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临床医学基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临床医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从踏入医门起,医生们就在金字塔上进行攀登。医学大师们如吴阶平、王澍寰、吴英恺、裘法祖等,几十年的从医、治学、成长、奋斗之道,犹如“万里长征”。他们当年也是实习、住院医生,从打基础、学本领,学做好医生做起。最终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其独特的思维方法,给年轻的医生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临床医学;金字塔;长征;基础攀登;思维方法
老百姓有句口头禅:姜是老的辣。病人就医,也喜欢找老医生,因为老医生见多识广,医术好。年轻医生进入医院工作之初,可以说什么都不会。当有了一定的年资和业绩后成长为主治医师,再后来成长为医学专家,一步一个脚印,都知道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几年、十年,而是几十年的“万里长征”,需要连续性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且,如马遂教授所言,这是一个“终生吃苦奉献的过程”[1]。那么,年轻医生们是否了解这一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呢?这一过程是否可以缩短一些,更快捷一些呢?
这里先说一个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大报刊正在传颂的普通人士的故事。王顺友是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一位苗族乡邮员,一位马班邮路上的小人物。他牵着一匹马,一年330天行走在海拔5000米至1000米的险峻高山河谷之中,为边远乡村的农牧民送去报刊和邮件。一趟邮班来回要走28天,20年来行程己达26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6圈,走了21趟“长征”,成为中国邮政史上的绝唱。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给予我们医生们的最大启示是:他每趟走着同样的路,但每趟邮包里的邮件都是新的。他知道“人在邮包在”的责任,执著地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我们医生们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门诊、查房、手术,但是,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病人或病情的新变化。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不同,责任不同,苦和累也不同,也是为了一种事业。只有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达到事业的目标,这就是成功,但决没有捷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有一些医学专家的“自述”类文章,或是记者专访见诸报刊(最先始自《中华内科杂志》)或专著(如《名医手记》),记述了他们几十年从医道路上艰辛、丰富而多彩的人生世界,他们的从医之道、治学之道、成长之道,他们的仁爱之心、精神境界与思维方法。特别是吴英恺院士生前主编的《老专家谈医学成才之道》[2]一书,封面那巍峨壮观的巨大金字塔图案,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它昭示我们,全国两百多万医生从踏入医院之门起就开始在这个金字塔上攀登,只是每个人所处的层面位置不同而己。事实上,只有一部份医学专家们攀登到了金字塔高端的医学圣殿。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起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应该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法。从他们几十年医学人生耕耘、奉献、奋斗和创造的过程来看,可以将这种思维称之为金字塔思维。这是教科书上、辞典上、百科全书上所没有的宝贵财富。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文化理念,是老专家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他们也曾经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却将人生中最不平凡的历史印迹镌刻在金字塔上。
这是在金字塔上完成的医学人生长征。它不同于王顺友式的长征,也不同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长征。同样需要有真诚的心灵、需要人的全部生命才能完成。这样的长征从何开始?显然,从基础开始。
【摘要】本文分析并探讨了西医临床学员的中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缺乏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教材;学员学习中医的学习动机不明确;教员授课方式单一。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相应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教学;问题;西医
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在学习中医学基础内容时往往觉得难以理解、掌握。与中医专业学员相比,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中医学基础时已经接受了系统的西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等,知识背景与中医专业学员迥异。因此,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学基础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设定,不能简单照搬中医专业学员的教学模式。现就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一、缺乏针对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中医教材
目前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多数采用的是中医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内容上仍然未脱离中医教材的模式,过多的中医专业术语,却没有匹配足够的课时,有碍于学员对内容的理解。针对西医临床医学生的中医教材不应该是中医专业教材的简写本,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方剂、常见疾病的辩证分析全部囊括,在形式上虽然面面俱到,但每项内容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学生无法理解,更别提将来能够应用。好的教材应该根据其专业背景、将来从业过程中面临的有关中医的问题设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内容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充中医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例如随着生活水平改变,疾病谱随之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如何认识以及治疗?中医在哪些领域有独特之处,哪些领域有不足之处,哪些领域可以和西医治疗相辅相成?通过教材让学生对中医有更加立体客观的认识。其次,教材形式需要灵活多变,传统的医学的传承需要不断注入现代的元素使其更加鲜活。插画、漫画、视频等形式都是可以借鉴的模式,丰富灵活的载体模式有助于更生动具体地展现中医内容。
二、学员学习中医的动机不明确
1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概述
1.1临床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
1.1.1社会性的教育本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属性,但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健康、疾病与其他动物的健康、疾病之间的差别在于人的健康的社会性,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因素,与人体健康都有密切的联系,甚至经典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和防治均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J。因此,临床医师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那么临床医学教育明显具有社会性。
1.1.2精英性的教育规模临床医学教育在量和质上都体现出其精英性特征。在数量上,社会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医药卫生教育资源的数量决定了临床医学的教育规模;在质量上,临床医学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这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过程,能够培养出为人和人的生命健康负责任的高水平卫生人才,从而给医学教育资源规划运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1.3实践性的教育过程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贯穿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临床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人体,最终目标是生命健康,从而要求有精细程度极高的实践;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因此,临床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长,占整个教学的比重大,必须有临床见、实习这个环节;理论授课可以传承许多临床经验但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验证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1.1.4高值性的教育成本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性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实践设备、实验用的标本以及实验用的试剂和药品,同时由于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趋于个性化教育,需要投入的师资力量和器材资源都要很大。因此,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
摘要:在当前病毒性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状况下,结合我国医院感染防控情况,分析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可能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途径与策略。指出,系统开设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课程、编写针对临床医学生的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程、建立专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学中心、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践训练系统、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考核体系和岗前准入制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为临床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开展诊疗工作、做好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保障,为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地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
感染防控是医院正常诊疗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主力军,其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对感染防控的认知度、防控操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医护人员是具有较高职业暴露风险的群体,尤其在感染科,亦或当传染性疾病突然暴发或形成大流行时,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急剧增加。据报道,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暴发后,作为高风险职业暴露人群,我国近千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占感染总人数的近20%[1],在我国香港地区,医护人员(包括医学生)的感染比例高达22%[2];2020年暴发了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我国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有的医院科室甚至发生了聚集性感染[3]。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至2020年9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COVID-19病例中约14%为医护人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医护人员的感染比例高达35%[4]。究其原因,一方面,传染性疾病的突然暴发与流行使得医护人员猝不及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或职业防护不到位而被感染;另一方面,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普及程度远未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大部分非感染科医护人员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对医院感染防控专业知识的认知度以及相关理论不足,实践经验更是缺乏。临床医学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来源,也是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救治的主力军与后备力量。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重视程度和掌握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与医疗环境的安全。高等医学类院校是临床医护人员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与培训的重要场所[5]。鉴于此,亟须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强化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感染防控实践操作技能,为其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诊疗工作、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或大流行、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奠定基础,也为我国各级医疗单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对“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对我国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与途径。
1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现状与问题
医院感染防控实际上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与临床医疗工作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临床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与技能主要来源于岗前培训或带教教师的传授[6]。熊艳君对医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来源于学校的仅占7%,来源于实习期培训的占33%,超过60%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来源于后期临床工作的积累。李青莉对临床实习生调查研究发现,超过50%的临床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危害和职业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杨燕等对口腔门诊实习医生与护生调查发现,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仅为76.6%;王惠芳等和赵宏等研究发现,50%以上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较差,入职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仅为31.03%,对职业防护技能的掌握率仅为20.83%,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蒲丽辉等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感染防控执行能力较差。林梦等对接触临床初期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通过课堂学习获取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生低于31.8%,实习与诊疗过程中一直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医院感染防控与职业防护措施的学生低于50%[7-13]。医学硕士研究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严重缺乏,平均知晓率低于50%,高于60%的硕士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没有接受过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培训[14-15]。总体上看,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认知度较低,执行力较差,实战经验更是缺乏,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医院感染学相关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并未将医院感染防控纳入基础医学教育体系,相关课程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实践教育开展较少。在我国,多数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均未将医院感染防控列为必修的理论与实践项目。以某高校为例,对于临床本科生,仅在《公共卫生学》涉及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理论知识(0.5学时),在《传染病学》导论中涉及消毒隔离等部分内容,均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对于研究生,虽然开设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然而多数课程未将医院感染防控列为主要内容,也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2010年起,中山大学,南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临床医院感染学》课程[16],但均为选修课程,且缺乏专门的实践教育亦或实践教育时间过少(例如,仅开设3个学时的实践课程)[6,17]。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在校期间未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未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医院感染防控临床实践。第二,医院感染防控岗前培训时间有限或缺失,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要求。临床医学生实习时或工作前各单位虽然进行岗前培训,然而由于培训与实践时间有限,并非所有科室均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培训,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加之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传染性疾病,使得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极度缺乏。第三,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薄弱,不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研究表明,教学医院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的缺乏。究其原因,多数临床医学生实习实践时主要将精力放在临床技能的熟悉与训练上,不注重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训练。实际工作中调查发现,50%以上的实习医生或护生希望在实习前能够系统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希望增加实践操作环节[18]。
2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实践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公共卫生事件严重考验着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在公共突发事件下,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同样有所改变与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阶段是获取基本专业理论知识,获取临床医学基础操作技能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方式的好坏与本科生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实效性密切相关。如何在公共卫生事件导向下,全面优化提升与改进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方式,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研究现状及研究结论,分析了当前公共突发事件下临床医学本科教学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建临床医学本位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与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临床医学;公共突发事件;教学方式;本科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教学策略与方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在传统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与针对性,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占据更加积极主动的地位,临床医学知识的接受相对被动,不利于切实提升与改进自我临床医学实操技能,与新时期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需求不适应。应对与处理公共突发事件需要临床医学本科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以及快速响应的临床医学实操技能,这应该成为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关键与重点。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需求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将发挥更加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当前形势下,必须精准把握公共突发事件下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优化与改进最终整体教学效果,更好地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文章就此展开了探讨[1-2]。
1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研究现状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公共突发事件隐蔽性与系统性的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类型需求的多元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以及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初现等问题,均对临床医学本科方式下的教学任务、发展方向、课程结构、教学流程、教学艺术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培养具备全面医学人文素养、扎实医学基础理论、熟练临床操作技能,兼具时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深化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成为公共突发事件导向下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3-4]。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教学方法标准化、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高质高效地开展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临床医学专业化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临床医学教学事业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实施单位及科研机构同样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突出,有效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导向下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阻碍着教学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教学过程与策略的针对性相对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推动临床医学科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上有序发展。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5-6]。
2公共突发事件下临床医学本科教学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