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

1引言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新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较短时间已覆盖众多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专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社会保险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因此,社会保险课程不仅需要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而且还需要加强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理论和知识体系基础上,了解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政策动态和实务工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社会保险机构的实际工作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为了适应社会保险系统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掌握社会保险不同险种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社会保险具体业务流程,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这些来自于实践的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社会保险课堂上引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能熟练地分析、应用和操作,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学习知识、验证知识、应用知识的良性循环。

2高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开展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文科类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相脱离,形成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观念,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环节中,不设置实验教学的高校居多,教学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相对单一,学生只能通过听讲来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很难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其后果是感性认识差、缺乏实地认知和操作经验。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比较成熟的部分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已经开设了社会保险实验教学环节,对于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我国不断增长的对社会保障领域高级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在已经开展的各个院校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院校教学体系仍不完善,都在摸索和改革中。

3我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的初步构建和问题分析

3.1实验室的初期建设

我校在2010年设立了公共管理实验室,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硬件条件。公共管理实验室运行的第二年,社会保险学课程就引入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实验教学环节,初期安装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设计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模拟实验。初期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以社会保险的参保、征收、待遇核发流程为中心,让学生操作体验社会保险机构的工作内容。在仿真的环境中,学生能够体验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操作过程,在实验课堂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兴趣。

3.2实验教学效果和问题分析

2014年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已实施3年,我们对现有教学体系和实验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就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实验成绩等进行分析,并对学生课堂实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当年社会保险学授课学生为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2.9%的学生对于本实验课程的评价为“非常满意”,50.6%的学生对于评价为“比较满意”;84.4%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70.1%的学生对于实验课表示出兴趣。可以说,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关于实验课的难易程度,16.9%的学生回答“简单”,63.6%的学生回答“一般”,19.5%的学生回答“困难”。另一方面,关于实验教学的效果,只有11.7%的学生全部掌握,87%的学生基本掌握,1.3%的学生没有掌握,通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是实验步骤说明不足、实验大纲及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部分实验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通过访谈了解了学生对于社会保险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们提出了“希望实验操作过程更加详细明了”“想去社会保险机构实地考察”“结合今后工作中遇到的社会保险相关知识进行实践”“了解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和国家对于社会保险有关政策的更新”等等,这些需求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我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目前的实验教学设置受到软件内容的影响和限制,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操作手册按部就班地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仍比较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第二,由于使用的实验软件不是针对教学环节设计和开发的,虽然在仿真性上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缺乏合理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关联理论知识的延伸。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保证实验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目前的实验操作系统,没有实验操作计分,很难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准确考核,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第三,社会保险实验教学在我校还是一个新事物,学生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本专业的几位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需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4对现有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

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2014年下半年针对我校目前实验教学的问题,实施了四个方面的改革:第一,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教学材料。目前我校的社会保险学课程总学时是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8学时,今后将逐步增加实验学时,3年内达到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70%以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指导手册,及时更新实验数据。第二,对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设计一个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包括七个模块:收缴子系统、养老支付子系统、失业支付子系统、医疗支付子系统、工伤支付子系统、生育支付子系统、大厅前后台。各个子系统之间可分可合,采用组件式管理模式,在数据和功能上采用数据集中管理和功能分布处理的模式,能够完全真实呈现社保机构信息化管理环境。第三,在原有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这一实训平台既保持了原有的仿真性,同时又导入了配合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教师可以对实验步骤和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对实验成绩、实验进度进行查询,并可在线完成实验报告,每个子系统根据业务流程设置相应的得分点,学生在操作完成后得到相应的评价。该实训平台实现了对实验步骤的有效指导、试验进度的在线跟踪、实验成绩的科学评价以及实验数据的及时更新。在新的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作为任何角色的社保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和业务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自主设计、角色分配和自主实验,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5结论

新一轮的社会保险实验教学改革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实验,按时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考核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实验成绩优良。同时,新的实验实训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解决实验中设计的案例问题。学生们对社会保险的各个环节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体会到社会保险实际工作的严谨性和操作流程的复杂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享受到实际工作的乐趣,另外还掌握了信息化管理操作技能,感觉非常有意义。社会保险课程应用性强,为了适应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培养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社会保险实验教学能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模拟社会保险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以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加强实验教学建设的同时,传统的课堂讲授部分也应进行改革,更加注重政策现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力求实现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李凤月 郑建明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