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生态改善浅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生态改善浅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金融生态改善浅探

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1.区域金融生态的系统分析。(1)系统边界分析。根据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分析,本文将以金融资源的产生、消耗、分解和再吸收为主要回路,以资本流动为物质流表现,以各方经济主体的平均行为为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为目的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2)系统结构分析。在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金融生态环境则是在各方经济主体发生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与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密不可分。因此,本文认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高层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地方政府以及金融系统四个子系统。金融资源的生产、配置、消耗就在该框架中进行,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包含在金融机构模块内,这是因为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具有伴生性。发展壮大,因此企业会增设厂房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向其他行业发展,投资规模增加;通过金融资本的循环,企业生产率提高,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净出口增加,都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金融子系统。主要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资金及其载体(金融工具等)等各金融要素综合构成。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监管和调节。经济发展一方面会通过增加储蓄使银行类金融机构可用头寸增加,另一方面会降低不良贷款率,使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减少,同时提高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进而增加可用头寸。银行可用头寸主要用于对外贷款。借贷资本的增加利于企业获得贷款,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积极影响,通过上文分析,最终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金融生态四个子系统因果关系。(1)居民子系统。居民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和家庭,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等。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用于储蓄、消费和投资的份额相应增加;通过金融资源的流转,最终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和最终消费得到增长,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2)企业子系统。企业是指非金融类、具有法人资格格的企业,不包括个体经济单位。在生产成本稳定、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令企业经济实力增强,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不利于企业的(4)政府子系统。经济发展会提高政府税收,进而加大政府的支出力度,易导致政府财政缺口扩大。通常情况下,政府采取向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两种方式筹集资金。向银行借贷会增加政府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干预力度,减少银行的借贷资金,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政府债券的购买:通常为银行和企业,银行购买债券会相应减少银行的可用头寸;企业购买政府债券,会降低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力度,企业从银行贷款相对容易,不仅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会对政府债券的发行产生积极影响。

3.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流图。在分析上述四个子系统的基础上,以金融资源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流转为主线,运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软件,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流图(如图2所示)。流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资金流。同时考虑到为使问题简化,此模型主要涉及影响金融生态运行的主要因素,而非包容金融经济系统中的所有现实因素。

4.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检验。为了对上述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检验,在此选取2005年到2010年的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金融数据对上文系统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金融年鉴》以及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涉及的六市(包括东营市、滨州市、德州市、潍坊市、淄博市和烟台市)的统计年鉴[包括19个县(市、区)]的数据。通过模型有效性检验,即直观检验、运行检验、历史检验和灵敏度检验后,可以认为该模型有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金融生态的运行情况。

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的建议

1.完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体系。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子系统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构建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对于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多元化金融组织机构。积极引导区域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多层次发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独占市场份额的局面,提高区域内银行体系整体竞争水平。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建立区域性质的中小银行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问题,适应区域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积极引导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8;大力推动农村合作银行法人股权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合理回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组建民营银行。大力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完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批准设立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以建立多层次、专业化保险体系;尝试建立区域性证券公司、动产担保登记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同时还应积极完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如投资咨询公司、资产评估机构等。(2)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区域资本市场的功能与结构,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平台。积极发展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内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不断推出适合各类企业的融资工具,通过完善多层次的区域资本市场体系降低间接融资主导的发展现状,拓展不同类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服务宣传,引导企业使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督促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以满足直接融资市场的准人条件;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积极建立上市企业储备库,培养区域内的优质上市资源,拓展区域资本市场;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探索设立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部门。加快发展区域保险市场,以配合区域内保险类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需要。积极扩展保险覆盖面,针对区域开发建设中的实际需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特色保险产品,设计适销对路的农业保险、农业再保险及巨灾保险等产品,扩大保险市场的广度;积极引导区域内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或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合作,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产品、第三方受托业务等,加深保险市场的深度,逐步改变三角洲区域内寿险和财险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积极推动区域内再保险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努力形成区域性再保险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展区域性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货币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建立、健全票据融资业务制度,推行票据专营机构模式,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市场参与主体;创新银行间同业拆借模式,促进区域货币市场稳定发展;鼓励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扩充区域内货币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渠道,改善货币市场以银行主导的发展模式,避免企业在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时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2.建立政企职能转换机制。作为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导者,政府的调控与干预对于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预力度过大,会影响金融的运行状态,最终降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合理定位职能角色,将重点放在宏观调控区域的经济金融布局、完善金融结构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上。(1)制定灵活有效的区域金融政策。区域金融生态建设应该将区域经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考虑区域内部各地实际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情况下,制定区域性的经济金融政策。一是金融政策区域化。在统筹区域货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结合区域内各地的差异化特色实行金融政策,如区域再贷款的倾斜政策、差别利率政策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等,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二是金融调控区域化。区域金融生态建设可以根据各地经济的不同发展水平,采取单一调控手段或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模式,同时注意引导各县市优化地区金融结构。(2)根据经济发展差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合区域内经济、金融不平衡的特点,依据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第一,对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加大基础设施信贷投入,同时鼓励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创新,以缩小区域内的金融发展差距,进而实现经济金融均衡发展。第二,制定区域产业信贷政策。根据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导向性的信贷政策,减少金融资源投向的盲目性。重点引导商业银行改善对民营经济、“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信贷投入,确保资金及时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中。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善,不能只单纯依靠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还要对金融机构的客户进行改进。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完善金融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健全的金融生态系统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金融生态建设。(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应全面推行“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财务报表,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强化内部资金的Et常管理,严格管理现金、应收账款、收益分配和内部存货等,以增强企业的资本约束力,促进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2)加大内部信息披露力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信用意识,规范经营行为,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不得借改革之名,逃废金融债务。同时,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定期由中介机构审计财务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从而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发行企业债券,积极争取上市融资,提高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

4.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1)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营造金融生态信用环境。加大对社会信用意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居民和政府的信用意识,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共享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资信评估制度,设立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规范信用评估流程,推动区域评级市场向前发展,准确揭示企业的诚信水平。(2)强化金融调控监管,打造金融生态法治环境。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形成区域整体监管理念,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地方金融发展模式,消除金融监管的“盲点”,加快金融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an强地方法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挪用金融资产、破坏金融秩序等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金融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区域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司法部门应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加大对金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进一步拓展金融业的司法保护领域。(3)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构建金融生态维护机制。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和服务效率;合理界定行政性收费标准,规范资产登记、公证、评估、抵押等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建经济金融管理平台,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协助银行在改革过程中做好资产剥离工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努力营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非市场选择的产权制度安排,减少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限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建立重大项目推介及资金需求资料库,按季度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介企业产品和资金需求情况。

本文作者:王爱东刘扬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