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教育理论

历史教育理论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历史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历史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教学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尖锐地指出了目前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即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法获得超越教材的成果;知识分析浮光掠影,学生无法感到理性的力量;教师缺乏哲学思维和艺术追求,学生无法获得教育的智慧;知识分析缺乏历史意识,使学生无法准确把握理论发展状况。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教育理论教学的基本策略:对知识的语言学理解;对知识的历史学理解;对知识的经验理解;爆炸式分析。

教育理论课程,由于它的貌似简易实际复杂,理论追求与实践取向并存的特点,往往使教学工作者左右为难。长期以来,教育理论课程在师范院校和大学教育系,一直处于既不能充分向学生提供实践的智慧,又不能成功地用理性征服学生的境地,令人苦恼之余不免叹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编写质量问题,有学生兴趣不足问题等等,但最主要的应该是人的因素和方法的因素。教育理论教学工作者虽然越来越关心教学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必先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笔者从事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多年,在实践中,发现了教学方法上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教育理论教学的策略。

一教育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论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法获得超越教材的成果

许多教师不自觉地认为,教学就是把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交待清楚,奉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老精神。因而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认识状况,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追求学生明了。实际上,编写质量较高的教材,学生完全可以自求自得。教材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间没有障碍,社会科学一般来讲又不会告诉人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样,如果教师仅是传授、解惑,教学,便无多少价值。教师这种职业的出现是要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并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智慧和品性,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过是做了一个传声筒。有人觉得,照本宣科,自然而然,学生不悦,是学习素质不良,这种观点在大学教育中,在理论教学中是站不住脚的。大学教育是与普及相对应的提高教育,其目的不单是要普及某科知识,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境界。相应地,理论教学工作者主要不是追求知识量的增长,重在追求认识的质的变化。照本宣科,很显然很难甚至无法完成大学教育和理论教学的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历史教师新发展探析

一、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教育本身而言,科学的发展观既强调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师的进步。教师的进步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随之提高。教师的职责现在不单单是传递知识,而是要激励思考。教师将来要成为•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历史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揭开历史的迷雾,探究历史的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走向。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师生在共同组成的社群、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身份和角色是动态交换的,知识是互动建构的,意义是交互促进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份给予正确的解读,也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和观念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如果把教育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与教育相关的学生的进步、教师的发展及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就构成了这个整体的基本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充分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社会的进步;反过来,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氛围的创设,更与学生的发展是息息相通的。从这一层面来理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为教师正确处理自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拓宽教育改革的空间,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科研课题。通过课题把历史教学与学校的总体构思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研场所”的氛围。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给自己“充电、补水”。扩大知识面,广泛阅读历史理论或教育理论专著。理论学习是一个教师接受现金理念,形成教研意识的基本保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多的知识,随着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越来越通畅,教师的立身资本已经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方法的探究与思维的引领。

点击阅读全文

中学历史一级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出生。现任市区第一中学历史科组长,高一历史备课组组长,高一(15)班班主任。1*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月在广西百色地区民族师范学校任教。1991年9月-1994年8月在广西右江民族师专任教,1*获大专历史讲师资格。1*年7月在广东南海市小塘高中任教,*至今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月经佛山市中学教师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学历史一级教师。至今任中学历史一级教师职务已8年,先后获锝南海市小塘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南海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符合申报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条件,现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位在大学期间就加入党组织、党龄和教龄几乎一样长的党员教师,从教以来,我一直以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特别是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任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八年来,我先后兼任科组长七年,级组长6年,班主任4年(任教以来8年),经常是几样工作一肩挑,但我无怨无悔,甘于奉献,为此,于1998年7月被中共南海市小塘镇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二、教育教学方面

作为一位既有中师、师专教学经历,又有9年高中教学实践的历史教师,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进行过三次学科小循环教学,一直担任高三把关教师。任现职以来,我不断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习了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

1、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甘为人梯

点击阅读全文

历史实习论文:历史教育实习提升探究

本文作者:郑林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习学校的问题,另一类是实习生的问题。对这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实习学校

有些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上课机会少,有些学校给实习生安排的上课机会太多。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由实习学校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在实施半年制教育实习之前,我们曾经在北京的各个实习基地做过调查。67%的教师认为,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影响中学教学质量,学生和家长会反对。另有28%认为会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领导不同意。在与中学校长的访谈中发现,重点中学的校长多不愿意接受半年教育实习,如果一定要安排,就要对每个月上课的数量有限制。而在对欠发达地区中学的调查中,校长却希望一学期的课都能让实习生上。据了解,凡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会希望实习生顶岗实习,发挥支教的作用。半年制教育实习开始实施以后,实际情况与事先调查的结果相似。有一部分实习生在中学的两个月中,只讲了一节课。而另有一部分实习生一进校就开始上课,基本上是顶岗实习,没有机会听实习学校老师的课。实习生上课的机会少,有个别是因为指导老师的课少,无法给实习生安排。大部分是因为实习生教学效果不好,指导老师不敢让他们多上课。特别是一些名校,学生、家长对教学的要求很高,学校不可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给实习生提供充分的上课机会。而有些学校让实习生顶岗实习,确实是因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需要实习生分担教学任务。

(二)实习生

点击阅读全文

应用技能历史渊源

【摘要】文章从教育起源的众多理论入手,以历史分期为线索,梳理了从学校的起源直至21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视应用技能培养的人事、思想与制度,分析了应用技能在中国以潜流形式发展的历史传承,探寻了应用技能在中国发展史上由后台走上前台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应用技能;历史渊源;潜流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教育史上始终是一个没有了结的课题,这是因为历史研究必须确定起点和上限,而由于时代久远,教育起源的情形现已难于细考,众多探讨教育这条不息河流源头的途径的理论,都指向教育与生存的关系,无论是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还是需要起源说,都将劳动技能的培养看作是其应有之义。

从学校起源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无论是“庠”、“序”还是“校”,重视技能始终是后世对其阐释的必然选项。对于“庠”,一为“米廪”,即粮仓;一为敬老、养老之所。喻本伐、熊贤君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中认为,以上两义或许相通。“仓库保管员”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由于其见识和经验往往较为丰富,教育新生一代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他们的肩头,技能传授成为应有之义。“序”为学射之所,射乃人类早期的狩猎活动与战争所必不可少,射这门技能的培训,也就在教育中不可或缺。至于“校”,《周礼.夏官》中有:“六厩成校”的说法,联系“校者,教也”的追记,校的早期功能,大概与养战马的军营有关,进而推知,军事知识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大成者孔子有对樊迟问及为圃之事做“焉问稼”之答和“小人哉,樊须也”之评价,但“六艺”教育中的“射”与“御”,仍然彰显应用技能在儒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学派,极其重视科技知识。墨子实学实用的人生态度,就是以科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内容或基石。墨家私学主要传授生产和科学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是农业、手工业知识,军事器械制造、实用知识和技能,自然科学知识等,表现出与生产、科学和社会物质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墨子》一书,除论及哲学方法外,还包容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在天文学方面,论及太空引力、地球运转和时空观。在数学方面,论及几何学之基本定义、有穷与无穷问题。在物力学方面,论及力学、光学、热学、物性学方面的问题。在机械制造方面,墨子曾发明木鸢、车辖、车輗和防御工事及工具。虽然在以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学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进入工业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重视科技的思想一直作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潜流顽强而艰难地延续着。

秦置博士,虽无有应用技能博士的史载,但秦始皇焚书,“所不烧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朝经学当道,五经博士的设立可以佐证,然两汉时煮盐、冶铁、铸钱空前发达,科技发明亦不少。东汉时开办的鸿都门学,“学生皆尺度、词赋及工书鸟篆者”,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日渐式微,专门知识价值观开始确立。从文化的嬗变来看,似乎应该扼腕痛惜,但就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言,却又是值得幸运的事。在教育目标方面,倡导经世致用实用人才的培养思想多为后世所继承。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