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新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新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新探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更看重学生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和金融实务处理能力,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更受企业青睐。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学校要联合金融企业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邀请金融分析师、理财专员和注册会计师等讲解金融管理实务,提升学生金融实务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国家输送更多技能型优质金融管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校企合作;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主流趋势,校企合作可以满足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实现金融管理岗位技能和学校教学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要立足金融管理专业就业导向,围绕金融管理岗位核心力,开发全新的专业课程群;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金融企业岗位体验,打造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增加企业评价模块,培养学生金融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育人质量。

1.新时期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特点

1.1专业课和金融企业用人需求无缝衔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飞速发展,证券、基金和保险等成为新的金融热点,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理念的提出,金融企业用人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要从专业课和用人需求对接入手,围绕金融企业用人需求来调整专业课设置,实现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和岗位技能的“无缝衔接”。

1.2凸显就业导向开发核心课程群随着我国金融行业转型,学校要以金融行业就业趋势为导向,开发全新的专业课程群,进一步完善专业课体系。例如学校根据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理念,组织金融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例如搜集MOOC在线开放大学上的优质教学视频,不断完善核心课程群资源。

1.3贯彻“双师型”教师培养理念随着我国提出“双一流”建设战略,高职院校更加关注教师培养,不仅关注教师学历和教学能力提升,开始关注教师个人专业相关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新热点,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组织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金融实践能力,为培养技能型金融管理人才做好准备。

2.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综合实力不足,缺少优质合作企业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在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上存在一些差异,一些企业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面临更多挑战。例如高职院校缺少优质企业合作伙伴,一些大型企业更愿意和本科院校或名校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不太顺利。2.2企合作机制僵化,合作项目单调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大都是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生需要完成实习报告,企业并不会参与到学校教学和学生评价工作中,合作机制比较单调。很多企业对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并不是很满意,提供的实践岗位也不太理想,例如企业安排学生体验行政服务岗位,学生工作量比较大,学习到金融管理技能比较少。

2.3就业导向不明显,校本课程开发缓慢很多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只是单纯沿用教材,忽略了校本课程开发,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教材更新速度很难跟上金融发展行情,学校要根据金融行业发展和就业导向来开发校本课程,加快教学和就业的衔接。例如股市变化比较大,教师可以围绕股市预测和分析编写校本课程,既可以为学生讲解当下流行的证券理念,还可以补充教材不足,金融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刻不容缓。

3.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3.1有利于转变学校办学和育人理念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转型开辟了新的途径,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优化教师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加快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步伐。金融管理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优化育人模式,开展岗位实训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培养学生敏锐的投资眼光和金融实务处理能力。

3.2有利于提升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证券分析、投资风险评估、会计核算和金融管理等岗位技能开展教学,明确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教师要陪同学生一起参与校企合作,跟随学生一起向企业员工学习,让学生熟悉金融管理岗位职能,为就业打下进食基础。

3.3有利于加快高职院校“双高建设”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双高建设”,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校企合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技术和人才基础,丰富校内教学内容,借助企业岗位实现,开发全新专业核心课程群,提升育人质量,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4.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策略

4.1立足金融管理就业导向,开发专业课程群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金融管理专业教师进行调研,了解金融行业就业导向,开发全新的专业课程群。例如教师可以携手企业金融管理人员开发《P2P网络投资风险分析》《创业板股票分析》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与风险预测》等专业课程群,凸显本校金融管理专业育人特色。专业课程群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材料,更要聚焦视频和实训项目资料,开发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专业课资源。学校可以选拔金融管理专业优秀教师讲解全新的校本课程,也可以邀请企业金融管理人员分享一些真实案例,学校要录制教学视频、制作专业课程群课件,并把专业课程群资源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下载,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更多便利,真正把专业课教学和岗位技能培养衔接起来。

4.2积极推广“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操作能力。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文件大力推广“1+X”证书制度,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核心开展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拿到毕业证,还要积极考取金融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提升自身含金量,如下图1所示。高职院校要针对金融类职业资格证来开展专项教学,针对当前金融企业比较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开展教学,讲授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基金三大板块,对不同板块题目进行讲解,带领学生熟悉基本的考试题型和重难点,提升学生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帮助学生进入理想的证券类企业。“1+X”证书制度可以优化高职院校育人模式,把职业技能培育作为教学重点,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更好地衔接起来,加快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提升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育人质量。

4.3培养“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培训活动。高职院校要重视金融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组织金融管理专业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仅是带队老师更要积极向企业金融理财师、注册会计师等学习,不断提升金融管理专业教师综合素养。学校要重视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学习和深造,定期组织金融实务培训,例如组织教师到合作的银行、证券公司或理财公司进行学习,跟随企业金融管理人员学习,学习证券买入卖出系统操作,了解我国股市行情,研究创业板股票走势和银行理财产品对比等,全面提升教师金融实践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理财师、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和注册会计师开展讲座,为教师们讲解金融管理案例,分享他们在炒股、投资等金融行业的一些工作经验,教师可以从中提取教学经验,打造“双师型”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团队。

4.4增加企业评价模块,打造多元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邀请企业参与金融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对学生校内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表现进行评价,企业评价会占据一定学分,全面打造多元化评价体系。例如学校在校内银行系统实训中,结合银行模拟系统操作、银行理财产品介绍、商业贷款审核等和外汇交易等业务进行考核,由企业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金融管理专业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考核机制,对学生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岗位技能和团队配合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把教学评价和职业技能更好的衔接起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核,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全心全意服务意识,培养学生金融风险规避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把岗位技能、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学评价融为一体,对学生理论课学习、金融实务技能来进行评价,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指明方向。

5.结语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要全面调研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聚焦“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打造全新的校企合作格局,提升金融管理人才质量。学校要立足金融管理就业需求,积极开发专业课程群,以金融岗位核心力为目标,积极寻求政府扶持,与优质金融企业达成合作关系,鼓励金融管理专业师生考取资格证,提升学生金融分析和处理能力,为当地、国家输送更多技能型金融管理人才。

作者:郭耀允 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