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字人民币运行机制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2020年10月10日数字人民币红包在深圳市成功对公众发放,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向正式推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本文从运行架构、流通机制、运行体系和风险管控四方面分析了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机制。我国数字人民币采用二元运行模式,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用户三个运行层级,以及三个运行系统。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可以实现离线支付。最后,针对商业银行挤兑风险、资本管制冲击、技术安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发行与回笼机制;流通机制;DCEP
数字人民币是由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也称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是现钞人民币的数字形态,具有现钞的一切功能,其设计思路完全模拟现钞。随着2020年数字人民币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四地进行封闭测试,以及10月10深圳市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成功发放等一系列行动,加速了中国人民银行推行数字人民币的进程。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试点加速在中国落地。为此,本文在综合现有公开文献及信息,总结分析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机制,对深化数字人民币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架构
1.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模式。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模式存在“一元”货币运行模式和“二元”货币运行模式的学术之争。所谓一元模式,就是央行直接对接用户,将货币直接发行到个人或组织机构账户中,即直接发行模式,这模式与当前的人民币现金运行模式不同。二元模式,与传统货币一样,央行首先将人民币发行到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发行到个人账户,这属于间接发行模式。虽然采用一元模式可以无须通过商业银行即可向个人账户安全便捷发行数字货币,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减少商业银行通道风险。但我国数字人民币运行最终选择保持传统人民币现金的二元运行模式,可以保证央行货币发行的无限法偿性和连贯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货币发行体系的冲击。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的债权债务关系,且会维持现有人民币运营与投放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已经成熟的人民币投放体系,同时二元运行模式会弱化对商业银行货币存款的竞争,我国现有的货币传导机制也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导致金融脱媒、风险过度集中等多种问题。所以目前数字人民币采用二元模式,中央银行负责监测与发行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在申领到数字人民币后则直接面向企业与个体,为其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并构建应用生态体系。
2.数字人民币的运行层级。二元模式下的数字人民币的运行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间数字人民币的流转,主要包括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回笼以及在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转移。通过发行和回笼构建数字人民币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闭环,使得数字人民币在中央银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之间相互转移,并在整体机制上保证其发行总量不变。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和全社会用户间数字人民币的流转,个人、企业和各种机构等全社会用户的数字人民币在商业银行的存取,即数字人民币在商业银行库和个人或企业的数字货币钱包之间转移。第三层的参与主体是个人或企业用户,数字人民币在个人或企业的数字货币钱包之间转移。
3.数字人民币运行体系的三大要素。数字人民币体系的三大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这是数字人民币二元架构的具体实现方式。“一币”指的是数字人民币。“两库”是指中央银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是二元运行模式的核心要素。“三中心”则是指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此三个中心是实现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的技术基础。其中:登记中心负责对数字人民币发行过程、回笼过程和转移过程进行记录;认证中心负责对数字人民币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认证与管理,这是保证数字人民币交易匿名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大数据分析中心则负责对数字人民币的交易信息的大数据进行监控分析,通过提前设置监控指标或识别交易信息异常以监管非法活动和预警风险。以“三中心”为实现方式,目前数字人民币原型系统首先建设登记中心,完善数字人民币发行、转移、回笼的权属登记过程,同时对于数字人民币交易过程进行记录。其次是认证中心的建设,目前原型系统中认证中心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用户身份的认证。大数据分析中心主要是在用户体量大,数据记录多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完善,在目前的原型系统暂不涉及。
二、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机制
1.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机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是指从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发行库发送至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银行库的过程。其整个发行发行过程为: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系统首先向中央银行系统发起请领申请,央行系统首先对该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对会计核算系统发起存款准备金扣款指令,央行的会计核算系统扣减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最后将数字人民币以同样数额从央行的发行库发送至该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在发行阶段,扣减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等额发行数字人民币。
2.数字人民币的回笼机制。数字人民币回笼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数字人民币,然后中央银行将数字人民币封存或作废的过程。回笼过程中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向央行系统发起缴存申请,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系统首先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先将缴存的数字人民币作废,然后对央行会计核算系统发起存款准备金调增指令,会计核算系统增加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最后,将数字人民币以同样数额从该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发送至中央银行的发行库并作废。在回笼阶段,作废数字人民币后,等额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3.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机制。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主要在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方式,实现用户之间数字人民币的支付转移功能。在支付时,移动终端的电子钱包会发出支付申请,收款方电子钱包分析数据节点的指令收取款项,其交易记录同时上传到央行数据中心。从目前测试情况可知,数字人民币钱包客户端可以支持主动扫码、离线支付、出示二维码以及NFC快速支付等电子支付功能。其中,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完全模拟现钞支付模式,在收付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终端电子钱包会先记账,等能做安全验证时再进行扣款。对于实现离线支付的技术路线,大致包括两个,一个采取电子存储技术路线,另一种方法采用区块链技术路线。至于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支付结算采取哪种技术路线,主要基于未来的市场应用,哪个效果好,就采用哪种。
三、数字人民币的运行系统
数字人民币目前的运行系统根据主体不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原型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测试系统,此为央行自身建设系统,只在央行内部运行。第二部分为参与数字人民币系统交易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第三部分为数字人民币转移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其中央行数字人民币运行系统除双层运行体系的“两库、三中心外”,还有四大分点系统:一是数字人民币基础数据系统,维护央行数字人民币原型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源,包括数字人民币发行、回笼和转移全过程产生的数据。二是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系统前置,这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接入的端口,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与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之间的信息流转服务,主要功能包括文本信息的接收、转发、签名等。三是发行登记子系统分节点,这是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和数字票据交易所接入的端口,主要负责数字人民币交易确认、与数字票据系统分布式账本的央行节点进行通信等操作。四是数字票据分布式账本央行节点,负责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实现数字人民币点对点的票据交易。数字人民币发行和回笼机制由中央银行数字人民币原型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测试系统共同完成。商业银行与数字票据交易所则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之后的流通。其中,商业银行建立数字人民币银行库,负责保存已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并与中央银行共同组建分布式账本登记DCEP权属信息。数字票据交易所则负责实现数字人民币于数字票据基于分布式账本的DVP交易。
四、数字人民币的风险防控机制
1.商业银行挤兑风险防控。数字人民币被定位为货币体系中的M0,用户持有的数字人民币,相当于流通中的现金,本质上属于央行负债。一般来说,用户存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M1,定期存款是M2,属于商业银行负债。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享受利息收益,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存款的利息收益抵消了流动性溢价。但当用户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以及对其信任感逐渐增加时,会放弃低额的利息收益,选取便捷性与安全性更高的数字人民币。这时即使商业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用户,其效果也会不明显,这就是“狭义银行”现象。在该现象下,商业银行的功能和定位会被弱化,可能会对当前的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银行可考虑利用行政手段来避免数字人民币挤兑银行存款的现象发生。同时,我国数字人民币定位在M0,其职能以支付为主,短期内不会形成新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也不会冲击现有货币政策框架。
2.资本管制政策有效性冲击防控。数字人民币可能对我国现有的资本管制政策造成影响,并为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提供出入境方式。目前私人数字货币一个重要交易渠道就是场外交易市场(OTC),在OTC市场中,用来行使支付手段职能的一般是泰达币(USTD),它是一种锚定法币的稳定币。OTC市场交易的基础是交易双方有信任基础或者有某一中心化机构承担信用风险,OTC市场的交易方式是买卖方直接通过数字钱包交换稳定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在无风险监管的情况下,数字人民币可更好地替代泰达币来行使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功能,这会使得OTC市场交易更加便利。同时,通过这种途径完成资本出入境也更加方便,这可能会弱化当前我国的资本管制政策的有效性。所以,数字人民币发行后,监管部门应对为OTC交易提供担保的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的监控管制,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指标,防止资本外逃。
3.技术安全性风险防控。数字人民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分布式记账来进行发行流通和回笼,但这些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技术标准并未统一,技术的广泛性和拓展性应用也并未实践,需要经过原型系统大规模实践才能确保技术稳定性与安全性。在数字人民币交易方面,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解决了数据的篡改和可逆等问题,但个人数字账户信息安全性问题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用户的个人账户遭到黑客攻击,其风险系统如何识别,如何在识别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减少用户损失,这些问题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数字人民币在社会账户中的流通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等息息相关,在央行数字货币使用中,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如偏远地区的公众可能与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脱节。为解决数字人民币流通时的技术安全性风险,应加强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的维护与建设。对于账户的匿名性与安全性应重点建设,尽早统一数字人民币的技术标准;对于行以及商业银行也应加强监管,制定商业银行统一的业务标准和应用标准,尽量保证同一套应用可以在各个银行间使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建设数字人民币流通的基础网络设施,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其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应保障其在支付结算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跨运行机构互联互通,确保数字人民币稳定有序。
4.流动性风险防控。在现有的数字人民币二元流动机制下,当支付系统的某些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体量时,其本身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这些银行被称为行。行持有客户的账户,并依据客户的指令为该账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行的存在产生了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首先,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或者同一行的不同客户之间的业务,都可以通过行内部完成交易,这样支付的参与者就不需要向支付系统筹措流动性资金。其次,当行客户账户流入一笔资金时,会增加行的流动性资产,当客户越多时,行潜在的流动性来源也越多,行的流动性储备增加减少了支付系统中流动性资金的需求。但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会增加。当客户在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很庞大时,行内部系统需要对客户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当行在处理客户业务结算时付出了大量资金,其流动性迅速下降时,则会导致行无法拥有足够资金完成其后的支付结算。为解决数字人民币流通时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央行可以集中管理数字人民币的账户信息,对数字人民币全局的交易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测,设立防火墙制度,防止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扩大。同时可借助AI技术在大数据的基础下建立数字货币模型,协助央行进行数字人民币政策的制定。在现有数字人民币二元流通模式下,央行可以与商业银行以及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对数字人民币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共同的标准与风险预警体系,由央行作为统筹机构,各商业银行及行可以在规则的标准下制定各自的钱包生态,实现各自的特色功能。此外,数字人民币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货币,现有的货币监管政策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数字人民币,相关部门须拟定专门针对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政策,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的环境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英国随着数字人民币的不断成熟及时跟进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已是大势所趋,其对于中国金融的变革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需要我们提前预警、布局完整,才能最大化数字人民币的价值,最小化数字人民币的风险。
作者:李雯娟 张应华 单位:九江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