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教学金融专业论文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教学金融专业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教学金融专业论文2篇

第一篇:高职金融专业教育存在问题

1、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

虽然各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了相对充分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因专业课程特点、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展开。金融专业作为一个理论和实践都相对较强的专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先开设经济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如《西经济学》,其次是开设金融基础课程如《金融学概论》,最后是专业分析法课程如《证券投资分析》或《期货投资分析》等相关课程,前两次课程的设置都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因此如此设置的结果导致专业理论性太强,而往往导致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不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造成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钩,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受传统理论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在调整教学思路面无从着手,因此在课程设置面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②实践教学设备的欠缺,部分院校认识到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

1.2专业设置与现实需求的脱钩

根据金融专业职业教育层次以及对求职招聘网(前程无忧网)中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能力要求做一统计发现。在金融行业中,投资咨询业招聘的岗位中80%以上属于营销性质的岗位,如理财经理、投资顾问、电话销售员等。而金融营销人才在能力要求面必须具备相对扎实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等等。因此,金融行业不仅仅需要是专业的人才,更需要一个懂营销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在课程设置面,更多精力把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相关课程的开设。即使开设营销相关课程,亦更多地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而缺乏相应的实践。从而导致人才的培养某种程度上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

1.3金融专业师资、行业经验有待提高

对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高学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对高职专业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高学历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门槛,但高职称等高级人才仍普遍存在稀缺的状态。同时高职教育在丰富行业从业经验面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教师相对更能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对人才市场需求以及行业从业所必须的能力要求。但从各高职金融专业教师配置来看,具备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仍占少数。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育行业相对金融行业在收入面不具备优势,甚至相差较大,因此引进金融行业精英人才变得更加困难。

2、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案的思考

2.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

为适应金融专业理论强和高职教育职业导向的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面应综合考虑,不应偏废一。在实践教学面,高职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条件好的院校要积极创造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条件不足的要努力创造。同时,加强教师教学思维和式的转变,可专门组织教师在实践教学式、法面展开研究探讨,并多与兄弟院校增强沟通交流,吸取相互间的长处。另外,高职院校亦可以通过引进金融企业开展共同教学,将企业办进院校,将企业的实际业务通过学生在课堂开展,提升理论课程在实践面的实操性。此外,为增强实操性,对实操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在课程安排面,可适当将部分课程在实训室展开。

2.2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行业不断变化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据其调整教学设置,适应市场需求,能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几面的途径得到实现:①对用人单位的每一年度拜访调查或通过历届金融就业的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需求结构;②通过对主要求职招聘网站金融行业招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行业对具体岗位和能力需求;③与金融相关企业人事部门合作展开人才培养。

2.3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

人才的引进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最近几年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高学历层次的人才基本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在人才引进面需注意几点:首先引进金融行业从业经历丰富、学历高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其次,聘请金融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参与教学任务的设置或教学任务具体实施;另外定期委派金融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兼职实习,加深教师对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

作者:周东波方勇华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改革

一、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教育教学现状

金融保险业人才来自三渠道:高管人才来源高校,占总人数5%;二是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占总人数80%;三是职业培训机构生源,占总数15%。从人员数量对比看,高职院校是金融专业通用技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承担人才培养主要责任。然而,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不清晰,教学难达到行业选用人才标准

可根据金融保险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和灵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是高职院校优势。所选课程能围绕学生技能智术训练与能力锻造,教学管理较为灵活。但部分高职院校为满足招生和迎合部分高考低分学生专本需求,承诺所读含有专本连读教学基础。为达到目标,高职院校会沿袭普通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模式,把教学办成本科压缩型模式,部分院校把专业教学精力花在学生“专升本”工作,办学方向成问题。另一个原因是高职校专业负责人没有行业培训经验,对银行保险人才市场信息不了解,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时也只好照抄普通高校方案,没有职业教学特征。据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广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负责人多来自普通高校,几乎没有金融保险业职业培训与企业管理经验。人才方案与教案由他们设计,在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策略与实施方案方面存在潜在缺陷,无法按行业人才标准培训学生。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中,有行业人才培训与管理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太少。职业教育素质太低。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欠科学系统性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者,应该根据金融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结合本校自身办学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通用服务型人才具体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目前高校在教学工作操作中,一些院校既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本校条件开设金融保险专业,更没有按照金融保险行业特点来设计、选定专业主干课程。而是照搬普通高校做法,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可设金融或保险专业。据了解,目前广东省所以高职院校均开设金融(保险)专业。专业课科目配搭不合理。例如,金融专业投资类课程不设风险管理课或保险课,或上保险课而没有风险管理课,经济类课程不设投资风险课等。课程安排顺序颠倒。例如,先开保险实务后上风险管理课者。还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叠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教学管理者对专业学科科学性与系统性认识存在问题。

3、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存在缺陷

(1)专业设计与教学内容同质化程度高,课程设计与教学没有个性。由于学校办学历史长短不一,专业优势不同,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差别,不同类型学校同一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应有差异。当前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模式与教学千校一面现象突出,课程设计拘泥于一种模版。说课活动本是中学教育模式,这种格式化的模式已搬到大学课堂。在高等教育中使用中学教学模式说明教学管理者对高等教育理论认知和教学技术把握存在问题。存在这种现象,一个原因与部分高职院校是成人院校或中职学校升级相关,这种学校为数不少。另一个原因是在师资队伍不变、教学制度与管理模式都不变前提下,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方面沿用以前东西。高校扩张如仅是收生数量和办公楼教学楼面积扩大为指标,毕业生素质能力水平难以提高。

(2)对课程在专业中位置认知与教学规律把握不准。以高职院校目前流行金融专业保险课开设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保险是金融类专业核心课之一,上课一般排在第三学年。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已具备,部分专业课尚未开设。学生对保险公司管理、风险评估、保险市场等知识尚欠缺。在第二学年末,保险课教师应对学生已学课程关联知识把握程度与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才能确定课程授课范围、知识点深广度与教案内容。只有完成该学情调查评估后制定的教案才有针对性。据作者《保险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课题专门调查得出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内被调查11所同类型高校金融保险专业中只有2所做过课程前评估,被调查103名教师中95名从未做过类似评估。调查还发现,被调查11所高校中有8所学校金融专业保险理论课上课顺序存在问题。

(3)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散和系统性差。目前高校金融保险专业会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如社会服务、专业课实习、毕业实习与论文等。但这些教学环节分散,由不同机构管理。因职能目标不同,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孤立,未能形成训练任务连贯和学做一体。

(4)师资团队建设落后与实践教学研究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师资数量少、质量不达标。高校在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力度有限,对项目投入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与逐年上升的招生人数相比,数量过少与质量较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离开电脑与PPT课件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现象普遍,教学过程中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对学科知识活化能力差,较难使用案例信息贯通到项目任务中,教学技术不熟练。实践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辅助位置。长期以来高校考核教师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缺乏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应用类科目实践教学处于一种低水平。来自行业第一线专家在应用性学科教师队伍中数量过少。金融保险类专业应用性强,以能力训练为首,专业课程设计能否实现知识—技术技能—职业一体化,课程教师团队是关键。

二、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经过百年实验,属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类型的高职教育目前已进入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为目标的阶段。培养拥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素质的技能型通用人才是高职学校首要任务。我们认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通用服务型人才培养须从课程设计入手。专业课程改革须以“系统实用”为宗旨和方向,构建新课程体系。在学科系统化思想指导下,课程设计以学科为基点,保持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模式。为达到这个目标,办学者应该在专业构建与教学层面改革,包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法、教材与实训基地创办、教师团队等方面。高职院校教学不能办成本科高校“本科生生源基地”,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在正确专业构建与教学模式中,学科教学确保实现学生学后“学成致用与能用、学得够用、学后会用”目标。

1、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确保学生“学而致用与能用”

“学而致用与能用”含义,一是学生通过学习,能为就业带来好处,有一技之长;二是学生在课堂练成的技能能解决具体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必须按照社会需求出发,以行业岗位职业技能为训练标准,以学生能力培训为纲。首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以任务行动导向课程教学理念。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端”人才导向与国情和人才市场需求不相符。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中国金融保险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量远少于通用服务型人才需求。因金融行业性质,对客户服务及业务操作类人才学历与从业经验要求低,招聘对象为专科学生。这应成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改变授课形式与教学内容调整。金融专业保险课程应采用丰富多样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按“保险大课堂”或“银行大课堂”方式构建专业课,将职业理念贯穿全过程,教者与学者面对面交流。首先,教学者把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等改革,课程模块设置打破常规,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适度压缩理论知识,学习任务仿真企业工作,突出“做中学”。在教学形式上重视课堂学习与就业一致,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职业观。教师教学坚持“实践至上”,指导学生过程中强调沟通能力、动手与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训练,在布置任务时应学生特点,在不同阶段下达适应性作业,让学生接受失败锻炼。其次,在条件许可时按企业订单班模式,突出实践、生产实训特点。再次,可以把课堂搬到保险公司或银行机构上培训课程,确保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完成任务质量。同时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

2、实现学生“学得够用”教学单元设计改革

“学而能用”指毕业生到与专业对口岗位时能发挥其专长,对任务有清晰了解。对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三年学习评价可用这个标准。面对这个试金石,学校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上,应按行业初级员工岗前培训内容设置课程单元。首先,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坚持“宽基础、活模块”原则。开设应用性专业课程必须考察适合本校毕业生就业目标行业情况,对其招聘员工所要求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标准了解清楚后,才确定开设课程科目。合理制定课程知识面点、及课程授课顺序。以岗位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其次,课程教师团队必须学会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就业方向,用专业+基地+公司模式办教。使用KSAO系统工具,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所需人才资质训练模型,重新设计课程建设程序。对课程目标定位、学习情境与教学情境、科目与课程内容等改革KSAO系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能力素质评价一种模型。企业通过职位分析确定职位目的、工作关系、职责和活动、权限、任职者素质等要素,形成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才资源系统。

KSAO表示Knowledge,Skills,Ability和Others特征简称。我们认为该系统方法可用于专业课程整体方案设计,内容包括目标定位、学情设计、课程内容构成、师资质量、教学效果评估等。首先,选定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典型职业岗位,如金融保险证行业。学校教师团队可深入广州深圳等地金融保险企业,开展专业适应性专题调查,获得企业初级人才职业资质标准。例如可选择保险公司产品推销、核保、核赔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初级员工岗。根据结果确立本校专业课程所适用人才类型与职业岗位为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其次,确定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岗位所需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评估,得出人才职业素质指数或操作胜任力指数,依法剖析分解并制成单个任务项目,再将项目清单中每项任务规范化,依工作性质将相同工序合并,然后按功能分析法组合成任务集,每个任务集组成单个训练项目。再次,课程教学将每个训练项目行动领域转化为认知范围,实行项目模块化处理。使用行动导向原则、工业设计模块化原理、建构主义学知识重建论等工具,课程教师团队将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提炼,在每个训练项目交学生学习训练。教师分析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与其他素养。每个学习任务对应一个课程模块。按照工作任务独立性、课程模块关联性、学习渐进性、课时分配合理性、教学规律性和教学资源共享优化原则,对所有学习任务对应程模块进行类化编码。模块形成课程体系。最后决定课程程序化管理与人才效果培养评价模式与指标。课程团队根据课时计算方法,及课程教学组织规模、学时测算,得出课程授课节数。按照科学性与情境性及人本性原则,将课程内容和科目串联成线性教学链,螺旋式知识构造课程,阶梯式授课。课程将人力资源理论人才资质评价KSAO模型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环境与对象,了解工作过程与内容,学会工作手段与熟悉企业组织结构。据介绍,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改革,将原来《保险理论与实务》与《保险实训》合并成《保险实务》。教材由学校教师与保险行业培训专家共同完成目。经一段时间实践后就业企评价好。目前该课程已通过评估,成为该校国家级高职类网络精品课。

3、实现学生“学而会用”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培养

“学而够用”是指毕业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没有因为缺乏某类知识而无法完成工作。金融保险专业应用性强,教学重点应放在技能力训练上。首先,课程教学应突出知识、技术与技能三者通用性、专业性、职业性。以融合行业员工知识量、职业技能、过程控制所需知识为训练路径。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性。尝试任务驱动、项目训练、情境设置等手段,学习任务贯通“教、学、做”。课程采取“过程评价”“、销售业绩指数法”、“以证代考法”、“企业胜能力评估法”等方法代替课程一次考试评价学生成绩方式。并据此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实施行动型教学法。参照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开展教学。如采用ISO品质系统,以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流程化设计教案与管理教学,确保过程控制与效果可检测。教学团队成员除了熟悉专业教学外,教师还应学习现代企业ISO系统。实现专业课教学内容模块化信息化。

最次,以金融保险企业初级人员岗位背景,以真实企业案例设置教学情景和设定学习任务。专业核心课程可完全参照职业岗位标准设计,通过企业专家与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在学习情景上取用企业真实案例。最一次,改进现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引导重于训导理念,在强调与工作有关隐性知识,让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知识,自我获得学科知识。在教学环节中将传统教学法与国际通用培训法结合,配合专家辅导、案例教学、最佳实践、讨论式教学、教练技术、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学校必须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培养相应政策和措施。第一,学校利用资深教师帮带新教师,使用师徒制方式培养师资;第二,学校应改变唯学历是从人才招聘观念,从金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教学改革融保险企业引进企业高级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第三,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安排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及下企业锻炼方式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