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护理知识

临床护理知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临床护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临床护理知识

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相关知识论文

【摘要】探讨如何改善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质量。建立健全实习带教体制,全面提高护理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护理实习生的各方面素质与心理状态,更好地提高护理带教质量。以良好的心态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带教质量。

【关键词】护理带教;原因分析;对策

护生实习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然而由于环境、社会及学生自身、带教老师等因素,均给临床带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1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原因

1.1论资排辈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而这些带教老师往往学历层次低,创新能力差,带教方式陈旧[2]。对学生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了解不深刻。病房中护理人员较少,护士在超负荷运转,经常一人多岗,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教学方法古老、传统,不能因人施教。

1.2焦虑情绪

点击阅读全文

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核心能力论文

1核心能力教学模式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以培养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整合合作、互动、情境模拟、个案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具有普通教学能力的共性,更有着护理学科教学能力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2.1专业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2.2教育教学能力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2.3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2.4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点击阅读全文

临床护理实习教学比较研究

进入临床对于一名护理学生而言是充斥着压力和挑战的,因为走进临床,就意味着高度的责任,同时陌生的医院环境、理想与现实中的护理职业上的差距都会使其对自己能否适应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充满了怀疑和不确定。这时,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在帮助学生适应临床生活、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临床批判性思维以及形成自我价值观上都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比中英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差异,以期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借鉴英国长处,从而改进我国护理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

1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和带教资格

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指的是帮助并指导学生适应临床学习。2009年英国的Perry指出带教老师应该是能与学生分享实践知识,并教会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显然,老师是其最主要的角色功能。但现今在英国,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已不仅局限在“老师”,它的另一角色功能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整个临床实习阶段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评估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任何一名签约带教护士都必须负责对其所带教的护生做出最后的评价。对这一角色功能的强调也使得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资格不仅是具备有其所在的护理工作领域内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还必须掌握给予学生反馈、评估学生专业能力和处理临床问题能力的有效技巧。为了有效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做出判断,接受带教前准备教育非常必要,英国更是将接受带教前准备教育作为带教老师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然而,我国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角色功能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为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指导临床技能实践。在我国,大部分护生都是进入学校的附属医院或者合作医院进行实习,带教老师多为各科室护士长指定,没有规定的具体任职条件,且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大多为中专、专科学历,并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且呈年轻化趋势,这使得我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我国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高水准护理带教老师在推进我国护理学进步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明确规定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任职标准,且督促具备接受护理临床实习生的医院加强培养和管理护理带教老师;应注重岗前教师培训,鼓励护理专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了解现代护理教育的前沿信息,为课堂和临床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反思性教育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反思性教育在西方始于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所提倡的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所需要运用的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使理论和实践之间产生联系并强化这种联系,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的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法可以帮助临床护理实习生应对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更好地理解和加强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发展评判性思维和分析技巧。有研究表明,经过反思性教学教育的学生,思维发散、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强,有强大的自信心,且对真理的求知欲明显提高。英国就十分推崇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使用反思性教育法,首先强调通过持续的反思对学生进行评估。如英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常常分享各自的护理实践体会,交流如何将护理理论知识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讨论学生的经历和个人成绩来评估他们的分享能力,通过询问关于问题背景知识、普遍原则、理论和新观点等方面的问题来考核他们的表现和测试他们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力。并且带教老师通常要求学生带着理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其次,英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还将独立思考和信息检索能力放在临床教育实践的重要位置。他们非常鼓励和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来提高对护理理论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反思性教学课程中,根据带教老师给出的具体案例,自己分析设置的临床情景,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不断从网络、书籍或期刊等媒体或资料中汲取营养知识,并将应用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引进反思教学法,但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实践中却举步艰难。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仍延续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究其原因有以下3点:①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眼里,带教老师的水平是不容质疑的,被置于高水平的位置,因此对于他们所教授的内容,学生一律全盘接收而不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教师占主导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依赖老师提供知识,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②学生害怕“出丑”。在课程设置上,较之于反思性课程,学生更喜欢结构性的知识学习课程———告知该做什么及什么时候去做。③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国教育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如何做,而不是学会如何学习。对于大多数护生和带教老师而言,临床实习的目标就是掌握各项操作和护理理论知识。④反思教学法对于大多数的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而言,仍然是非常陌生的。中国的临床护士大多数被认为是没有“野心”的,不认为发展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在我国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反思性教育法时,首先,必须营造一个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氛围;其次,在践行反思性教育的初期可以与学生采用非直接的交流方法,避免将学生置于同学的议论中,如留言的方式;第三,教会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反思性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让其了解在护理临床教学中采用反思性教学法的重要性;最后,让全体护士和护生都意识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有义务推动护理专业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一门具有竞争性的学科。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

点击阅读全文

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思考

[摘要]以皖西职业卫生学院为例,分析了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学情现状,并分别从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同学制类型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雄厚的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各层次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

随着社会发展对各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模式不断拓展,呈现出多种层次的办学模式[1]。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说,同时存在初中生源的中职、5年制高职、高中生源的普通高职及对口招生高职等多种形式。生源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差异,如何做好不同类型的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安排,是护理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探讨。

1我院护理专业学情分析

从护理专业招生的学制看,有3年制的中职、普通高职专科、对口招生高职专科以及5年制“3+2”(3年中职+2年高职)高职专科等4种类型。从学生的知识层次看,中职教育的学生只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易出现经常性的学习困难、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护理专业的知识基础、专业意识薄弱、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文化课基础相对扎实,对护理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力,学习护理专业的能力较好,但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有时也出现学习情绪的偏差。“3+2”高职专科学生首先要完成为期3年的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然后进入2年高等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认为多数课程已学习过,再学习是重复,学生对于临床的护理专业认识与理解较全面,但缺乏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严格的技能实践。对口招生高职专科的生源来自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既有护理专业,也有其它医学类专业,还有一些其它专业,其生源的专业有差别,进入高职后在护理专业学习亦有差异。从学生的实践能力看,中职教育的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在学习护理操作时理解不到位,绝大部分都是验证性模仿练习,学习效果欠佳。对于“3+2”高职专科学生和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来说,在中职阶段进行了为期2年的理论学习和1年的实习训练,学生对已有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较熟练,少数学生还获得了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基本的护理专业操作能力,但缺乏高职教育临床护理专业的系统实习和综合性临床护理技能的实践能力。对于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专业知识较快、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因此,现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时间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护理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看,中职教育的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早期,自律性差、动力不足、对个人未来茫然无知、课堂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效率不高、意志力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为了以后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目标明确、自觉性强、有一定的学习竞争意识。对于“3+2”高职专科学生及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学历而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学过的护理知识不感兴趣,对临床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有极大的兴趣,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目标。

2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点击阅读全文

路径目标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护理教学效率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肾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8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常规带教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实操考评结果及对教学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护理评估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肾内科疾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操(专科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连贯性及系统性、与带教老师沟通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路径目标理论于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对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实习护生满意度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路径目标理论;肾内科;护理教学;效率;理论知识;临床实操;满意度;教育

肾内科疾病类型多、疾病症状复杂,临床救护时专业要求高。因此,在对肾内科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教学时需注重改良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系统、连贯、优质的护理教学,以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路径目标理论下对肾内科实习护生开展护理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遵循路径计划开展各阶段的护理教学,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各方面进行指导、教育,进而提高实习护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1-3]。本次研究即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肾内科实习护生86名进行分析,对比传统带教模式、路径目标理论带教模式下肾内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实操掌握情况以及对带教满意程度,进而探究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肾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86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于肾内科实习,并完成教学目标及内容;(2)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实习过程中违反实习规定;(2)未能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常规带教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名、女性41名,最低年龄19岁,最高年龄24岁,均值(22.13±0.37)岁,其中专科28名,本科15名;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的43名实习护生设置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名、女性40名,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24岁,均值(22.21±0.35)岁,其中专科27名,本科16名。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基线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较性。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