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和现实危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着重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角度,探讨实验室生物危害的特点,旨在构建有针对性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应对策略,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措施,切实提升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岗位胜任力
当前,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实验室通过对来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的检测,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第一手的客观数据,但也使得实验室检测中面临诸多危险因素,如某些有害生物因子会广泛存在于体液、血液、痰液和各种分泌物的临床标本中。实验人员长期接触这些未知的潜在病原,稍有不慎就会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如吸入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标本、经针头等锐器刺破皮肤等)导致职业暴露,进而发生实验室感染。如来自临床实验室的一项报告指出,实验人员由于未能做好个人防护而引发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感染事件[1]。由此可见,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危害不容忽视,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生物安全即针对生物危害,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种生物相关因素对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通过采用系统化管理和综合性防护措施,预防控制或消除实验室感染相关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而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2]。为此,本文探讨临床实验室存在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并依据风险评估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措施,以避免或降低临床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1临床实验室存在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
1.1人员缺乏防护意识
临床实验室区别于其他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特点是:可能含有未知因素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因为临床待测标本正是实验室感染的来源之一。临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往往对于其接收的标本是否含有有害生物因子及标本具有的特定致病性和毒力并不清楚;此时,若实验人员缺乏必要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足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不能认识到临床标本可能具有的潜在生物危害,往往就会忽视临床实验室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在实验操作中未能严格按照标准化规程开展工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穿着适当的防护服、配戴相应的防护帽和口罩及选择恰当的防护手套)等,很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是波及更大范围和更多人群受害的严重后果。
1逐步完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实验室是以出具量值报告为目的的特殊部门。
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将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改版为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国政府以GB/T15481-2000等同采用此项标准,并已于2001年9月在我国正式实施。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上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针对临床检验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设定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和条件,达不到相应要求的实验室不得开业,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罚;另一类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专门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后者虽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但必将成为未来医学实验室能力认可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依据。这些文件对我们建立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我国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是当务之急。《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应强制性实施,达不到该要求的实验室不得开业。为了保证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与国际同步,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件建立临床实验室认可制度势在必行,如果《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临床实验室认可能在我国实施,将会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设立,加强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提供保证。
2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独立实验室,节省卫生资源,保证检验质量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还不丰富,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社会化服务的独立实验室,在很多国家已存在多年,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措施。事实证明,社会化服务的独立实验室在节省卫生资源、补充医院实验项目、开展高新技术、提供快捷服务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医院和患者的认同。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多年来一直鼓励并提倡开展社会化的临床检验服务,但受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逐步入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部门无法开展的或者检测数量较少的检验项目委托独立实验室检测。这种形式对社区医院特别有益,独立实验室的临床检验服务将有利于将更多的患者留在社区医院,节省卫生资源,也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中介组织对其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对于保证社区医院整体临床检验质量,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3建立检验医师队伍,构建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桥梁
1建设LIS的关键因素
1.1项目负责人的选择
最佳方案是在实验室内部遴选,最佳人选是临床实验室主任,因为项目负责人应在医院中具有相当的地位,能与管理层、临床科室以及其他项目负责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该负责人应熟悉临床实验室操作流程,并具备设计与改进检验流程的绝对权威,甚至能推动某些操作习惯的改变。无论从责、权、利任一个何角度来看,检验科主任都是责无旁贷的第一责任人。
1.2合适的团队
这个团队应当配备各方面人员包括实验室服务的使用者、实验室完成服务的人员、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与医院管理层。在建立LIS可能影响标本采集过程或习惯时,护理部的支持与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认真对待合作团队中的相反意见,这些意见能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正视规划中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1.3以现有系统为基础制定初步方案
1课程设置
1.1课程的调整与整合将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的实验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成《机能学实验》;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医用化学综合实验》;将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整合成《临床医学概要》。这样既减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基础课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以及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常会遗忘了之前基础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此,老师授课时不得不重复基础课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合并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知识后更好地继续学习临床技能。《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学时较多,针对现代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即已进入仪器检验的时代,因此该门课应侧重仪器分析的讲解,减少化学分析授课的比重。
1.2设置临床见习期现有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还不够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致使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临床检验报告是什么,不知道检验报告上各项指标代表何意,也就更谈不上有专业感情。因此,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之前应安排学生在医院的检验科临床见习一段时间,具体了解检验工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检验知识的印象,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针对检验技师的培养目标,强化检验专业的特色,突出检验技师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表现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的特色和优势。
1.3增设一些有特色的选修课以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如针对检验科的大型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只需了解仪器性能及常见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将《检验仪器维修》这门课程改为选修课或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也可将几门临床主干课程中的临床检验仪器集中为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避免重复讲授。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可以将生化、免疫、细胞等质量管理的内容集中起来,不必在多门专业课中重复讲授;而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组织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边实践边学习,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2课程开设顺序
课程开设顺序总体要求是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这样依照学科的发展、知识的关联与衔接来设置。有平行课程时要平衡开课实验室和教研室的学年工作量。实训课中的军事训练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促进校风校纪建设;社会实践课应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进行;临床见习时间宜安排在进入专业课之前;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摘要]通过对某高校464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调查,发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有基本的生物安全意识,但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比较欠缺,建议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投入和技能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安全;调查
医学检验人员主要负责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验,直接接触确诊或疑似患者血液、体液等潜在感染性物质,暴露风险极高。这就要求医学实验室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生物安全知识和规范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1-3],如果生物安全防护不当,轻则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重则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殃及社会,造成大范围传染病的流行,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灾难的发生[4]。然而目前医学实验室检验人员和医学检验专业在校生的生物安全知识、防护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对于哪些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最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仍有较大部分检验人员不清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从人才培养抓起,系统、全面地进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教育是必要的。然而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中只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教材中的部分章节提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少,学时少;且目前的生物安全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过程、轻效果、培训师资不足和培训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某医学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464名。该组学生均学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等全部专业课程,即将再次到医学检验实验室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