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学习论文

历史学习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历史学习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历史学习论文

历史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浅析

摘要:新文科建设为专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专业应对新时代挑战指明了方向。作为高等文科教育中的传统学科,历史学面临着一系列办学难题,在守正的同时探索创新之路,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的教学实践,对高校历史学本科教学改革路径提出了思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科融合与特色培育;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史学职业技能;提倡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历史学;教学改革;公众史学

2019年,教育部等13部门正式启动的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明确总体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和打造质量文化六大任务[1]。作为一场文科教育革命,新文科建设是新形势下对传统文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的结果,其本质是融入新科技、新理念,协同解决时代发展迫切问题的创新之举[2-3]。历史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文科教育中的传统学科,其悠久的传统既是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科视野狭窄、学科范式固化、教学形式单调、学生素质层次同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等办学难题[4-5]。在落实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在夯实历史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前提下实现创新,是当下高校历史院系急需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1新文科建设与历史学专业改革

2019年新文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高校理论界和高校管理者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具体到某一个学科上,探讨的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差异。历史学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学科,推进历史学新文科建设引起的关注也相对偏少,仅有少量学者进行了探讨。姜萌(2021)提出,扎实落实“通专结合”的课堂教学体系、构建层次丰富的历史现场教学体系和循序渐进的课外指导体系,是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值得努力的方向[6]。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文理相融,这反映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趋势[7]。尽管当前高校历史本科教育担负着为培养专业人才打基础的责任,但本科教育早已不是精英教育,需要积极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8]。历史学并非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的教育价值,对于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同样意义重大[4]。近年来在国内历史院系兴起的公众史学教育,即是推动史学同其他学科融合的重要举措。但史学工作者对“教什么”“怎样教”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史学是否应该“致用”莫衷一是[6,9]。当前,积极倡导服务社会的公众史学尚不是主流,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二者的评价远不能等量齐观。浙江大学历史系桑兵教授提出,新文科建设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但应慎言跨学科。新文科作为战略思维,应该向着看似不实用而其实有大用的方向探索至理[10]。可见,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历史学本科教学改革,前提是守正,为了求新而不加取舍地向热门学科靠拢是不可取的。

2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本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为例

点击阅读全文

教师求职信

尊敬的XX各学校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曹立群,1997年7月5日,我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历史学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吉林省首批办重点高中延边二中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现为中教一级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好历史教师工作。从1998年起,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州先进工作者。下面我从教学、教育、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向您介绍一下自己。

一、教学方面:

点击阅读全文

研究型教学历史学论文

1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在研究型教学中的地位

历史学是典型文科专业,在其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文科共性问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知识性课程较多,方法论的课程很少;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多重科研而轻教学,教学内容陈旧等。这些包括历史学在内的文科专业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来常常为学界所攻诘。毋庸置疑,在这种僵化陈旧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极为堪忧。许多高校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通过推动教学改革来扭转这种局面,力图将研究型教学落到实处。总体看来,业已形成的规范性认识将“研究型教学”定位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有课题(专题、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引导而学生自主钻研;三是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体验,提升素质和能力。基于上述特点,很多高校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是主要发力点。从教学氛围的培育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教学主体的互动到课堂效果的评价;从教学过程的优化到教学手段的更新,探讨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细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关研究学者,考古鉴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极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相较而言,对于课外实践这一环节却长期疏于关照。古语有“纸上得来终须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特别是对于历史这门偏于理论和知识的学科,更是需要注重实践,否则所谓研究型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钻研、自主创新,这种能力的培养只通过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实践环节不可或缺。人的能力总是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方能实现“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于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5%,对于听且看到的信息能记住45%,而对于听到、看到且做过的事情则能记住70%。也就是说,虽然课堂有内外之分,但却不应割裂开来,唯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来讲,课外实践活动的实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参加甚至主持课题研究,或者自发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即便是做一些兼职也可视为实践活动的一种。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课题研究从目前来看对于本科生而言机会还是比较有限,而自发参与社会活动或者兼职目的性不强且随意性很大,这都难以收到实效。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见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2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历史学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的。但是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这种认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落到实处,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培养大纲要求,历史学本科专业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设置有固定时间安排的实习活动,包括课程见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课程见习,顾名思义是针对于特定课程所安排的实习,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考古学通论、史学论文写作等课程,一般要安排至少两天的单科实习。综合实习,又称为综合认识实习,即提供给学生一个较长时间(一般为7天)去校外开展实践活动。无论是课程见习还是综合实习,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过重返历史现场、开展田野调查,将文本知识与现场实况互为映证,使枯燥乏味的文字变为立体形象的鲜活材料,从情感上和学理上更为深刻地感受历史背景、认知历史事件,进而将所学知识与身处的社会、自然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内化的体验。这样一种设置和安排,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一个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如若搭建规范完备,就能够将合作性、问题性、实践性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实习环节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几无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作用,“重理论而轻实践”,高校管理层面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和支持,比如实习经费安排比较低难以有效开展活动;二是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课题、论文”至上的倾向依然比较严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实践教学;三是院系在运作中对于师生安全顾虑过重,往往简化甚至改变实习形式,当下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将实习活动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从而规避责任,但实践活动却变成了旅游观光。实践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其设置的目的在于检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将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学习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但是近年来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声讨之声不绝于耳,有部分学者甚至提出废止这一规定,其原因就在于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论文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伤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达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各高校也纷纷采取举措,力图改变这一现状,如进一步规范论文写作流程和制作要求,严格论文的考核和评估,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等。

点击阅读全文

教育局教师职评个人总结

本人思想进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热爱学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工作讲究特色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在*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在*年12月获得*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在*年1月获得*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年获*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年获*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点击阅读全文

高校教师历史学教学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历史学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压力。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史学危机”论后,很多史学工作者和高校的史学专业研究人员纷纷提出和尝试了许多解决办法,但并没有改变“史学危机”的现状,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史学无用论”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优秀生源选择了更具有就业前景的专业,这就直接冲击着高校历史专业的招生及发展。同时,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教学质量直线下降,产业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阶段。笔者认为,必须改变高校的历史教学,特别是要着力提升高校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本文剖析了当前高校教师在历史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历史学教学质量的对策,以期不断地提高高校历史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历史人才。

一、高校历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展开与综合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只是学习基础知识,没有研究能力,因此教学中还是延续高中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教授知识,对历史缺乏展开与综合性的比较。比如,讲到宋朝的积贫积弱,教师分析了背景、原因、表现以及影响等各个方面,却没有列举其他朝代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数据与之进行纵向对比,也没有列举辽、西夏的相关情况来进行横向对比以表现宋朝的“贫”与“弱”,这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缺乏形象的理解。同时,对教材提及的知识的存疑,或者同一个历史事实不同研究学者的不同观点,教师并没有加以说明,学生缺乏知识的拓展和研究。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历史学的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还像高中一样,只是按照讲义甚至教材进行解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记笔记。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历史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少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提升,严重影响了高校历史学的教学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