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民币国际化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雄厚和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他国主要的外汇储备已被视作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客观来看,这一目标并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仅就货币角度来看,我国要完成并维持良好的人民币国际化状态,仍然要经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使人民币在全球经济市场上体现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这四大货币基本职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职能;挑战;应对

1.引言

自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货币的信用开始走下坡路。近年来,美国因三次量化宽松(QE)以及零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过量发行,国债严重贬值,造成持有美国国债的各债权国财富流失。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和可信度也远不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欧元、英镑等货币纷纷开始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下,人民币要活跃于世界货币的舞台,必然要经历重重考验。

2.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2.1人民币国际化前面临的挑战

2.1.1采取何种货币本位制度

众所周知,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的数量和实物财富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货币的增值与贬值即货币数量的增长(萎缩)速度与实物财富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采用合适的实物或金融标的作为本位制对于稳定货币价值,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这两大职能有重要意义。在进入信用本位制时代后,各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以什么指标作为依据一直是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货币发行采取以外汇储备量为主要参考的发行制度,通过调节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量来控制外汇储备进而控制我国的货币发行。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制度可行性是较高的,可以比较准确地体现出我国货币需求量与实物财富总量之间的关系。但是一旦我国的货币走向了国际化,人民币本身将会成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此时我们不可能再以我国的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数量的主要参考指标。而历史已经证明,黄金作为实物受到天然的增长速度限制,最终必定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而诸如美元的“国债本位制”更不可行,这种制度本质上即拿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刺激当下的经济增长,一旦平衡打破,则一国将陷入债务泥沼,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债务违约,通货膨胀,货币失去信用,仅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的国债规模已然超过了美国的GDP,理论上已丧失还清债务的可能性,并且美元近十年来的贬值也对美元的债权国造成了严重财产掠夺,美元信誉一落千丈。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采取何种货币发行本位制度进行过渡并最终形成国际化完成之后的一套稳定的本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1.2大宗商品计价方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货币作为物品交易的结算方式上。而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物品交易对象主要即为各类大宗商品。仍以美元为例,美元之所以在信用评级下调的情况下仍然能位居全球货币霸主之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元与大宗商品的绑定关系。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标价或计价货币,长期与大宗商品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以WTI原油为例,统计数据显示,WTI轻质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月度统计数据显示,相关系数为负0.82,且二者的负相关性在2000年以来逐步增强。上海交通大学的潘英丽教授在研究中归纳提出了美元在与黄金脱钩成为纯粹信用货币的过程中,有三大因素提供了支撑:石油的美元计价和交易、浮动汇率与跨境货币投机和军事霸权主义。除了确保美元的国际化地位以外,石油多次成为美国限制俄罗斯等石油输出国的经济武器。可见,与大宗商品的绑定是一个经济体货币国际化的必经途径。在这一点上,我国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这主要受制于我国国际贸易对外开放较晚,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等因素。时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将人民币作为大宗商品计价方式的途径。毕竟仅有贸易量而不能作为最终交易的结算方式,这样的货币本身在体现货币职能上就有很大缺陷。

2.1.3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

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想要国际化,必然还需体现出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而要完成支付手段,除去货币在世界各国的接受程度,还有一点就是货币跨境流通的程度或者说货币全球交易的便捷程度。以美国和欧盟为例,随着纽约支付清算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纽约支付清算体系呈现出多元性、竞争性的特征。其中,FEDWIRE(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CHIPS(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两大主要大额支付清算系统。目前,95%的跨国美元最终清算通过CHIPS系统进行,CHIPS系统为来自全球21个国家、95家会员银行提供美元大额实时最终清算服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国金融机构美元支付清算资金的流动性。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和最发达的证券托管清算系统工程,是纽约之所以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心的基础和前提。VISA和MASTER作为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其清算银行均为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全球信用卡的发源地和支付清算中心。而目前我国在这一点上仍有欠缺。

2.1.4人民币市场开放程度和稳定程度

除去货币的四大基本职能外,货币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时也兼具商品的属性。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还意味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以及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协同问题。目前人民币仍未达到完全自由兑换的程度,仅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这就限制了人民币在个人和企业中兑换外汇的程度和能力,显然我们要人民币国际化,则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亦是其先决条件之一,纵使有乐观预期五年内可以达成这一目标,但是就目前而言者依旧是个未知数。另外,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之间仍然存在较大价差。这一问题导致了人民币存在着套利空间,而恶性的套利行为可能最终会导致市场的混乱。如何逐步减小这一价差,同样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2.2人民币国际化后面临的挑战

2.2.1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假若人民币完成了国际化,那么将这段描述的美元改为人民币,将黄金改为另一稳定诚实的货币发行本位,则这一悖论仍然存在。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势必导致人民币升值,而这无疑会降低我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的比较优势,形成另一个悖论。面对这些窘境,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去改变这它,还是形成联盟的经济体来缓解这一悖论作用于单一主权国家的影响,或是还有其他出路?这些都是值得经济学者们深思的问题。

2.2.2央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当然会给我国带来享受别国铸币税、不承担汇率风险等等好处,但是权利与义务永远是正相关的。在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经济会更易受到其他各国经济情况波动的影响,同时对于人民币现金监管的难度和范围也远比为国际化时要艰难。比如我国政府需要提防一些别有用心的金融大鳄恶意的做多做空,甚至需要提防我国的基础货币被各种“再证券化”“再债券化”之类的金融产品过分放大了信用,即对于货币乘数的控制。对于如此大规模的金融监控无疑对我国央行会形成巨大挑战。

3.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措施

3.1增大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大宗商品中主要的交易对象是能源和原材料,出于禀赋原因我国并不能称之为大宗商品主要出口国,但是随着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活跃表现,我国经济增速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影响日益增加,影响的增加意味着话语权的增加。此前我国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能源交易中心即可视为一个良好开端,同时也是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对于主导权的一种寻求。通过增大中国在贸易市场上的贸易量从而增大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最终过渡到掌握现有大宗商品的计价权。对于大宗商品计价权的不懈追求正是我国对于迈开大步跨过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门槛的决心的表态。

3.2寻求新大宗商品的可能性

如果说本位制度存在着革新的可能性,那么大宗商品同样有革新的可能。石油之所以在大宗商品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说到底就是石油工业在现代工业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也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对于新兴能源的探索。试想,如果我国能够发现或发明出新能源甚至引发新的一次工业革命,那么这种能源或者实物有极大可能性会被计入大宗商品领域,而对于这一新能源我国将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赢得起定价权。当然这种情况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是这种创新精神,我认为无论是在新大宗商品的探索还是整个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都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一种民族精神。

3.3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清算系统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于今年的10月8日在中国银行悉尼分行上线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且为之提供了明确的管理办法和监管措施。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一大步。然而美中不足的是,CIPS的核心技术仍然是由SWIFT提供支持,其跨境报文传递仍然需要外人的协助,这使得我国跨境支付系统的金融信息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因此,为了保护隐私,同时也是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状态,我国依然有必要精进这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个道理和我国必须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统有相通之处,唯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保证我国的清算系统时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从而才能够有恃无恐的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3.4探索经济同盟的可能性

中国目前已与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周边国家分别签署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从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的提升,人民币的认可度也在扩大。但是人民币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却受到了外交的限制,或者说是其他经济共同体或是一些同盟、共同协定的限制。换个角度想,如果中、日、韩能够放下芥蒂,以求同存异的方式牵头形成亚洲的经济联盟,制定一套有利于该经济体内部的互利贸易制度并且建立起对外壁垒,必然能够有利于经济体内部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加强各国之间货币的流通和互换。而人民币作为亚洲最为强势的货币之一,其在该经济体中所拥有的主导权应当是有保证的,一如当初德国马克之于欧盟。而且通过这样的共同体,人民币可以先行尝试一下中国经济是否能经得起他国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为之后的国际化做铺垫。当然这样的经济同盟并非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这里只是提出一个思考的方向。成立经济同盟也并不意味着一切一帆风顺,比如今年7月份整个欧盟都受到希腊经济的拖累,因此对于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4.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机遇。虽然在这一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货币、外交、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但我们也应当看到,2013年人民币跻身世界十大贸易活跃货币,2015年8月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这些数据都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正在踏实地向前迈进。本着不让国家利益和人民财富被剥削的原则,在经济领域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能够完成国际化,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于平.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05:47-49+26.

[2]李礼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全方位发展[J].全球化,2014,02:23-26.

[3]赵美贞,熊艳春.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和影响[J].青海金融,2015,01:51-53.

[4]嵇一.大宗商品的美元计价与美元地位:经验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褚伟.国际金融中心支付清算体系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7,01:12-17.

作者:林逸凡 潘勤华 单位:同济大学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