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融资决策概述;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中小型企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企业融资决策概述、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企业的产生、生存及发展均离不开投资与融资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与融资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贷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通向财务管理目标。
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在实处。
(二)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
企业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四)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中小型企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没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因此,中小企业投融资决策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