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建构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建构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建构探究

本文作者:梁爽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集团客户起源于欧美国家,是以集团公司为最高层次,按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形成的多个企业群组。我国集团客户一般由多个相关联的企业法人组成,规模大且组织结构复杂,母子公司之间、分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和隐形持股构成了多层的复合结构。财务管理以集权型为主,投资和融资都由集团总部统一调配,母公司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核心,发挥着一元中心作用。集团企业群关联交易频繁,资金来源和运作复杂且不透明。此外,集团客户往往具有扩张偏好,盲目扩张和多元投资,且常涉足高风险金融行业。

集团客户的风险

(一)合并财务报表不实且银行信用评级失真

集团客户的承贷企业为了顺利通过贷款前的资信审查,往往会人为对会计数据和信息披露进行扭曲,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从原理上来看,由于对盈利的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涉及人为的主观判断,易于进行盈利操作。另外,集团客户特殊于独立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还在于合并报表,在合并报表时的操作手段有:不剔除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不剔除集团关联企业之间应收应付款项;不剔除重复计算的费用等。

(二)操纵关联交易以提高经营状况及逃废银行债务

集团客户利用多渠道隐蔽复杂的关联交易提高承贷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资产总额,从而获得超过其实际承受额的银行信贷;同时集团客户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可能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宣告破产以逃废银行债务。集团内部常见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通过转移定价短时期内提高承贷企业的经营业绩,如承贷企业廉价货无偿占用关联方的资金;关联方向承贷主体低价供应原材料并高价收购产品;由关联方承担集团客户的费用,如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等;关联方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委托承贷企业经营,只收取较低的回报等等。通过这些内部成员单位之间频繁的交易行为,达到虚增利润、骗取银行信用的目的。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联系紧密,操作复杂且不透明,并且随着关联交易的非关联化,使授信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系统性风险大且风险高度集中

集团客户由于规模大,经营多元化,故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相对较小,但其所面临的系性风险却较大。主要是因为集团客户的实际控制者盲目投资,涉足不熟悉的行业,特别是风险较高的行业导致资金短缺,经营风险加大,造成系统性财务危机。从银行角度来看,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大,银行的贷款均向效益高信誉好的优质客户转移,各银行的客户群体重叠趋同,对同一行业或同一客户放贷比重较大,一旦这些贷款的集团客户和行业状况发生逆转,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四)信息不对称下的多头授信和过度担保

集团客户利用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银行信息的不完备性,通过关联企业间的相互担保、多头申请授信等形式,从银行获得的授信额度远远大于整个集团可能承担的最大负债水平,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集团为了扩大整体融资能力,往往利用其管理的子公司或者不同层级的下属公司在银行取得信贷资金,尽管单一银行对独立子公司的授信是理性的,但多家银行对集团形成的授信集合未必理性,往往超过了集团客户的实际偿还能力。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对于集团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质不了解,根据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对集团客户内的企业按照资本比率授信,集团客户完全可以通过关联交易,重复计算集团内各子公司、孙公司间的资本金,利用杠杆原理,通过不同的关联企业获得多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极易迅速放大银行的授信规模。另外,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提供担保,初衷是为了减少信贷风险,但是集团企业之间通过互相担保、连环担保、重复抵押、虚假抵押等形式向银行获得贷款的行为不仅没有化解经济风险,反而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集团客户的连环担保形成了一个担保链,单个企业的贷款风险将通过担保链在集团内部传递,集团企业的系统性风险无法向外扩散,一旦担保链某一环节中断,往往有债务扩散和放大的负面效应。在我国的担保中有些集团客户为节约登记费用,抵押不办登记手续,而银行为赢得客户而予以迁就,造成担保失效,银行将丧失第二还款来源。另外,有些为集团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司不是经济实体或已经丧失担保能力。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完善方法

(一)科学界定集团客户范围

目前,我国银行业采用的集团客户的定义主要从企业产权为依据来界定,但是从集团客户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特点来看,集团客户的定义应当从银行面临的风险为角度出发,扩大定义。参考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和香港银行业的规定,集团客户应该指在经营中或财务上具有相互重大关系的公司或个人组成的集合体,不仅包括具有控制关系的企业群,也包括具有特定担保关系和特定经济关系的企业。当两家企业存在特定经济关系时,一家企业情况的恶化往往会直接地影响另一家企业的经营,进而对银行授信业务直接产生影响。

(二)建立健全集团客户信息系统

国内的整个银行业应当建立一个健全的集团客户信息系统,对集团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及时识别集团客户关联方关系和集团企业的整体情况,密切监测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该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监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编织以各家商业银行为结点的贷款及授信管理的横向网络,通过完善和利用个人及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定期收集、汇总和集团及关联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解决银行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建立集团客户主管银行制度

对于集团客户管理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的纵向管理,建立集团客户主管银行制度,分公司所在地为协办行,强化整体管理(见图1)。集团客户的主客户经理负责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监控,与其他客户经理共同负担起对集团客户企业日常经营、关联交易、股权变动的监测职责,搭建集团客户经理网络,定期报告集团成员企业的经营动态和其他重要信息。

(四)有效识别和监督集团客户之间的不正当交易

对纵向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其关联交易主要发生在上下游之间,如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信贷人员应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通过对其内部转移价格与市场价的简单比较,判断其有无虚高或虚减价格。对无明确上下游关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其关联交易多发生在企业的并购、重组或者资金往来交易环节,这类交易较前者也更为隐蔽和复杂。因此,信贷人员应分析该项交易对各关联方利润和现金流造成的影响,判断交易行为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转移资产、逃废银行债务的可能。在控制关联企业担保方面,对于新发放的集团客户贷款,严格审查关联企业之间的担保,原则上建议尽量避免关联企业之间的互保行为,加大抵押和质押类贷款的比重。对于集团企业之间提供抵押担保的,要审查抵押物的所有权和抵押公司的实际担保能力,确保担保的效力,防止资金实力和规模被夸大的情况。

(五)整体分析和评估集团客户风险

尽管国内外对于单笔信贷资产的信用分析和度量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集团客户的风险整体评估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模型。本文认为集团客户的风险度量可以按照图2的方法来进行。根据关联程度等因素确定集团企业中需要纳入信用测度的企业,然后按照A流程,对各个企业按照一般公司类客户信用计量模型分别进行初级计算,如利用KMV或者死亡率模型计算各成员企业的初始违约概率PDi;然后依据规模、关联程度、资产额等因素赋予不同企业的PDi以不同的权重Wi,计算加权违约概率PD1=∑PDi×Wi,其中∑Wi=1。再依据B流程,对于确定纳入评级范围的企业单位编制有效的合并报表,将整个客户集团视作一个公司整体违约概率PD2。通过比较PD1和PD2,取两者之中较大值作为整个集团客户的初始违约概率PD。若纳入集团客户评级范围的成员单位也是集团客户,则先按照上述办法计算出子集团的初始违约概率,再将其作为整个集团的一个成员单位参与整个集团的评级。客户经理对集团客户进行定性分析,并以此修正初始计算结果,得到调整后的集团违约概率,并根据映射方式确定其信用等级。集团客户评级一经正式确认,即可用于授信审批、贷款定价等管理环节。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计算出集团客户的初始违约概率,对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测度,为银行的授信决策提供基础。

(六)整体确定集团客户授信限额

对于集团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的确认也要以集团整体为对象,不能仅将集团成员原有授信简单加总作为集团客户授信限额,要通过对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和风险情况的分析核定集团整体授信总量。结合国内的研究,本文对于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的确定以相关财务指标、贷款的违约率和企业在该银行实际授信敞口余额来确定。财务指标包括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是根据集团客户合并财务报表后获得的有效数据。授信限额的参考计算公式为C=E×(Lm-L0)×V×L×(1-PD)+D。E为集团客户合并报表的账面净资产;Lm为集团企业所在行业的加权目标财务杠率;L0为该集团企业现有的加权财务杠率;V为银行负债占比基准值;L为该银行同业占比基准值;PD为集团客户贷款期限内的违约概率;D表示集团企业在该银行实际授信敞口余额,是指集团客户各项授信出账后实际形成的敞口,以当年年初值为准。银行计算出整体最高综合授信限额后,对汇总单一客户授信限额大于集团客户总体授信限额的授信,应从严掌握,防止过度授信,造成银行风险的集中。

综上,本文从集团客户和银行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提出了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形势的特殊性和发展迅速,经济条件瞬息万变,对于信贷管理的研究要随时更新,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可行有效的集团客户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流程,我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