方案的研制均须工商治理科研来完成,并不断应用于教学之中,以适应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导的需要。
人文教导与素质教导要求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专业的重组与改造。这便需要对工商治理教导专业进行大胆改革,强化工商治理科研,强化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标准是能否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与素质教导接轨;能否提高工商治理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以适应21世纪人文素质教导的需要。
三、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与科研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两项主要职能,二者结合是普通高等学校的重点与难点。国家教导部等教导行政部门始终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但长期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存在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科研为教学服务意识薄弱、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因此构建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范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对普通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第一手段的重要作用。现以高等学校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详细案例进行系统性剖析,试图构筑起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范式。
一、工商治理科研必须忠实地为教学服务工商治理科研应与工商治理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变“死科研”为“活科研”。牢固树立工商治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基本思想,不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科研真正围绕教学而展开。克服以往科研的盲目性,注重科研选题,明确科研方向,使工商治理科研回归教学,忠实地为教学服务。科研是教学的原动力,教学是否有后劲,要害在于科研。这便要求工商治理科研必须针对性强、方向性强、实用性强。工商治理科研成果应是能回归教学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工商治理学科是一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学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因此其研究主题具有广泛性特征。注重的是实践与成就,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言:“治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1](P2)在科研选题与科研过程中,应强化的是工商治理学科的应用性。在应用于教学时,应紧扣教学主题,科研成果与教学主题相辅相承、调解一致,这样便可明确工商治理科研的方向———为教学服务。
二、工商治理科研与教学要适应人文教导与素质教导需要
目前高等学校工商治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完全实用主义课程比重偏大,而人文科学课程极其薄弱,所谓“左脑巨人,右脑矮子”,导致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与人文教导严峻脱离。假如使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与人文教导实现有效对接,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加大人文教导课程的比重[2](P12)。然而传统的工商治理教学内容陈旧,急需重组、改造、更新,不论是企业治理学、领导科学,还是治理哲学、治理伦理学,都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尤其是治理伦理学,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治理伦理学的重要性,并在工商治理学院普遍开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涩泽荣一说过:“拨算盘是利,读《论语》是道德,余则相信论语、算盘二者,应该相伴随,相一致,故咀嚼《论语》的教论以为处世之信条。”[3](P6)从素质教导上看,21世纪是素质教导的时代,我国将逐渐由应试教导向素质教导转变。素质教导要求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体现科学人文观与伦理观的工商治理教学内容将占主导地位。因此须加强治理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一整套科学性、可行性俱强的系列教改练习方案,这些方案的研制均须工商治理科研来完成,并不断应用于教学之中,以适应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导的需要。
人文教导与素质教导要求高等学校工商治理教导专业的重组与改造。这便需要对工商治理教导专业进行大胆改革,强化工商治理科研,强化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标准是能否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与素质教导接轨;能否提高工商治理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以适应21世纪人文素质教导的需要。
三、工商治理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基本原则
近十余年来,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在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总结和分析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有益于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
一、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有益经验
为了保证经验案例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三类高校———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以及理科类院校———为经验分析对象,其中的综合类高校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类院校为上海财经大学,理科类高校为华中科技大学。①这些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各有特点,并且在国内公共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均有所建树,具有建设成就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三类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情况,有关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办学思路、合作办学实践以及教育交流活动等其他信息。所有信息均来自上述学校的招生简章、官方网站以及有关专业建设的新闻报道。通过对三类不同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分析,发现各类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取得了下列成果:
(一)专业课程体系整体结构日趋完善
国内各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课程分类日趋合理,课程设置专业性增强。从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分类看,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三大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课程体系。为实现公共管理课程体系优化,国内高校对现存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筛选,对课时、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比例等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专业方向课程,强化了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特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