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和防范措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和防范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和防范措施

摘要:虽然大型商业银行目前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在风险控制流程中仍然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防控措施,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从对公贷款三大步骤的角度,提出了信贷风险具有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于银行的所有经营活动和操作环节中。信贷业务历来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的利润来源,具有风险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不良贷款多,信贷风险大不仅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还会对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更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健发展。因此,信贷风险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防控的重点。

一、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对公信贷业务服务的范围覆盖不同行业、地区、规模的法人客户,业务种类繁多,涉及的风险种类多。尤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脱媒的速度加快、对公业务经营转型迫切的情况下,对公业务由偏重资产业务向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全面协调发展转变,由单一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业务多样化导致相关风险多样化、复杂化,风险范畴不断扩大,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或其信用评级、履约能力降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对于借款人来说,一旦银行贷款到手,主动权就转移到借款人这边,贷款的使用和归还主要由借款人把握,银行既不能参与借款人的经营管理,更不能干预其经营决策。借款人经营上的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从而导致银行贷款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在贷款调查、审查等环节中,由于人的原因,不按照操作规程处理业务造成风险;内部流程设计上存在漏洞造成风险;信息科技系统发生事件影响贷款的安全投放和收回;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督、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具有决策或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采取不利于他人的利益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贷业务决策层,如各级领导和审批人对决策结果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可能产生决策错误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管理层如信贷管理人员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报喜不报忧等;经营层的经办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假、利用电脑作案、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如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如贷款用于进口商品,由于市场价格的大幅降低,企业的回笼资金就抵不上贷款额而出现还款困难的风险或者由于人民币与外币汇率波动幅度大,如人民币贬值导致企业购汇成本上涨而降低了企业的还款能力所产生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二、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笔对公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一是客户申请与受理;二是贷款业务调查评估;三是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报备;四是发放贷款;五是贷后管理;六是到期收回贷款。因此,主要是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信贷风险。

(一)贷前调查是防范风险的关键

1、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客户经理队伍

每一笔贷款业务的实施操作,虽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但落实到具体细节中都得需要人去实施操作,所以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银行需要有一支具有良好敬业操守、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坚强的心理素质等品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所以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培训建设这样一支队伍。不仅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培训,还要经常开展案例分析、警示教育、以案说法等形式的培训,警钟长鸣,严防被腐蚀,加强信贷人员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防范道德风险。

2、提高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操作能力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信贷决策是否准确取决于贷前调查是否深入、细致和全面。客户经理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现场调研和其他渠道进行严格而详细的信贷业务调查,获取、核实、研究与信贷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以确保信贷事项有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贷前调查的内容做实做细:一是对贷款人的基本申请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特殊行业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或环保证、公司章程、验资证明、股权证明、贷款卡、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及签样、近期财务报表、用信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等,核实这些资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担保人的还要审查担保人的资料。二是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如客户的成立时间、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关联企业情况、法人及主要股东、管理人员的背景和资格;客户在各银行的授信情况、历史信用记录、违约记录、对外担保情况等。三是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核实,如通过翻阅银行对账单、纳税发票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及生产纳税情况;通过货物进出单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通过银行的收款及支付凭证,了解合同的真实性及执行情况等。四是对贷款人的担保情况进行调查,如是担保人担保,要看担保人的资格是否合格,保证人是否有代偿能力,对其资信状况、经济能力、资产实力、有无不良记录及重大经济纠纷事项等进行调查认定;如是抵押担保,要看抵押物是否合法,权证是否齐全,评估价值是否合理,抵押率是否恰当、是否容易变现等;若是质押票据或存款,要核实真实性。五是对贷款业务带来的收益性进行分析,如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通过贷款业务带来的其他收益,包括存款、结算业务收入、可能带来的其他业务等。

(二)贷款的审查审批起到防范风险的把关作用

1、规范信贷审查审批程序,完善管理机制

信贷审查是以客户部门提供的基本资料为基础,按照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通过分析、实地核查、补充调查等手段,对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效益性进行审查,充分揭示风险并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审批提供依据。信贷审批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按照审批原则,实行审批主责任人制度,直接审批或合议会审批或贷审会进行审批。

2、实行用信管理,逐项落实信贷批复要求

用信是信贷资金直接控制权由银行转移至客户的关键环节,对用信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银行控制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用信管理涉及客户、信贷管理、信用审批、法律、运营等多个部门,各自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各岗位共同参与完成。一是逐项落实信贷批复要求,包括信贷方案的落实、信用发放条件的落实、贷款使用条件的落实、合同约定内容的落实、管理要求在贷后管理中的落实。二是审核信贷批复落实情况,包括信用发放条件落实情况和合同约定内容填写情况等。三是合同的预审,正确填写,签字盖章。四是办理抵押担保手续。五是放款审核,系统处理,会计账务处理。

(三)抓好贷后管理是化解信贷风险的保证

1、建立并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和办法,落实贷后管理操作规程

一是精心制定贷后管理方案,明确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关注的风险、贷后管理的具体内容。二是切实做好现场检查,要与管理人员面谈,详细了解原材料和主要产品市场、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经营计划和人员变动情况、经济纠纷、对外担保、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等情况;要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做好担保的管理和复核。三是加强非现场监测和检查,上级行要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对客户实行非现场监测和检查,并对下级行的贷后管理工作经常督导。四是严格执行贷后管理例会制度,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中研究风险复杂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五是积极发现预警风险信号,加强日常跟踪、监管和检查;对风险信号做好分级管理、报告和处理。

2、关注行业风险,及时调整客户信贷政策

对于风险较大行业的客户,要提高风险意识,要结合行业情况、客户的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做好监测分析,及时调整对客户的信贷策略。

3、强化贷后激励约束机制考核

一是在经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中设置贷后管理量化的考核指标,促进经营机构重视贷后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对贷后管理岗的人员设置考核指标,将贷后管理岗人员的绩效与经营业绩挂钩。三是增加客户经理的风险薪酬考核比重,将风险薪酬与客户经理贷后管理的劳动付出程度进行挂钩,并按照尽职免责的考核原则,给予客户经理风险绩效工资,以此提高客户经理贷后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马铭泽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