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供求矛盾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为了解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现状,教改组走访、调研了4家高校、21家金融机构和12位专业教师。调研发现,互联网金融人才供求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足、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融合型教师队伍配奋不够。因此提出,要立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培养专业人才,要加快学科交叉培养步伐,要完善教学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金融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应用型本科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以对接社会需求,为业界输送更多专业人才。为了使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能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教师能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工作任务和教学分析,学生能对应金融机构需求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金融机构能获得满意的专业人才,使互联网金融专业实现长足发展,我们以走访、委托调研和电话咨询等方式调查了江苏省和安微省4家应用型本科高校、21家金融机构和12位专业教师,了解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互联网金融应用于金融机构多个业务板块
笔者走访了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全国性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市分行,股份制银行包括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市分行,城商行包括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和苏州银行市分行,市、县法人农商行,证券公司营业部、保险公司市级分公司。同时,问卷调研了两家省级法人城商行总部机构。我们与各金融机构分管领导、部门总经理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各单位的共同反映是:传统的柜面业务在萎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投入使用,在票据业务、贸易金融、精准营销、小微金融、用户画像、信贷风控、客户体验等方面不断提升技术赋能水平。依靠互联网和科技支持的业务在不断的拓展,获客、信息收集、行业分析、风险管控、产品研发等方面大量依靠互联网和科技力量,体现在公司、零售、支付等各个业务板块。例如,信贷板块,建设银行推出了“小微快贷”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支付板块,江苏银行推进“不见面菜篮子”、“刷脸入园”等工作,开通了云闪付人脸识别功能模块,推出了“智慧菜场”、“智慧校园”等应用场景。各单位主要承担的职能部门也有所不同,江苏银行市分行有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部,民生银行市分行挂靠办公室,苏州银行市分行涉及的业务主要在零售部。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旺盛
调查反映,银行岗位需求过去主要聚焦于基层网点、基层岗位,包括存、贷款基础业务岗位,会计结算、保险代理、证券和基金销售等岗位。而伴随着金融科技的逐步发展和成熟,移动互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银行机构的岗位需求则转化为互联网平台和渠道下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为此,各行亟需大量的技术人员。例如,省级城商行JS银行和NJ银行,其IT正式员工分别为659人和340人,占全行正式员工的比例分别为4%和3.6%,难以满足新兴业务技术开发的需要,需要使用大量的外包技术人员,两家银行的外包技术人员分别达620人和700人。又如,苏州银行开发的“人才贷”、“创e贷”等系列产品;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金融业务,工商银行推出的“苏酒产业链经销商线上融资”产品。各家法人农商行也相继推出了“企业闪贷”“阳光E贷”“小微快贷”“古徐E贷”等线上产品。因此,各行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开设要符合银行单位用人需求导向,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中,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同时,上岗后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刻苦专研的品质、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互联网金融专业培养理念转变明显
在互联网科技下,金融面向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技术革新转型、运营模式转型、渠道与全方位客户体验转型、信息与数据治理转型。传统金融追求大项目、大客户,而互联网金融拓展了微小客户;传统金融以线下业务为主,而互联网金融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并进。正是得益于互联网和信息科技水平的发展,被调查银行近年来大量开展业务创新,在储蓄、信贷、支付、结算各领域为社会经济主体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信用类贷款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符合中央提出的金融服务地方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金融创新精神、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行业发展动态捕足力、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洞察力。
(四)银行层级不同对专业要求有差异
调查中也发现,全国性、省级银行在宿分支机构需要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侧重于应用操作,更适合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本次被调查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提出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总行级侧重于研发,要求更加专业、层次更高,可以激励一批考研学生作为未来努力方向。而作为法人金融机构的农商行,产品研发人才需求强烈。据调查,SQ市四家法人农商行都具备独立研发金融产品的能力、系统运行能力,产品创新能力走在全省农商行的前列。以SY农商行为例,该行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成员由本行精通科技的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因此,大型银行市县分支机构、农商行、村镇银行将是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主体。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供求矛盾
(一)人才培养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从调查情况看,各家银行都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有很高的需求。各行反映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主要指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人才,银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倍增。此类人才要么来自工科计算机专业,要么来自金融、会计经营类专业,而兼具互联网技能和金融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匮乏。之所以缺口巨大,主要缘于银行业科技化发展速度快,也囿于高校传统学科培养机制未能很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导致创新技人才不足、技术能力较弱,创新技术与业务模式融合难度较大,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及场景,难以进行业务重构。互联网金融专业是多学科专业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多数高校互联网与金融专业分属不同院系。应用型本科高校SQ学院同样分属于不同学院,现有专业教师队伍难以满足要求,需要通过学校层面融合,并注意引进相应的教师。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足
虽然商科类院校已经意识到科技和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近年来多家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设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但是在人才培养上还缺乏科学的定位,转型未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导致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和金融发展对人才需求不相符合。例如,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课程设置上仅仅添加了一些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课程,但还是旧的教学模式,还是原来的老师,还是相同的方法。以CH学院和TL学院为例,两家高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难以培养学生具有互联网+科技+金融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金融是科技化应用最快的行业,专业知识更新很快,需要有创新理念的专业人才。调查中多数银行反映,如果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也可以通过岗位锻炼适应需求。
(三)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
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将新技术全面融入金融体系中。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专家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丰富的实操经验。目前高校的学科设置滞后于形势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学科的主干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互联网金融概论、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理财与投资、金融风险管理、信息科学等。虽然课程设置还延用应用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但学科的外延早已被突破,更加注重创新与客户体验。
(四)融合型教师队伍配奋不足
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而言,其教师不仅要了解互联网知识,而且了解金融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应技能。这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教师而言有一定的挑战,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但是,从当前的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普遍对于互联网金融并不了解,缺乏实操经验,专业技能难以匹配互联网金融专业要求。这些现状一时难以改变。
三、相关建议
(一)立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特指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金融消费新金融。但近年来,很多新型金融机构未能按政策方向发展,规避监管。目前新型金融机构正受到国家强力整顿,P2P彻底关停,互联网消费金融也受到严格监管。传统银行机构利用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利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不断拓展新业务。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学生就业主渠道是银行,互联金融人才培养输出路径主要是银行机构,并进一步向证券、保险、基金行业延伸。应用型金融高校就要按此就业方向培养相关人才。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下,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建立实务操作模拟平台,学生通过实践平台获得实际参与感受。加强校银联动,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有真正接触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金融实训类比赛。培养学生具有求真务实、实践创新、踏实严谨、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加快学科交叉培养步伐
要培养学生学科交叉应用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适时邀请不同领域的校内外专家给学生讲授课,拓展其视野。要让学生感受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机构打造客户体验服务场景,让学生知悉银行怎样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风控管理,怎样从负债端到资产端全面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式、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具有实操体验,掌握对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析能力。
(三)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特点,在传统金融课程基础上,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为培养方式,与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基础课模块以培养学生金融专业素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法律、金融英语等。重视数学和统计学,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专业课设置要能帮助学生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的系统理论触类旁通。综合课模块应以提升学生实战操作为目标。课程设置包括金融技能实训、金融数据应用、金融行为分析。适时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与修正。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质量是关键,他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是否能够取得实效。为适应金融市场创新发展需要,要多提供专业教师国内外访学机会,要通过相关讲座培训来提升专业水平、丰富知识体系,特别是要让其了解金融运行出现的新模式和创造的新产品。通过专业培训来强化互联网思维意识,不断丰富理论体系,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实践技能。目前,专业的新发展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培养方式难匹配,科研成果多于实战,教改实践较少。因此,要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开展互联网金融教学教改,提升教师的教改水平。必要时,选派部分教师到金融机构跟班学习。要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授课的针对性,形成一支理论与实务密切融合的教学团队。
作者:周明栋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