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内金融投资趋向与效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岳高社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近年来,股市一路震荡下行,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居民股票、基金投资趋于谨慎。加之,央行通过多次提高存款基准利率,使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储蓄对居民的吸引力增强,资金出现明显回流。居民投资股市、基金意愿明显下降。问卷调查显示,调查的居民中分别有15.88%和24%的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比去年同期下降1.25和4.15个百分点。与股票、基金投资相对比的是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比例明显增加,比例为22.15%,比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在居民各类金融投资选择中理财产品的占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金融资产增长速度,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居民储蓄存在由货币性储蓄向保值性和资本性储蓄演变的趋势。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导致不同收入阶层的经济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收入风险的增加会使得投资者降低对风险资产的需求,预期未来流动性的约束减少投资者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即收入的不确定性,会促使人们选择更加稳健的投资方式。问卷调查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决定居民金融投资选择,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居民,其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占到了八成以上,而中等收入居民家庭股票、基金等浮动收益类金融资产占比相对较高,高收入家庭也以储蓄、国债为主,表明当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中等收入家庭。
居民家庭金融投资倾向组合模型及配置预期
(一)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对股票、储蓄、基金占金融资产比重变化与GDP增长率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取滞后阶数n=1,n=2,3,并利用样本数据得到以下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Δxt}是{Δyt}变化的原因是假设在显著性水平0.10下都被严格拒绝;相比之下,虽然{Δyt}是{Δxt}变化原因的假设也被拒绝,但检验结果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较大,因此可以说股票、基金占金融资产比重的变化不是GDP增长的原因,储蓄增长可能会推动经济增长,而GDP的变化则有可能对股票、基金及储蓄比重的变化产生轻微影响。从理论上讲,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最终会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转换为投资,通过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投资作为居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中介,其效率的高低起着重要的影响,居民金融投资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投资效率。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增加,更多的居民收入用于储蓄。居民必然增加对金融产品持有量。居民对金融产品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应。金融市场的规模的扩大,能增强金融市场聚集资本的能力,提升资本积累率,充分利用闲散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其次,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使得资金融通更加便利,这样就会降低金融系统风险,这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再次,金融市场的扩大会拉动投资增长,通过增加实物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配置预期
选择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具有代表性的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储蓄存款占比及浮动收益类金融资产股票占比,使用ARIMA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数据基本先行于调查数据,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储蓄存款占比将趋于平稳微降。而浮动收益类金融资产—股票占比受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可能进一步出现减少趋势。总体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的配置份额可能仍会保持平稳,浮动收益类金融资产由于股市震荡,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的配置份额可能减少。
居民金融投资选择效应分析
居民金融投资选择的变化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其负债结构。居民对证券投资的选择,会使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存款,可以减轻银行对储蓄存款的过度依赖和非必要性存差的利息支出负担。居民对国债的踊跃购买,对于增加政府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居民手持现金的增加与储蓄存款期限结构的变化,增强了货币的流动性。
(一)居民金融投资选择的多元化,促使金融部门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具体来看,主要表现是银行存款占社会货币流通量的比重下降。虽然银行存款、债券、股票三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增长,但三者毕竟是一定时期内居民收入的函数,在居民节余购买力的潜力被挖掘到一定限度时,三者之间会出现明显的竞争关系。由于短期内使企业直接融资现象增多,对银行储蓄存款会造成很大冲击,银行存款出现大幅波动,储蓄存款增速减缓居民金融资产的多元化,使原有的银行储源产生大量分流,传统业务的吸储力逐渐减弱,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创新金融产品,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适应当前金融投资需求多元化形势的要求。
(二)资本市场的非理性调整,会使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缩水,财富效应被大大削弱。居民金融投资中股票资产增多是市场快速下跌导致居民资金被套的结果。由于本轮股市下跌较猛,由于投资经验不足,股市投资缺乏理性,许多投资者还来不及反应已经形成账面亏损30%甚至更多,大多数投资者资金被“套牢”,因此形成大量股票资产沉淀,使居民的主要金融资产形式选择中形成股票资产增多,而其他资产形式减少。在股市下跌过程中,资金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低,导致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便已消失殆尽。
(三)居民投资选择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会驱动或抑制居民消费冲动。目前居民投资意愿所反映出的最显著特征是家庭理财理念从保值向增值型转变。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是金融投资的基本原则,当居民金融投资重心从浮动收益类转向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平均收益,金融投资的财富效应被大大降低,居民消费动力被减弱。而当居民金融投资从浮动收益中获得高收益时,居民消费则会增加。
(四)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收益差距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受地域、行业等收入水平影响,发达地区和高收入家庭的金融资产组合抗风险能力较强,投资收益较高,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家庭的收益差距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在世界范围内来讲相对较高,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政策建议
(一)增强城镇居民的理财意识,提高居民理财水平。当前,许多居民缺乏理财的观念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投资金融资产时往往抱有严重的投机心理,风险意识淡薄,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问题,对国家、居民都产生不良的影响。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将严重制约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政府应当建立一些相关的机构来宣传投资理财知识,引导居民进行理性投资,抵御市场风险,这是优化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深化金融创新,提高合理预期,努力推动居民金融投资多元化发展。居民金融投资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居民预期收入,引导消费、投资需求,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影响深远。目前证券市场持续低迷,股票、基金市值大幅缩水,居民选择浮动收益类金融产品意愿明显下降。因此,建议尽快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完善新股发行机制,防止收益类金融资产配置份额继续下滑。
(三)维护金融稳定,完善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居民金融投资资产的价格变动情况。居民金融投资价格变动情况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应加强对居民金融投资结构信息、变化情况的统计与监测,全面了解居民金融投资选择变化情况对于下一阶段制定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影响。建议在现有储蓄问卷系统的基础上,扩大调查范围,设计推广“居民金融资产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情况和配置情况,及时了解居民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情况,将其逐步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测性指标,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完善金融市场,丰富金融工具品种和结构,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商业银行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培育和发展居民金融投资业务,在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及收入预期的居民需求的同时,扩大自身的盈利空间;不断完善债券市场,特别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改善企业的负债结构,鼓励信誉好的企业成为新的债券发行主体;股票市场需要完善运行规则,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保险市场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应以保障型为主,兼顾储蓄型和分红型,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险种的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