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金融专业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金融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金融专业论文

一、相关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研究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金融专业是我国普通学生热门关注的专业,其中,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其金融专业在部分院校当中所占比例高达75%。虽然高等教育中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巨大,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岗位所需人才仍然无法满足需要,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内部培养出的学生,其专业性不强,综合专业性能力较高,且经验不丰富,不能满足国际与社会的需求。因此,在面对毕业等于失业以及社会需要型人才短缺等问题,我国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以及更专业性的人才。

二、相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金融型人才需求大,因此在培养策略上也倾向于广招生、多培养、高产出的模式,以此导致众多如下问题的产生:

第一,我国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确切,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我国对高等院校改革的步伐,一大部分的普通院校把握时代的主流需求,相继开设了金融专业,但是在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定制方面,却照搬重点高校的培养模式与教学理念,盲目的追求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实际内容应用的考量,尤其注重开设研究生教育,扩大名誉,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视,导致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显得能力薄弱,知识欠缺,最终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情况背道而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第二,在开设金融专业的院校内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金融专业学生合适的实践基地。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办学资源上都出现了缩水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不断扩招,但学校的教育经费却没有跟上,以此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也成为了形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因为扩招导致生源出现多、杂、乱等问题,部分企业,尤其是先进企业出于安全性以及保密性考虑,很少或不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出于学校压力,表面接收学生,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不让学生接触相关业务,成为走马观花的实习。

第三,在课程设置环节,部分院校对其目标定位存在偏差,以及在课程的设置山也有明显不足。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只局限于课堂内容的授课,以及老师通过经验与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际过程的应用于操作。虽有有的院校设置了相关实际操作课,但是由于相关教师主功理论教学,注重职称的文字性,而忽视了实践,其本身的实际能力无法满足课堂实际操作课的真实要求,从而误导或阻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课程的学习。

三、探析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创建新型的培养模式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模式、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等等,以下做深入分析。

第一,要深化并改进原有陈旧的课程设置,建立新模式的课程设置。金融专业,尤其是现阶段的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现阶段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将其作为核心目标,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具备针对性、前沿性、应用性等几个重要的原则。针对性就是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专业知识有强化的认识与掌握,不仅要熟练掌握通用的基础性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之上了解更专业的技能,如银行风险管理与投资等;前沿性就是要调整整个课程的设置,金融课程要符合时代需要,吸收优秀的传统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做出更新与改进,关注国际前沿技术的应用;应用性就是指在学习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要学会如何实际操作,分析业务。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要突破原有模式,实行新型的教学方法。金融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创新性,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一般性学习很难体现其课程理念。因此,针对其独有特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让学生多发言,多思考;课下,让学生多查资料,多动手,不仅要通过网路查阅前沿技术,更要通过其他方式学会并掌握,在课堂之上展现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记忆。最后,在相关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思考,以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科研就是教师在带领学生的过程当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通过科研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更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此外在课程的安排上,还要注重实例的注入,只有通过实例分析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技术。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多的背景下,对如何更有效的培养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所做出的初步思考。

作者:廖令一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