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现状及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在探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及发展现状基础上,梳理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人员专业性不足、风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资金募集、基金投资、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四个基金投资阶段出发,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现状及问题;风控体系;风险管理;退出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结构日臻完善,私募股权基金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形式,得益于其投资针对性强、灵活性大、收益性高等特点,受到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得到了迅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分析,并探寻科学的解决办法,逐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化运作和系统化管理。
1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
1.1有效促进资产价值增值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广泛的投资主体,尤其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财途径,其收益大等特点,给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广大中层阶层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渠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并实现价值快速增长。
1.2完善我国基金投资市场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让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自有资金,并且提供了产权结构的更多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很大程度上让市场摆脱了公募投资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步打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公募投资基金合理竞争的良好格局,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金市场结构,促进我国基金市场的科学、健康发展。
1.3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渠道
资金匮乏和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我国广大中小型企业,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前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汇拢民间流动资金,并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贷款的一大渠道,成为企业投资理财的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2.1呈现总体上升态势
从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认缴总额和实缴总额数量来看,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总体投资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近年来保持总体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行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其中,股权创投类私募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末,管理规模合计约11.06万亿元,占私募总规模的69.24%,较2019年底增长1.32万亿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有1.5万家,管理基金3.98万只,这表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能力在不断增强,总体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良好势头,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2投资监管日臻完善
现阶段,我国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逐步完善,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政策,《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性文件逐步印发,要求实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自律体系,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行,促使其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另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倒逼监管部门出台一定的政策予以应对和调整,促使行业不断规范。
2.3投资标的不断扩大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标的较为广泛,根据投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私募股权、私募证券、创业、投资等类别,投资的相关领域既包含证券二级市场,又有各类企业、文创产业等。尤其近几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业、直播等线上产业,及“新基建”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重要对象。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面临的问题
3.1行业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规则,并逐步形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自律管理体系,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我国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一是现有制度缺乏对投资风险的深入监管。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政策交叉、监管责任不明,尤其缺少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系统性投资风险的管控。目前的政策,还多存在于宏观层面的管理,对于投资者制度、基金管理人制度及风险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具体监管还不明确。二是行业自律体系不健全。行业自律是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当前监管政策不完善的背景下,行业自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相关自律规范性文件还不能被行业所正式认可。三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渠道偏窄。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主要途径是企业IPO,而这一渠道的准备过程复杂且漫长,往往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配置效率偏低。
3.2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投资方式传统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的增长和管理资金量的不断膨胀,行业汇聚了一大批人才、技术和资金,然而,行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存在差别。一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一般要求既具有专业知识和精准的判断能力,又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开阔的视野。而当前从业人员虽然掌握了行业基本知识,但是在行业投资判断、调研分析等方面相对缺乏。二是投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团队专业性不强,投资流程执行不严格,前期尽职调查不具体,往往行业跟风,盲从头部管理机构现场问题严重,这就造成投资周期偏长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潜藏很多系统性风险。
3.3风控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风险应对
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一般规模较小,风控体系不完善,基本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流程,对于投资标的的筛查和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造成对风险问题不能有效识别和应对。一是投资仍然偏重于传统领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机构投资的领域仍然集中于资源稀缺的资源类、能源类、基建类等项目,大多数小型机构的投资选择跟投,过于注重成本管控,而缺乏自主风控策略。二是风险控制措施缺乏。对于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机构来说,投资风险控制主要侧重于前期项目选择、分析研判和可投资价值评估等阶段,而对于退出风险的考量则相对缺乏,因而一般没有相对成熟的风险防控措施来针对性应对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事件和问题。
4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各类风险
4.1资金募集阶段
在资金募集阶段,遇到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法规风险、合规性风险、资金来源风险、资金安全风险等。当前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允许通过公开渠道进行产品宣传,更不能肆意夸大产品、美化产品或做出高回报承诺,一般各机构基本采用直销模式。而基金投资人通常是符合有关规定的相关机构或自然人,若对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评估不准确或资金募集渠道不规范,就容易产生合规风险。另外,募集的资金也可能存在侵占、挪用、闲置、失窃等风险。
4.2基金投资阶段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阶段,相应的风险又可分为投资选择的风险和投资过程的风险。其中,投资选择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选择评价和筛选评估的信息不对称、流程缺失或判断失误等。投资选择阶段是基金投资的关键阶段,需要综合评判投资标的总体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前景、股权结构、财务状况等,这个时期需要投资方独具慧眼,有万里挑一的技术和手段。投资过程的风险是指在初步确定投资企业后,在具体投资方案和投资战略制定中的工作失误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主要是因信息不对称、尽职调查结果失真、投资企业管理层不能坦诚交流等原因,或者投资团队专业性不足、决策程序不科学造成的风险。
4.3投后管理阶段
投资后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尽量促进投资增值,切实保护股东权益。而由于基金投资通常不苛求对投资公司的控股权,进而忽略了对投资公司在投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因而有可能出现被投资方转换发展战略、肆意扩大新领域发展规模、运行管理成效偏低等让投资资金偏离预期的风险事项。另外,由于双方在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还可能出现被投资方不遵守投资约定所引起的合同风险和道德风险。
4.4投资退出阶段
投资退出是基金投资获得收益的关键,只有成功退出,才能实现投资收益。而在投资退出阶段,决定投资是否顺利的因素很多,除了投资退出方式受限外,还有退出时点选择、退出机制和流程等限制,造成投资收益问题从而产生风险。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当前的投资退出渠道来看,除IPO外,可供选择的退出渠道狭窄。另外,受制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被投资企业自身经营状况问题,投资顺利退出通常很难顺利实施。
5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5.1资金募集阶段风险管理
针对资金募集阶段的风险事项,要逐一针对性地做出风险应对措施:一是避免合规风险。基金管理人员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按照合规性要求募集资金,确保募集方案和操作流程合规。二是避免资金来源风险。要对资金来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针对投资者开展深入调查。三是避免资金安全风险。要强化基金管理人员的自律意识培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日常内控机制,杜绝管理人挪用、侵占资金问题发生。
5.2投资阶段风险管理
抓好投资阶段的风险管理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决胜的关键。一是要做好项目筛选评估。在项目选择阶段,要抓尽职调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全面了解投资项目的综合情况,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团队实力、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掌握,进而对投资收益进行准确评估,筛选出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和项目。二是要研究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在初步选定企业后,要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测算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对于投资回报率进行精算,合理预测各类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周全的投资方案,设计科学的投资流程。三是制定明确的投资风控约束体系。要与被投资企业签订对赌协议,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各类风险事项进行合理预测并规避,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权属不明确造成的风险问题。
5.3投后管理阶段的风险管理
在投后管理阶段,要在确保投资增值的同时,有效发挥管理人权利,科学规避相应风险。一是要强化对企业日常运行管理的跟踪监测。投资管理人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跟踪管理体系,安排专业人员对投资企业进行日常监测,实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原料储备、产品库存状况等,对于较大波动问题,要及时告知管理人。同时,要积极争取企业运营决策的参与权,对于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发展战略调整等事项,要积极参与,并有一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识别可能的风险事项,并积极制订应对预案。二是强化日常沟通交流。在投后管理阶段,要快速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互通各类信息和诉求,确保信息对称、责任共担,并合理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事项。三是提供各类后续增值服务。借助自身的资本、人才等优势,积极服务于被投资企业和项目,提供投融资、运营管理、资本运作、市场调研等专业服务,进一步提升被投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投资增长夯实基础。
5.4退出阶段的风险管理
在投资退出阶段,要确定投资退出的时点和退出方式,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一是把握好项目退出的最优时点。在约定的投资期限内,要科学把握投资退出的时间,尤其要科学研判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了解企业在生命周期所处的状态及收益增长情况。要抓住市场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和政策趋势,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投资退出时间点,减少市场风险,快速回收投资收益。二是确定投资退出的合理方式。要结合企业生产运营状况,科学研判、合理计算投资价值和收益情况,综合平衡投资回报和风险,研究好具体的退出渠道。在IPO以外,可以通过企业后期追加融资的契机,谋求股权转让或并购来回笼资金;也可以在充分识别风险后,协调其他股东回购资金来减少损失,从而有效降低风险。
作者:于波 单位:山西晋汇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