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若干关键问题
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风险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实施贷款业务时,金融机构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贷款人相较金融机构而言更清晰的掌握自身运营水平及能力,项目前景及未来还贷能力等信贷决策支撑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单向不透明,故据此签订的贷款合同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置于信息劣势地位。为有效补偿因贷款人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采用设立较高的贷款利率或用提高信贷条件的方式剔除金融机构单方面认为的劣等贷款人时,会导致对备选贷款人的逆向选择风险。这是因为业绩良好企业的信贷需求弱,而业绩低劣的企业的信贷需求强。产品前景堪忧或运营风险较高的企业有强烈动机获取信贷支持,其贷款意愿难以受贷款利率影响,而其信息隐匿动机却与其信贷风险水平正相关,由此产生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逆向选择风险。鉴于乡镇企业的财务数据质量较城镇企业低劣,故其因信息不对称而诱发的信贷逆向选择风险较城市地区企业更高。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通过支付信息甄别成本的方式以降低农村企业信贷业务中的逆向选择风险,但由于在农村金融实践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对象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乡镇企业规模小,其业务繁杂,财务账目及报表不规范,导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因信息甄别成本较高而无法有效实施对信贷对象的财务信息甄别工作。为应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村信贷逆向选择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采取对特定类型贷款人给定制定贷款上限的方式。但金融机构也面临两难选择,即如果贷款金额上限过高,将降低该方法的风险控制功效;而过低的贷款金额上限则将束缚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能力,减少客户并降低其利润率。
2.借款人道德风险引致借贷资金滥用
道德风险原本是经济学中阐述经济活动参与者通过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行为所给他人增加的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中的道德风险系指农村借款人在借款之后有违约动机,并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更高风险项目中,由此活动引致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承受道德风险的直接原因在于资金内在的流动性特征,导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一经贷出款项即难以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方式进行有效区分,亦难以有效甄别信贷资金的使用现状。借款人在获得信贷支持后即掌握资金使用权,从而依据其掌握的私人信息来作出使自我利益最优化的资金使用选择,即便该选择有可能违背贷款活动初始签订的契约所规范的资金用途。这将使得该笔资金的使用偏离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预先估计,并使其预期风险估算失真,进而导致信贷风险失控。借款人在通过隐匿私人信息的方式获取贷款的同时,又在违背契约的滥用贷款的行为增加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农村乡土文化与建立在商业契约基础上的现代商业文化之间产生的内生性冲突。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采用的限定贷款人的信贷额度的方式硬性限定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但由于农村居民及乡镇企业从事的农业及农业衍生品加工等产业运营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故其信贷风险水平的不确定性也较大,在特定风险诱因条件下,其贷款额度将会轻易突破其有效还款能力,从而加剧借款人增加道德风险的动机。
3.农村产业链同质性诱发流动性风险
基于偿债能力的分析,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其存贷款在时间及数量轴向上的不均衡性,主要包括如下两点:一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吸纳的个人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与储户挤兑存款的时间和数量不均衡性,二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与其拆借资金的时间及数量的不均衡性。鉴于农村金融活动的特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间拆借资金活动不常见,故其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前者。由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运营业务范围限定于服务区域农村经济实体,而农村经济实体活动具有较高的雷同度。这是因为农村经济多为依托于当地农产品展开的农产品产业链所构成,而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因此会导致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面向农民及乡镇企业的贷款需求和农民及乡镇企业的提款需求集中度较高。
4.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及操作者风险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中的操作风险系指因农村小心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不规范的流程操作或系统流程设计漏洞所引致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概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如下方面。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权受到县乡政府的影响,基层政府及乡镇领导直接决定资金流向,却不为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负责的做法违背金融风险控制的客观规律,增加信贷资金的风险。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现代金融产业是高素质金融人才密集型产业,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离不开人才的竞争,而当前高素质金融人才缺乏去农村就业意愿的现实则制约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条件和适应高素质金融人才施展能力的必要软硬件保障也是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匮乏的要因。其三,当前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为拓展本地业务以强化自身生存能力的需要,多偏重重用具有当地丰富人脉关系的工作人员,并用人情关系亲密度评价模式替代金融机构必要的信贷业务内部风险评价模式,使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失范。从业务管理层面分析,人脉关系丰富的金融从业者采取相对灵活的房款流程,有利于增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规模,提升其同业竞争实力,但是这种依靠人脉控制风险的业务发展模式也更易于为其埋伏下后期回收贷款的风险。
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的建构策略
1.建构贷款人信用风险的前馈控制机制策略
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建立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的借款人偿付能力测评机制,在实施贷款项目前有效评估借款人资信水平及还款能力。一般金融机构在贷款分类中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通常运用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及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两项分析工具,但这些工具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却存在不适应性。由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主要来源是依据借款人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而借款人通过持续稳健经营所获得的正现金净流量是确保贷款偿还的有效保障。这要求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重点审查借款人包括现金流量表数据在内的的财务报表的健康水平。通过解读借款人现金流量表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有助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客观评估借款人偿债能力。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建立以信用交易历史分析为基础的借款人偿付能力测评机制。鉴于借款人中的部分农民及乡镇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通过关注借款人与银行间的业务往来记录,借款人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往来诚信状况等历史诚信记录来间接判读借款人的诚信水平。其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引入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参与测评借款人资信水平,并将该测评结论与借款人资产抵押或质押信贷服务挂钩。
2.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减控策略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应当秉持风险分级管理原则,采取如下典型措施将信贷业务风险减控在可接受的水平。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考察农户及乡镇企业可偿债财产规模的方式,遴选出适宜提供借款服务的客户群。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客户资质审核将贫困程度较高的农户提出在目标客户群之外的操作虽然会导致农户的贫富差距拉大,但为确保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健康运行,农村基层的农户贫富差距弥合工作不应当由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而应当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过考察农户及乡镇企业可偿债财产的实际可变现价值的方式,给定贷款客户的抵押或质押资产的抵押率。金融机构在给定抵押物品估价并确定抵押贷款发放额度时,需综合考虑抵押物的未来可变现价值折损的概率,以确保在借款人违约条件下金融机构尚能通过抵押或质押资产变现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其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实施贷款制度创新,采取分阶段发放信贷款项的方式降低远期偿付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依据借款人历史信用记录来识别借款人信用水平,并据以发放贷款。但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及贷款偿付能力属于动态指标,该指标与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能力同步变动,其贷款期限越长,远期信用风险水平越高。金融机构可采取分阶段审查借款人信用水平并据此发放信贷款项法来强化对借款人的远期信用风险的控制力度。为敦促借款人及时偿付借款,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建立对高信用水平客户的激励制度,对按时足额偿付贷款的客户给予信用额度升级和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3.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分散策略
维护农村金融市场安全是确保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营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于系统风险放大和风险过度集中等方面。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是提升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步骤。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采用信用风险分散策略如下。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通过信贷联保的方式将信贷风险分散到农户中。农村信贷联保是依据风险属性相似原则将借款农户组织成信贷联保团体,由团体内部成员交叉监督的方式降低农户贷款过程中的信息单向透明性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安全的威胁,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亦可联手创新信贷与保险业务复合金融产品,通过为借款人专门打造意外险、财产险、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等新保险产品并将其与信贷业务挂钩的方式,增加借款人风险应对能力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水平。其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发展信用风险显性化金融产品。在显化信用风险分担产品设计机制中,将信用风险分担的规模及价格交付由投资人直接参与并影响其价格的市场化机制来决策。此类方法对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利弊参半:该法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着较高要求,故增加其运营成本;同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通过为投资人提供专业化理财服务的方式增加其金融业增值服务价值,拓展其利润空间。
作者:冀婧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