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

一、导致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特征有了清晰认识,之所以其表现出这些特征,存在诸多方面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信贷风险预防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为此就需要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来进行支持,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主要的业务,若是没有长效机制,难以有效地控制不良贷款的数量。此外,农村信用社信贷评价系统也过于粗放,导致信贷行为风险性增加。当前贷款细致程度不足,诸多项目、标准尚不是十分明确,这样就难以保证贷款分类的科学性,从而增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的风险。2.人才资源稳定性不足金融行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水平人才一向是金融市场争夺的焦点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者跳槽,这样不仅导致农村信用社人才链的断裂,同时难以延续客户信任,降低了信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信用社的信贷成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农村信用社政策性强,业务品种单一,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抢占较为严重,为此,农村信用社应该着力改革,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高水平银行人才。

3.企业经营管理陷困境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个人和企业主要的信贷来源,很多企业的建设、成长和发展都和信用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多数乡镇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资金、规模、人才、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旦企业由于市场波动而陷入困境,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造成大量债务的积累,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

4.信贷信用机制不完善

乡镇企业、个体户为了获得信用社的信贷支持,所提供的偿还能力证明中往往存在大量虚假信息,而我国当前的信贷信用机制不完善,难以对这些信息进行逐个排查,难以详实地了解相关企业、个人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信用社若是以这些虚假的信息作为信贷决策条件,往往会使信贷行为存在很大风险。

5.政府政策性干预过多

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然而在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运营当中,各级政府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微观调节,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就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信贷标准、行为、取向,给信贷偿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看,其承担了过多的公共职能,诸如平衡收支、维持社会稳定等,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为政府错误经济决策买单,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被动局面。地方官员为了“形象功能”、“政绩”工程,往往违背市场规律对信用社的行为进行干预,做出错误的政策指引,难以优化配置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使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降低了其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浮动利率风险性较高

目前,利率市场化趋势已经形成,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结果。高利率带来高收益,风险激励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借款人越是偏好风险,农村信用社就会将其纳为自己的客户。而这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些借款人经营、投资的项目本身风险性就很高,一旦经营、投资不善,违约可能性很高。

二、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农村信用社,然而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违约风险较高、流动风险严重、风险过于集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导致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原因有了深入地认识。为此,就需要提出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信贷人员培训

人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的资源,要提高信用社业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就需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基层信贷人员面临的大多是实际的操作内容,为此需要将理论融入具体的实践进行培训。诸如可以规范调查报告的写法,并申明调查报告的意义;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方法,并着力提升信贷人员的工作效度,诸如此类。除此之外,为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需要将培训和激励制度相结合,适时举行技能竞赛,对胜出者予以奖励,这样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全面提升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2.完善担保抵押手续

担保贷款管理制度是农村信用社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其对转移化解信贷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信贷人员应该按照规定审核手续办理,确保担保抵押合法化,保证信用社的资产安全。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完善管理制度,对以往信用社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好基础调查、分析、评估等工作,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信用社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进行创新,健全贷款担保登记簿,加强对表外科目的核算,这样才能确保担保贷款的质量;规范贷款审批发放程序,结合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完善信用社的权力制约机制,确保担保贷款损失赔偿制度。其二,提升执行和操作能力,信贷人员应该按规定进行审核,全面审查担保主体合法性、担保抵押质押手续、抵押物价值等内容,此外,还需要加强存单管理、存单质押核定,且对催收手续、通知止付等进行完善。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金融监管是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重要手段,为此,监管部门应该坚持公平、效率、依法、公正原则对信用社进行监管。为此,县级监管部门需要转变自身的监管理念,除了要对信贷业务的运行过程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稳定的金融秩序,防范信贷风险,还需要鼓励信用社进行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的信贷服务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在促进信用社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监管一方面要依赖于外界,另一方面还需要靠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农村信用社应该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制度,将委派会计制、部门监督问责制、稽查特派员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这样既相互制约,也相互统一,便于及时发现信贷管理的纰漏,及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4.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一个表现就是违约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征信体系不健全。为此,信用社在征信评定工作中,应该加强和基层的联系,评选出那些信用较好的乡镇、村、户,并备注在册。在贷款投放上,对这些评选出来的个人应该予以差异化的信贷政策,不但要简化贷款手续、优先贷款和服务,还需要在利率上、额度上给予更大的优惠。利率上实施差异化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小额贷款只需要“两证一章”;优先安排联保贷款。

5.落实贷款营销工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在进行放贷的时候需要分析诸多内容,不但包括企业班子结构、激励制度,还包括企业内部信息、人力资源配置等。在对如上信息进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导向、产业政策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将乡镇龙头企业作为信用社信贷营销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确保信用社营销的质量,要杜绝以不正当办法“垒大户”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制贷款风险集中的问题,信用社主管和监管部门在检查、处罚上要加大力度。

6.执行信贷业务问责制

完善的动态管理制度对信用社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做好信贷管理工作,应该加强对信用社班子的考评、问责。贷款考评制度的完善是预防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落实信贷岗位责任,加强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工作,才能及时发现贷款流程存在的问题。信贷风险存在滞后性,责任难以有效地明确,为此一般在离任审计后再进行一次审计。若存在违法违规信贷行为,应该对直接责任人责任予以追究,对相关主管进行问责;若是在信贷业务的执行中存在刑事行为的,需要将相关责任人交与司法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7.打击逃废债务行为

为了更好地明确贷款的质量、贷款的价值与风险,信用社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贷款进行分类,更加全面、真实地反应贷款的实际情况。其中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展期、收旧贷新、借新还旧等贷款,要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进行操作,对于那些缺乏偿还贷款能力、生产经营混乱、担保抵押不足的企业不得予以贷款。除了以上措施,信用社还需要加强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将不良贷款问题解决。一些公司虽然难以在规定期限内归还贷款,但是能够正常支付利息,且担保抵押措施完善企业维持正常运转的,应该在信用社担保抵押手续允许的情况下,为其办理借新还旧、收旧贷新等形式的贷款,这样就能对信用社的债权予以维护。

作者:王波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