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引言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起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得到了社会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但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进行定性研究,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多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指标,同时尽可能包含原来指标信息。新指标方差越大其包含的信息也就越多,按方差从小到大构造主成分F1,F2,F3…,Fk。在实际分析中,一般按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Ti≧80%来确定主成分个数K作为考察对象,从而简化了繁杂的指标体系,为消除量纲的影响,需要将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从标准化矩阵出发,求出相关矩阵R及其特征值T,由按大到小的顺序记特征根为T1,T2,…,TP,再求出各个主成分得分。最后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对个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出个样本的最后综合得分。
(二)建立指标体系
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指标的选择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并不是要把所有反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指标都包含进去,设置指标体系除了要遵循设计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如可行性,科学性,可比性,目的性等原则,还应该考虑指标体系应能用于实证分析。设计指标的目的不仅仅限于理论探讨,更要付诸实施。因此,所设计的指标体系时要考虑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或相关的指标的数据经过简单换算得到。基于此,本文从人数和基金管理两方面选取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平均增长速度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的初始统计指标,单位为%,将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变量标示设计为X1,将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平均增长速度设为X2,将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速度设为X3,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设计为X4,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平均增长速度设为X5,将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平均增长速度设为X6。
2.实证分析对象的选择和数据的采集
结合现实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及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原则,利用上述评价指标和方法,本文选取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等9个省市,利用从2008年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平均值对各省市的养老保险状况做了比较。数据分别来源于《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和中国统计局网站,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三、方法应用
社会养老保险指标经过旋转后的各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和占全部主成分方差比例96.512%。笔者就选取F1为第一主成分,F2为第二主成分,且这两个主成分的方差和占全部放差的96.512%,即保留了原来指标的信息,所以这两个主成分能够解释6个养老保险指标的大部分变差。从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江苏北京属于东部省市,综合得分差距不大,中部省份较为落后。但经济因素并不是影响养老保险发展水平的唯一因素,中部的山西,东北的吉林也都得分适中,说明养老保险发展水平还要受到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四、结论
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同,笔者的研究只是宏观的分析,评价指标并不详细,而主成分分析法会忽略决策者的偏好,导致结果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本文的指标建立较为粗略,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养老保险发展状况,但随着中国养老保险的不断发展,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包括对实证结果的研究以及运用研究结果对评价指标的不断完善和修正,中国的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会早日建立起来。
作者:张艺馨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