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商业银行流程中信贷风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商业银行流程中信贷风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商业银行流程中信贷风险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点

信贷风险有很多类型,也有不同的成因。不管是城市商业信贷和农村商业信贷都会有一些共同的风险。比如政策风险、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等等。不难理解,政策风险和国家的政策相关。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也会出现管理的空缺和过失的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那么意外风险就是贷款人自身遭遇了意外事故,从而无力偿还贷款。这种意外在信贷领域也常常发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人因为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原因,不愿对贷款进行偿还。这可能和其信息的隐匿有关,也可能和其抵押成本低有关,也有可能和贷款人的道德感及守信意识有关。但是农村的信贷风险却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也加强了对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难度。首先是自然风险。农民朋友主要是靠农业为生,但农业生产受自然的影响很大。大多的农民朋友贷款的主要方向是进行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生产投资。这些产业和大自然的关系密切,所以都对自然的依赖很强。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个别农民朋友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其次,因市场信息不对等造成的风险。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都是分散的个体经营,所以个体经营常常和市场之间有矛盾,也常常把握不住市场的方向,更不用说对市场进行预判。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常常会有盲目的趋同性。有些农产品大量生产,市场积压造成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会低廉,农民甚至连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都无法收回,也会造成无力偿还贷款。可见,在商业化银行通常存在的信贷风险之外,农村的商业银行信贷更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不得不要求我们在对农村商业银信的风险管理时,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提出个性化的方案。

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案

1.回顾我国商业银行历史。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体系还不完善,这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短有关。从建国之后的三十年间,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模仿苏联的经济制度,是国家控制的单一的银行体系。所以说从1949年到1979年,我国没有商业银行的存在。从1980年到1992年是我国商业银行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金融制度也随之改革。我国的银行信贷也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增加了许多市场化的取向,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初步建立。1995年出台了《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正式建立。

2.增加市场因素,削弱行政干预。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因为发展时间短,所以市场意识还比较淡薄。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的原因和表现是因为行政化的痕迹过于明显。再有就是权力制度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对称,这一点在农村商业信贷领域表现更加明显。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定不能是具体的政策的干预,而是理念上面的宏观导向。

3.制定科学的担保和补偿机制。在农村建设担保组织,让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相互担保,承担风险的主体的增多之后会形成互相监督的诚信团体。通过贷款成员之间的团体连带责任,也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信心,减轻他们以个人为单位来承担风险的负担。

4.鼓励保险业进驻农村金融领域。可以鼓励更多的保险业通过合法的途径进入农村金融信贷领域,让他们和农民一起承担相关的风险。

三、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仅十余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时间更短,过于注重风险管理的任务型管理方法也显得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因素不足。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针对性的进行流程的再造,才能不断的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熟程度。

作者:余敏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