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监管下有效性理论综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监管下有效性理论综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金融监管下有效性理论综述

一、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

1.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具有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一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与自觉性品质相反。过度自信往往会导致投资者的非理性,使投资者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从而产生批量盲目交易,造成金融市场的失灵。反应过度一般表现为过于乐观,当市场出现某一利好消息时,投资者过度投资,夸大这一利好消息的影响,当最终平衡出现的时候,发现投资过度造成损失。反应不足往往表现为对某一重大消息不够敏感。资本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者如果存在认知偏差,意识不到自身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就会错失投资机会。

2.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也称之为从众行为,主要从情感的角度来刻画群体的行为,该词源自行为金融学的术语,旨在描述资本市场上一种决策行为体现出来的心理偏差。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行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投资决策中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甚至直接模仿他人决策,造成的非理性行为,我们称之为“羊群效应”。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会直接导致资本市场上买卖活动的不规范,从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从众行为是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难以说清它的对错,但可以肯定地是,从众行为会给金融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使金融体系遭受系统风险的程度上升。

3.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具体来说,是指投资者坚持持有当前亏损股票,甚至为此卖出盈利股票的一种心理倾向。投资者往往对于正在亏损的股票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也就是不愿意将损失实现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投资者往往将盈利股票售出以锁定利润拒绝风险。在有些情况下,处置效应会直接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从而采取非理性投资决策,导致一些投资者非理性地持有某些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其投资结果必然亏多赢少。

二、监管者的受限性理论监管的有效性

除了受到来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外,还会因监管当局的有限监管而大打折扣。对此,有学者们提出了两个学说,现总结为管制的俘获说和管制的寻租理论。

1.管制的俘获说

俘获说认为,政府的管制与民众的公共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相应的,管制机构只是被管制者俘获的猎物而已。不同学者对管制的俘获理论也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最简单化的解释是基于一个三段推理而得:(1)资本主义制度由资本家控制,(2)管制只是资本主义的一部分,(3)因此,资本家控制管制。另有一些学者对此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实施之初管制措施可能有效的,当被管制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管制的律法和制度越来越熟悉的时候,管制措施将不再有效,管制机构会逐渐被它所管制对象控制和引导,从而被后者利用。后一种对于管制俘获说的解释,波斯纳(1975)认为它缺少理论基础。对此的反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该理论并未与公共利益说的某些解释划清界线,它所描述的管制过程,不是谁俘获谁,而更像是被管制者与管制机构之间的谈判。其次,对于一个行业俘获管制机构,人们还可以追问,既然被管制者强大到能够俘获对其进行监管的机构,却为什么在最初不阻止这一监管机构的设立呢?最后,这一解释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验证,当然,由管制机构促进的利益很可能是消费者群体的,而不是管制行业本身的。

2.管制的寻租说

寻租理论最早是由克鲁格(1974)提出的。寻租活动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寻租活动主要指利用政府管制者的身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自由进出市场、自由参与竞争,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的行为。麦克切斯尼(1987)还提出了“政治创租”和“抽租”的概念。政治创租是指政客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空间,人为创造租,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行贿;抽租是指政府官员通过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受损的政策,以此威胁私人企业,迫使其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

三、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理论

1.混沌理论

混沌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门将混沌理论应用于经济问题研究的交叉学科,它金融市场是一个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与混沌一词具有内在相似性。长期以来,学者将金融市场波动归咎于外部随机扰动因素,忽略了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因而对于重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的预警与控制无能为力。对此,从非线性的动态演化的角度研究金融复杂系统将是解决金融问题的必由之路。以金融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金融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学术界与金融实务界获得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在学术研究层面,金融市场的复杂动力学特征与混沌效应或称蝴蝶效应也获得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Peters,1994;Chen,2000;李红权,2006)。在非线性金融理论的分析视角下,我们将视金融市场为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的和适应性的系统,金融市场是整体秩序性与局部随机性的统一体。新的范式将视市场的不稳定状态为常态,容纳市场的混乱、复杂性与更多可能性。

2.非线性理论

现实的金融市场是混乱和复杂非线性的,而不是简单的、有序的。不仅投资者经常出现不稳定状态,整个市场也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相关物理学家或数学家已经对金融市场的收益进行混沌和分形检验,证明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李亚普诺夫指数大于零和分数维的情况。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便产生了非线性复杂金融理论的雏形,如彼得斯认为:“证券市场同样也需要不确定性,是利益驱动导致复杂性。复杂系统具有局部杂乱无序和整体有序的特征。”曼特尼亚认为:“金融市场是定义非常明确的复杂系统。”周炜星认为:“金融物理学家将金融市场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的各种数据则看作是物理实验数据,力图寻找和阐释其中的特理规律。”因此说,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首先表现为非线性,迭代导致金融市场的混沌,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金融市场是耗散结构。

作者:孙鹤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