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个人信贷风险监管策略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个人信贷风险监管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个人信贷风险监管策略探究

本文作者:王鸿作者单位:建行天津市分行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呈现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个人消费信贷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信贷业务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与公司信贷相比,个人信贷仍然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面对个人信贷风险没有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利用,因此,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对策进行探究,从而提出与现行的商业银行的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与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主要有两大类,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某些全局性的因素所引起的银行信贷收益的变动,这些因素是通过相同的方式对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影响。系统性风险无处不在,个人信贷风险中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或是政策的出台引起的金融市场的波动,给商业银行引发的风险。金融业的兴衰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会对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性的指导,而国家政策或是法律法规的调整,有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未来信贷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的利率变动引起资金流向与投资的变动而引发的风险,对此,政府会适时地调整银行利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当前,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是利用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异,因此,利率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产生直接的影响。

3、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导致实际收益水平下降而引发的风险。市场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预期,物价会大幅上涨,这时社会购买力下降,居民还贷压力加大,在此情形下,客户的违约风险会增加,银行将会承受着风险威胁。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通常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来规避此类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贷人在贷款到期时违反合同规定不归还贷款本息而引发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应对个人信贷风险的关键。当前由于商业银行对个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完整有效地监督与约束,加之客户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行为,使得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信贷业务时往往会产生因客户信用风险而引发的个人信贷风险。

2、经营性风险

经营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通常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个人信贷业务的操作上出现失误,或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政策制度上存在漏洞,或是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决策出现失误而引发的风险,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益受损。

二、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个人信贷风险贯穿于商业银行个人信贷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只有及时的对信贷风险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下面就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内部,因此,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是防范个人信贷风险的关键措施,直接影响着风险防范的结果。建立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要从源头上进行建立与完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个人信贷管理的需要,完善个人借贷的流程,建立严格的审批责任制,实行个人信贷的逐级审批,对个人借贷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除此之外,各个信贷岗位之间既要独立又要相互制约,通过健全个人信贷管理机制,对个人信贷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

(二)建立个人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要想防范个人信贷风险,还要建立有效的个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往往更加重视个人信贷之前的风险调查,而对贷款发放之后的风险缺乏有效地预警,试想如果这时发生风险,商业银行很有可能会因为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而遭受利益的损失,因此,要从信息的收集、预警信息的分析以及预警风险决策方面建立个人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

(三)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是商业银行进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与保障,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银行内部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建立个人的信用档案。其次,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他的企业或是机构之间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个人信用与等级评价制度,这样,将有利于对个人借贷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

(四)完善个人信贷的担保制度

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的现状来看,建立个人借贷的担保制度很有必要。个人信贷业务的主体是个人,而个人在风险面前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实行个人借贷的担保制度能够较好地保证银行利益不受损失。个人信贷的担保制度应该逐步完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金额的多少除了考虑贷款金额,还应参考借款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资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