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币境外需求和自由兑换的国际化道路发展的因素探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可兑换路径依赖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初级阶段.并呈现钞结算和银行渠道结算并举、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可兑换同步推进、市场推动和制度安排相结合四大特点,有别于全球主要货币国际化路径。从自身特点出发,在人民币境外需求和自由兑换方面局限性双重因素作用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下一阶段应采取“强制度”模式。当前,应将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切入点,完善制度设计和安排,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突破。
一、引言
当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时,这种货币就发展为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有不同的层次,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储备等领域广为使用,标志着该货币国际化进入高级层次。通过本国货币国际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实现在货币领域对世界财富和利益的再次分配,并以此构成国家竞争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推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多元化、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要求。
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
(一)人民币国际化始于边贸结算职能发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与俄罗斯、蒙古、越南、吉尔吉斯、朝鲜、尼泊尔、老挝等周边国家签订了双边支付与结算协定。协议中都规定了对一般商品和服务贸易、边境地区商品和服务贸易、易货贸易的结算条款,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允许人民币及对方国家货币用于两国边境贸易结算;
2、两国商业银行可以相互开立本币帐户办理银行结算服务;
3、商业银行可在边境地区设立两国货币兑换点;
4、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海关备案后,调运大额人民币现钞进行清算。
双边支付与结算协定从制度层面为人民币在边境贸易、旅游消费中广泛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周边国家贸易结算中对人民币的需求得以释放。目前,在与周边国家的边贸结算中,人民币已广为使用,人民币开始发挥结算货币的职能。我国边境贸易结算具体途径包括银行间结算、地摊银行结算和现金结算。
(二)边贸结算带动了人民币跨境流通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主要途径包括:(1)个人合法携带出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出入境管理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外国人出入境法定携带限额为20000元;(2)通过贸易结算流向境外;(3)通过境外地摊银行及地下钱庄流出;(4)通过信用卡结算渠道流出;(5)货币走私。
伴随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人民币币值坚挺,人民币境外需求不断增加,人民币跨境流动范围不断扩大,规模逐步增长。目前,部分周边国家(地区)居民已把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
对于人民币境外数额,研究机构和学者均曾做过估算。如国内学者徐洪水认为,2003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总量至少为151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央行对人民币跨境流动日益关注,根据央行有关报告,2004年①,越南境内的人民币约35亿元,泰国境内的人民币约44亿元,粤港两地人民币的跨境流量为400亿元,蒙古国境内的人民币约5亿元-6亿元,俄罗斯境内的人民币约5000万元,缅甸境内的人民币约3000万以上,按照这一口径估算,2004年,境外人民币约500亿。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和估算②,2008年底,人民币跨境流量已增加至7700亿人民币,境外存量逾2000亿人民币。从估值方式来看,央行估值一般较为谨慎,可以理解为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下限估计。因此,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已具备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况
以人民币境外需求增长为背景,在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的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正呈加速发展态势,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
1.港澳银行开展个人人民币业务。2003年l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香港、澳门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香港和澳门的银行分别于2004年2月和11月获准开办个人人民币存款业务。这项安排为港澳地区人民币提供了正规的回流渠道。在中国人民银行做出的港澳地区人民币回流安排中,中银香港、中银澳门是当地人民币现钞的发行和回笼人,其与人民银行在内地的发行库(中国人民银行设在深圳和珠海的发行库)连通。
2.在货币互换中引入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两国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的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增进地区金融稳定,是国家层面的人民币输出渠道。目前,央行已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中国与他国和地区的双边货币互换安排加速发展,反映出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正不断上升。
3.境内机构赴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公布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合格的金融机构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和2008年,境内金融机构在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达220亿元人民币。
4.对非居民境内持有人民币存款不设限制。按照央行统计,截止2009年1月,非居民人民币帐户的金额已达3500亿人民币,其中,非居民个人人民币帐户金额达2900亿元,港澳非居民个人人民币帐户金额达1847亿元。
5.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2008年12月,国务院明确将对广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国家外管局等部门推动下,200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启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开展了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试点有利于提高贸易便利性,降低中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
6.少数国家已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如马来西亚已将人民币列入国际储备货币名单,在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约1亿元。
三、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和特点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分析
一国货币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见表1)。结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尤其是考虑到人民银行已为香港、澳门提供的人民币业务清算等制度性安排,可以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完成了起步阶段,正步入初级阶段。
(二)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特点
一是人民币从经常账户交易起步,在与周边国家交易中,广泛用于边贸结算、旅游结算,呈现钞结算和银行渠道结算并举。
二是在人民银行为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有关制度安排后,伴随境内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已经超越了货币国际化“先经常后资本”的经典模式。在人民币主流贸易结算渠道尚未通畅、普及度不高,且仍实行一定程度资本兑换管制的情况下,实现了部分的境外资本项目下的国际化,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呈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步推进格局。
三是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通常货币可兑换是货币走向国际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家化的路径则较为特殊。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庞大、发展迅速,人民币信用不断提升,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步增强,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与此同时,在美元疲软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美元汇率风险的背景下,中国加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力度。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可兑换呈同步推进格局。
四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市场选择下起步,但在央行为香港提供人民币业务清算等制度性安排出台之后,人民币国际化逐步得到了制度层面有力的支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按“市场推动+制度安排”模式迅速发展。
四、基于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民币国际化对策分析
(一)将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的必然性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人民币境外需求和自由兑换局限性出发,采取“强制度”模式。强制度是指通过制度安排去补偿经济发展层次上的不足,通过建立稳健、高效的制度体系,支持人民币取得信誉,实现货币国际化层次的提高。
1.以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为突破口具有现实基础
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本质上是本币用于国际结算。人民币能否发挥国际结算职能,首先取决于是否存在市场需求。近年来,中国CPI一直在较低水平,2008年最高,约7%,仍属可控水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呈稳中有升的态势,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20%;尤其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人民币兑美元仍然呈乐观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可接受度将进一步上升,在东亚地区与我国发生经济往来的进出口商、跨国投资企业等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存在较大需求。
2.以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为突破口符合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发展要求
从货币国际化进程来看,货币国际化大体按照以下路径演进:(1)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用于计价结算,(2)在国际投资中被广泛用作投资手段,(3)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之一。推行货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是货币国际化的首要环节。此前边贸中人民币计价结算所对应的贸易主要为小额的边境贸易或黑市交易,以现金结算渠道为主,银行账户转划占比相对较小。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将使人民币真正在银行主流渠道发挥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作用。
3.以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为突破口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要求
纵观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在周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三个层面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区域化是国际化的中级阶段,货币全球化是货币区域化在地域和功能上的扩张和延伸。主要国际货币通常在各自相关的区域具有某种比较优势,构成自身的优势区域(如欧元在东欧地区、日元在东南亚地区等),形成一定使用惯例,才跻身于国际货币之列。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定位来看,在亚洲地区实现货币区域化是现实的选择。人民币只有通过经济体量优势,在经济活动中输出货币,形成区域使用惯例,与日元充分竞争,才能实现区域化,并为全球化打下基础。而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完全符合这一路径要求。
(二)实现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的相关建议
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能否得到广泛认可,人民币国际货币结算职能能否真正发挥,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能否真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取决于相关制度设计和安排,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内外清算安排问题
这包括两方面问题。一是在硬件方面,即国际结算网络建设方面。现有的跨境清算网络是境内支付系统的延伸,如香港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网络,是央行与香港金融监管局在达成清算安排后,将央行在国内的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C)延伸至清算行中银香港,实现人民币跨境清算。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在技术上是不存在问题的,主要是业务量的挑战。比如,目前纽约为中心的美元清算体系中,超过90%的清算量为美元国际清算。因此,建议在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同时,应加强支付系统网络建设,可以考虑将现行的央行支付系统(CNAPC)用于国内支付结算,另行建设专门用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支付系统。
二是清算制度安排即模式问题。这里有两种考虑。第一种是将香港清算行模式在周边国家推广。在境外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境内外之间的人民币资金划拨通过清算银行进行。境外清算行负责接受当地其他银行人民币存款,支付利息,并负责境内外之间的人民币现钞调运。央行及其分支机构为清算银行开立清算帐户,接受清算行的存款,并支付利息。允许境外清算银行进入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人民币头寸平补(见图1)。清算行模式有利于实施跨境流动资金监管,但需得到当地金融监管机构支持。第二种是采取行模式。行模式为当前国际货币跨境划拨的主流模式。境外银行与在银行人民币大额支付系统开户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广泛建立关系,实现跨境银行间人民币资金支付转移。模式有利于推广人民币结算和使用,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但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难度会加大,对离岸人民币管理相对较弱。从现实角度来看,以行模式实现境内外银行间资金流动比较现实。
2.人民币海外债权自由兑换问题
当中国的进口商以人民币对外支付,形成人民币海外债权后,这部分人民币海外债权能否自由兑换?因国际结算流出形成的境外人民币存款如未及时兑换,是否可以继续享受自由兑换的便利?
由于国内企业接受人民币支付可以避免汇率风险、节省避险支出和兑换成本,可以预见,国内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度较高。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推广的关键是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支付的意愿度。只有在人民币海外债权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持有人民币债权才真正拥有结算便利。因此,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应允许人民币海外债权可境内和境外随时兑换,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才会真正获得境外企业、金融机构认可,得以推广。
3.外汇管理问题
当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支付,其相应的人民币应参照本币管理还是外汇管理?如何管理?
为及时掌握中国国际贸易总量和结构等,同时也为了加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真实性审核,有必要将用以国际贸易计价结算的人民币视为外汇,加强管理。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29号),境内机构签订进出口合同时,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且境内机构以人民币作为合同计价货币和进出口报关的,境内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此外,2008年7月14日,贸易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开始执行,这一制度重在加强对进出口中以人民币收付款的真实性审核。对于出口,企业先在银行开立人民币收款待核查帐户,出口收入款项进入待核查帐户,银行通过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对待核查帐户内的人民币资金进行真实性核查,并将经过核查的人民币资金转入企业一般的人民币结算帐户。对于进口,进口企业凭进口合同、发票、进口货物报关单等凭证单据到银行办理对外支付,银行通过登陆中国电子口岸系统,查询和核注相应的以人民币标识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并需审核企业提供的其他凭证单据的一致性。因此,通过对人民币作为报关计价货币的进出口特别标识,已能实现将人民币作为外汇的管理。
4.境外人民币回流管理问题
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是否受相应的资本及金融帐户管理限制?对于海外人民币债权,除了允许其用作向我国进口支付,还应允许其用于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以及投资于国内的人民币资产及金融市场。用于直接投资的应视作外资,享受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投资于国内的人民币资产及金融市场的,应参照相应的资本和金融帐户管理,受相应管制。为增进海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度,应考虑加大资本项目开放进度,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丰富人民币投资品种,满足非居民对人民币各类投融资产品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的需求。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积极带动国内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机构壮大。
5.相关金融服务提供问题
为促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广泛使用,应放开境外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允许境外银行办理当地与我国企业的贸易信贷融资等业务,包括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等,以便增进人民币境外流通和可获得性,增强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
注:
①系2000年-2004年人民币流出情况的估算值。
②该数据统计包括两部分组成,港澳地区人民币跨境流量和存量数据源自于香港金融监管局统计,其他地区为抽样估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