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开展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何科学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教学评价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015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1]这份文件对于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推动课程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的基础性依据。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如何“把理论变成物质力量”,即“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的客观规律,全面掌握理论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提供诊断和咨询建议,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其次,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立足课程教学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的本质性理论依据。遵循2014年教师节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要求,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必须从作为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的层面入手。再次,人的终极发展理论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的目标性理论依据。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我本质的全面理解、丰富和完善。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未来社会的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在社会主义的历史维度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学生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必要的。应依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概念,论证基本原理,强化基本观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思想性于理论知识性之中,一是要体现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方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两种倾向:视为理论过时了,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机械静止地认为有的现行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此必须用理论的科学性打通学生的思想,说明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应根据社会进步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把真理当成模式生搬硬套。有的学生对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错误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造成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说理透彻,启迪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理论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纯理论化、模式化说教,学生不容易理解,索然寡味,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理论离他们遥远,从而会淡化学习兴趣,甚至对理论不情愿接受。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误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实效。
教学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有”体现了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此应坚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或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顾此失彼的倾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现状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当问及是否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必修课程时,有6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仅有21%认为没有必要,剩余l8%则表示不太清楚。在对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因其是必修课必须要上的占38%,而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占34%,被授课老师上课内容所吸引的占14%,但也有约20%的学生是因受学校纪律制度约束,单纯为应付考试。在问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的态度时,有35.7%的学生表示可以积极接受并理解老师所授知识,有23%的学生表示只是强记式被动接受,有14.7%的学生表示虽然厌烦这种课,但还是会为应付考试而去听,而有23%的学生则属于马虎听课、考前突击的情况,更有3.6%的学生会选择逃课,抱着考试能考多少算多少的消极态度。可见,尽管相当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度较高,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接受方式和接受效果却参差不齐,而且对此类课程抱厌倦、不感兴趣等不良态度的也大有人在。
2.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评价。在学生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材评价的问题上,被调查学生中,有4%认为很好,24.7%认为较好,而认为教材一般的占50.3%,认为教材需重新编写的占l%。可见,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在大学生中接纳度并不高,也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提m更高的要求,要求教材与现实相结合,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实际,总结提出了一套课堂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执行八种教学方式后,征询何种最好时,得到如下反馈:认为利用观看录像授课为最好的方式最高,达38%;其次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占26.3%;课堂辩论位列第三,为24.3%;情景模拟表演则较受欢迎,达18%;紧随其后为课堂讨论,占15.7%;模拟法庭占13.7%;主题演讲第七,为10.3%;最低的则是课堂提问,仅有4%。总体看来,结合多媒体、音像资料展开教学大受欢迎,而情景模拟、课堂答辩的互动也较吸引学生,相比之下,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模式已是在学生中讳莫如深。
4.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评价。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有些老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了解到个中主要原因:调查者中认为首要原因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达27.7%;而教学内容组织滞后于现实生活,对学生适应社会缺乏指导性也难辞其咎,高达25%;此外还有原因认为教师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的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占14.7%;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占9.9%。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创新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学生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必要的。应依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概念,论证基本原理,强化基本观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思想性于理论知识性之中,一是要体现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方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两种倾向:视为理论过时了,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机械静止地认为有的现行政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此必须用理论的科学性打通学生的思想,说明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应根据社会进步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把真理当成模式生搬硬套。有的学生对社会上腐败问题的滋生蔓延,错误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造成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说理透彻,启迪学生辩证思维。
政治理论的概念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纯理论化、模式化说教,学生不容易理解,索然寡味,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到理论离他们遥远,从而会淡化学习兴趣,甚至对理论不情愿接受。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误区,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实效。
教学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有”体现了合格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此应坚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或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顾此失彼的倾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覆盖面比较广泛,教材的章节之间甚至相关课程之间都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之间,教材内部章节之间必然会有重复或者交叉的内容出现。例如,学生在中学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大学阶段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相关课程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内容。因此,教师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还要理性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吃透基本点,抓住衔接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避免重复讲解,从而更容易产生实际性的教学效果。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突出难点和重点,有的放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讲解每一章节的知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在于全,不在于多,但是必须精。因此,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体的把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进行把握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理论的难点和重点为核心,进行有板有眼的,生动的,有理有据的讲解,让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都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前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和经验,并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师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讲解和阐述,一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逻辑哲理,二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三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对生活的向往和本质要求。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时展,贴近实际生活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脱离实际生活,并不受广大学生欢迎,经常会出现学生翘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这也充分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时代脱节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时展进行紧密结合,以历史唯物注意和辩证唯物注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作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贴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等社会现实问题。例如,我国当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疑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很多热点问题,例如,干部腐败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社会分配不公平以及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要为学生解释和讲解这些问题,仅仅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贴实际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社会问题的能力,促使大学生能够正视社会问题,培养其道德品质,做适合社会发展的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程基本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教育要突出重难点,还要注意结合时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展步伐,结合生活实际,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作者:钟启春单位:山东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